端午节这天,一个消息传到了秀山屯大队,几天前云省某地发生了强烈大地震!
连续两次7.3级和7.4级的强震,由于当地政府根据一些前兆现象,采取了积极的预防和疏散措施,极大地减少了人员伤亡。
这绝对是一个相对成功的“预兆-预警-减灾”案例!已经登上了人民日报……
只是秀山屯比较偏僻,今天才听到消息!
陈卫东看着大队部里的那张报纸,心里思绪万千!
是啊,今年是1976年,多灾多难的一年……
山林被几场大雨彻底浇透了,各种草药也进入了生长旺季。
陈卫东看着狩猎小队的配合渐入佳境,心思又活络起来。
光靠打猎,收获不稳定,而且大型野兽也不是天天能碰到的。
他又惦记上了山里那些无人问津的宝贝——野生药材!
晚饭后,他找来王振军、赵铁柱和周文韬一起商量。
“振军哥,铁柱,文韬,我看这山里药材不少,黄芪、五味子、苍术,供销社都收,价格还不低……”
“咱们狩猎小组十天进一次山,空闲功夫也不少,能不能再组建个“采药小组”顺便搞点采药的行动?给队里再添个进项!?”
陈卫东一边说,一边拿出那本快翻烂的《赤脚医生手册》,指着上面的草药插图。
赵铁柱挠挠头,“采药?俺可认不得那玩意儿,别再把毒草当宝贝给挖回来……”
周文韬却眼睛一亮,接过书仔细看了看,“卫东,这个主意好!书上有图,我可以对照着认!黄芪……补气的,五味子……敛肺的……咱们后山好像都有!”
王振军沉吟道,“采药可以,但安全第一!这个采药小组谁来负责?”
“不管谁进采药小组,只要不是咱们两个带队,深山里就不能去,我看……就在咱们狩猎巡逻的范围内最合适!”
“文韬负责辨认,卫东和我负责警戒,铁柱力气大负责整理运输!小组采到的东西,一律交公,最后怎么分配,由队里决定!你们觉得怎么样?”
陈卫东几人自然没有意见,而且这个章程队里应该也没意见!
陈卫东带着档案直接去了赵大队长家,又让赵铁柱把老支书也请了过来。
两人听着陈卫东把采药小组的计划和方案说了一遍,还是有些犹豫,毕竟没听说采药还能卖多少钱的。
以前屯子里的人都是去上山采点药材,拿回家自己留着用,从没想过去换成钱!
再说了,那些药材也不会处理,根本没法拿出去卖……
“卫东啊!你确定这个能挣到钱?”
赵大队长,一听能给集体创收,眼睛立马亮了起来。
老支书磕了磕烟袋锅子,也饶有兴趣的看向陈卫东。
“能!”陈卫东笃定的回答。
“不仅能赚到钱,还能赚到大钱!起码不会比卖猎物赚的少!而且收益更稳定……”
陈卫东继续加大砝码,毕竟他们狩猎小组的收益,这两位可是知道的。
“嘶!”老支书猛吸了一口烟!
赵大队长已经坐不住了,直接从炕沿儿上蹭了下来,“哪还有啥可商量的?这是件大好事啊!干!”
“没错!就按你说的,干!”
老支书磕掉烟斗里的火星子,拍板道。
程卫东笑了,“那人员这块儿,我需要协调一些心灵手巧的女同志……”
赵大队长一听要让女同志参加,眉头皱了起来!
陈卫东自然明白他的顾虑,忙开口解释道,“是这样的!采药跟打猎不同,需要性格沉稳,心思细腻的人!”
“否则,毛手毛脚的容易把药材弄坏,而且这也是个磨时间的活计,累倒是不累,主要是有点枯燥……”
陈卫东见大队长眉头舒展开来,继续说道,“伟人他老人家都说了,妇女能顶半边天!咱们也要为女同志们提供一个为集体贡献的机会不是?”
赵大队长听完,点了点头。
老支书眼睛一眯,狐疑的盯着陈卫东看,把他看得心里有点发毛……
“福贵啊!卫东说的对!安排几个女同志进采药组,我看能行!”老支书对着赵大队长说道,话锋一转,“但是!这个组长我觉得还是让春梅去当吧!你觉得呢?”
赵大队长看了老支书一眼,笑着点了点头,“成!就按老支书说的办!”
“让李春梅当采药小组组长,组员先定6个人吧,太多了不安全,太少了也采不了多少药材……”
这个安排对陈卫东来说可太合适了,感觉老支书实在是无比英明神武!
