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梁蘅到寿安堂请了安便带着翠柳到主院候着。梁夫人处理完事情,亲自带着梁蘅去银楼。
母女二人一前一后坐了两辆马车往长街上去了。车到瑞祥银楼停下,丫鬟婆子扶着主子下了马车,梁蘅走到梁夫人身边轻扶着她进了银楼。
瑞祥银楼是江宁府最大的银楼,质量好,款式多,官宦人家都喜欢到这里来买金银器。价格亲民一些的首饰都在一楼,好一些的便在二楼,当然价格也要贵一些。银楼还专门设有包间,专供贵人们使用,伙计会把首饰送到包间,方便客人慢慢挑选。
梁蘅一进银楼就看见了郭幸。郭幸得了她的信儿,今儿一早便带着百灵来了。
梁蘅有时候会羡慕二妹妹,有父亲母亲疼爱,又是嫡出;更多的时候她更羡慕郭幸,虽然不是生在官宦人家,但家中父母慈爱,哥哥姐姐宠爱,过得快乐恣意,欢畅自由。
在出门前梁蘅就给嫡母说了约了郭幸。小女孩们约着玩一玩,梁夫人并不反对。郭幸先到梁夫人跟前行礼问安,梁夫人对郭幸印象不错,活泼大方,又是郭典谒家的嫡女。
梁夫人对郭幸说道:“阿幸来了正好,陪着蘅姐儿好好挑挑。”
郭幸笑嘻嘻地答道:“夫人只管放心,我帮着挑保准错不了!”
梁夫人招呼掌柜的安排了二楼的包间,一行人上了二楼。
伙计拿了十数套头面、首饰依次展示在桌子上,梁蘅和郭幸边挑边试戴,忙得不亦乐乎。梁夫人在一边喝茶,也不时的给些意见。
正挑选着,有人敲包间的门,原来隔壁包间是梁夫人的好友赵夫人也在挑选首饰,就命婆子过来打声招呼。梁夫人看梁蘅二人还得选些时候,便叫麦冬陪着她们,自己到赵夫人的包间说说话。
梁夫人一出去,郭幸就对梁蘅挤眉弄眼。梁蘅知道她是有话要说,可麦冬和翠柳在这儿,她不方便说。
翠柳还好说,是自己的丫鬟。可麦冬在,梁蘅不敢多说多做什么,只专心选首饰。她看上一支钗,镶嵌着粉色的宝石,煞是好看,应该很配二妹妹,问了伙计价钱,倒也合适。梁蘅高兴地让伙计找个漂亮点的盒子单独包起来。伙计退出包间去找盒子。
郭幸在旁边抓耳挠腮,想说话又没机会说,实在忍不住蒙着嘴趴梁蘅耳朵边儿来了。
麦冬见郭二小姐这般样子,忍不住笑了,主动说道:“翠柳咱们也难得来一趟银楼,跟大小姐讨个恩典,我们也去瞧瞧外头的首饰。”
郭幸感激涕零,连忙对麦冬说:“麦冬姐姐快去瞧瞧有没有喜欢的。”
翠柳也忍不住笑,跟着麦冬站到包间门外去了。
见屋里没人了,郭幸飞快地拉着梁蘅到窗边,推开窗指着对面茶馆一楼靠门口的位置让她快看。粱蘅不明所以,伸着脖子往下一看,立刻囧得要死,脸红的要滴出血来,猛地抬手把窗子关上了。
郭幸被吓一跳,骂道:“要死啊,关这么急干什么,看都没看清楚。”
梁蘅心跳得飞快,刚刚她看过去的时候,那人正好也抬头望上来。梁蘅分明感受到两人的视线相交在一起,刹那间又惊讶又害怕,还有一丝羞赧。
“你怎么知道他在下面?”梁蘅问郭幸。
“我一早来的时候就看到他在对面了,不过他没看到我。”郭幸刚说完,翠柳和麦冬就推门进来了,原来是伙计取了盒子上来了。
梁蘅俩人不说话,回到桌边继续挑选。
茶馆里福生正给二爷添茶水,见他老看对面银楼,还难得一见地露出了笑脸,问道:“二爷要到银楼买东西吗?”
李长晟没有听到福生说话,迟迟未收回视线。明明只是一面之缘,偏偏记得她受了伤;今天又鬼使神差地坐到这家茶馆喝茶,一抬头又看见了她,虽然窗户关得很快,他还是清楚地看到了是那位郭小姐,她似乎也看到了他。上一次还追着他问姓名要酬谢救命之恩,今天关窗户又关得贼快,真是没意思得很。她能上街逛银楼想来手臂上的伤应该好了。
李长晟哼笑一声,唤福生:“走吧,不喝了。”
福生刚才还看他一脸高兴,怎么转眼又变了,连忙掏出钱袋付茶钱。
梁夫人聊天回来看了梁蘅选的,又添了几件,最后定下五套首饰头面,外加手镯、戒指等若干,差不多有好几十件。唤了掌柜的上来,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写了契书,银楼送货上门的时候再行结账。
梁蘅拿出自己的银子付了单选的钗钱,让翠柳把首饰盒子拿好。
一行人陆续下楼来,到银楼门口,梁蘅向梁夫人请求道:“夫人,我顺路送阿幸回去可好?”