方案定下,说干就干。
第二天,狩猎小队进山巡逻时,身后就就多了一支队伍——采药小组!
由于采药小组是第一天进山,李春梅身后的两位女同志,神色还有点紧张。
陈卫东认识这两人,一个是村里干活挺勤快的嫂子马桂琴,年龄不大,三十多岁,确实是合适人选!
另一个就更熟悉了,是知青点的刘爱苗,那个性格直爽,大大咧咧的北京大妞!
“春梅姐,今天就你们仨跟着进山啊?”
“对!我寻思着,这是头一回,我们先试一试,人太多了怕照应不过来!”
两人简单沟通了两句,大家就往山上去了……
周文韬成了临时的“技术总监”,抱着书本,瞪大眼睛,漫山遍野地对照着找,时不时兴奋地大喊!
“卫东!铁柱!快来看!这个是不是黄芪?”
“哇!好大一片五味子藤!”
李春梅三人就赶忙背着篓子赶过去,一边学习辨认,一边开始采挖起来……
赵铁柱也不顾形象,趴在地上就开挖,当他按照周文韬的指点,从土里挖出第一根小臂粗细的黄芪根时,兴奋的大喊,“嘿!东哥你看!这玩意儿埋得还挺深!这个真能卖钱?”
陈卫东也在挖着黄芪,只是他则更细心,他不仅采挖,还注意保留根茎,维持可持续发展。
黑子也跟着凑热闹,在草丛里乱嗅,有时会对着某种植物汪汪叫,引得大家过去看,偶尔还真有发现!
采药的过程充满乐趣和意外。
刘爱苗有一次使劲拔一棵“大黄”,结果用力过猛,一屁股坐进泥坑里,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李春梅则因为太过专注,差点一脚踩到一条菜花蛇,吓得脸都白了,幸亏陈卫东眼疾手快用棍子挑开了!
一天下来,收获颇丰。
他们真的采挖了不少黄芪、五味子,还有一些柴胡、苍术等药材!
按照规矩,全部上交给了队里。
赵大队长看着这一堆堆还带着泥土的药材,乐得合不拢嘴,立刻安排人清理、晾晒。
可惜懂这些的人很少,乡亲们大多也不识字,陈卫东教起来也很难!
在陈卫东有意无意的引导下,大队长和老支书一拍板,这项有难度的工作就交到了沈清如一家手中。
允许她们每三天抽出一天时间,到陈卫东的院子里收拾那些药材……
这让沈家的生活又轻松了不少,当然这也是陈卫东长远谋划的一环,他要尽快让沈家在屯子里的生活正常化!
至于药材的售卖环节,李向阳再次发挥了作用。
他主动跑来,围着晾晒的药材转悠,如数家珍的介绍道,“赵大队长,这黄芪品相不错,粗壮!五味子也饱满!供销社收购价我门儿清,保证不吃亏!要是……嘿嘿,还能想想别的路子,那价钱更高!”
说完他还冲陈卫东挤挤眼。
陈卫东摆摆手,“就走供销社,稳妥!”
最终,这第一批药材卖给了供销社,为大队换来了一笔不小的现金收入。
加上卖猎物的钱,足足卖了113块7毛5分钱!
这个钱数该怎么形容呢?老支书一个月津贴10块钱,大队长8块钱!去年一个社员一年也分到50块钱!
只说了,大队部平时账上都没500块钱……
这个金额属实把赵大队长惊到了!
赵大队长在社员大会上隆重表扬了狩猎小队和采药小队,每人多记了十个工分,还奖励了一些布票,对于这个奖励,乡亲们都没意见,毕竟人家确实为集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年底分红时每个人都能得到好处。
但对于陈卫东而言,这件事的意义非同小可!
它意味着陈卫东带领的小队,不再仅仅是“为屯子除害”,而是真正能为集体创造经济价值了。
社员们看他们的眼神更加不同了,就连最初说风凉话的刘婶子,如今也嘀咕道,“没想到这挖草根也能卖钱!这陈卫东还算是有本事的……”
沈清如和沈玉茹在采药处理过程中体现了重要作用,村民对她们两个柔弱的女孩子的感观也悄悄发生着变化。
“你看还得是人家读过书的女娃,这些精细活儿做的就是好!不然咱们的药材也卖不出那么好的价格……”
陈卫东和沈清如看向对方,脸上都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