梁夫人道:“正该如此,早去早回。”
郭幸拜别梁夫人才和梁蘅登上马车。刚放下车帘子便着急问:“你刚才看到了没?”
梁蘅点点头说:“看到了,刚才吓死我了,他好像也看到我了。”
“啊!那怎么办?娘还让我们千万别再提这件事,他就又出现了,他不会是在找我们吧?”郭幸一顿乱猜。
梁蘅不解“他为何要找我们,那日他也不曾要酬谢啊?”
“你傻呀,他不找我们,干嘛送药到我家里。”郭幸戳了戳梁蘅的额头。
梁蘅还真忘了这茬,说起来那药还挺管用,只搽了两天手臂就消了肿。他救了人,还送药,当真有这么好心的人?
马车到郭府门前,郭幸扶着百灵的手跳下了马车。梁蘅还是有些不放心,探出头来向郭幸嘱咐道:“阿幸,这段日子还是少出门吧!”
“知道了,快回吧!”郭幸答道。
再过几天就该送聘礼了,李夫人在家忙得团团转。之前纳采的时候,李夫人让李长晟去猎两只大雁,他嘴上敷衍,最后也没拿得有大雁回来,害的李夫人只得用两只鹅替代。
小儿子上一次成亲就极为简陋,这一次虽说是续弦,但也要办得风风光光。
他们李家武将出身,李将军长期镇守边关,两个儿子十五、六岁就跟着上了战场,留下李夫人和婆母在家。李家也是世居江宁府,从前李将军还只是低级将领,位置不显,后来升做防御使,圣上又钦赐骁勇将军,这几年她出门交际,谁都会恭维上两句。最近又传来李将军立下军功的消息,更是蒸蒸日上。
李夫人的长子李长威,今年二十八岁,跟在父亲身边戍边,娶妻王氏,生了两个女儿。
次子李长晟,今年二十六岁,十五岁上战场,二十岁受伤后便回到了家中奉养母亲和祖母。当初受伤回来的时候,带回来一大一小两个女孩儿。大的便是后来李长晟娶的夫人莫氏;小的不过一个襁褓婴儿,是莫氏的侄女,后来李长晟把婴儿认做自己的孩子,取名李欣月。
这李二公子的姻缘,是李夫人心里头最大的一块心病。夫君来信讲小儿子负伤,让他回家休养,却并未提及已给儿子安排了亲事。李长晟突然带回来两个人,跟她说要和莫氏成亲,李夫人怎能不惊愕失色。
李长晟称莫氏的哥哥和他是同一个兵营里的袍泽,这次打仗他负伤,莫氏的哥哥身死,临终前把妹妹和女儿托付给了他。他既答应了兄弟便不能食言,绕路去把莫氏和孩子接到了江宁府,打算娶莫氏为妻,把孩子认作女儿,照顾一生。
李夫人又急又气,家中父母、长辈均在,岂能容他胡来。她对莫氏并无偏见,莫氏家中父母俱亡,唯一的哥哥也战死,理应多加照顾,可让儿子娶她却是万万不可。
先不说家世门第,单看莫氏一副娇弱的身子,就不是李夫人心中儿媳妇的样子。长媳王氏,是李夫人娘家表侄女,知书识理,端庄大方。这未来的二儿媳妇,不说比大儿媳妇优秀,起码也该是个差不多的啊,况且自己生的儿子自己知道,从小就面冷心直的个性,为着兄弟义气履行承诺,恐怕连人家莫姑娘到底是个什么样人都没搞清楚,因此李夫人坚决反对这门婚事。
可李长晟告诉她,他去接人的时候就和莫氏在莫氏哥哥的牌位前拜灵成婚了,此事已无可更改。
李夫人被气得吐血,儿子擅自妄为,莫氏也无半点姑娘家的矜持,干脆也不管他们了。没有置办聘礼,也没有补办婚礼宴请,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李长晟就成了婚。还是后来李老夫人心疼孙子,才开宗祠拜了祖宗,把莫氏的名字写进了族谱里。
知子莫若母,果然成婚后夫妻两个不甚和睦。李长晟性子豪放不羁,直来直去,莫氏娇弱敏感,常常以泪洗面。两个人几乎没有共同语言,一开始李长晟还耐着性子哄着、宠着,可经常又说不到莫氏的心里去,别扭的次数多了,李长晟便失了耐心,莫氏愿意哭就让她哭去吧。
儿子房里乱糟糟,李夫人也闹心,都已经成亲了也只能劝着两个人好好过日子。磕磕碰碰的过了快三年,莫氏才终于怀上了孩子。莫氏产子时颇为凶险,两天两夜才生下一个瘦小的男孩儿,取名李佑安,意为庇佑平安。
莫氏生下李家的长孙,婆媳关系得以缓和。只是她身子实在孱弱,产后一直断断续续吃着药,最后还是病重不治,留下不足周岁的儿子。
莫氏去后,李长晟也消沉了好长一段时间。虽然夫妻几年,还共同孕育了一个孩子,李长晟其实并不懂莫氏,他觉得给她一个衣食无忧的家,把她的侄女视做亲女就是对她好了。可莫氏却总不开心,这让他束手无策。扪心自问,他确实对莫氏有亏欠,也许当初不娶她,是不是她就不会这么早逝。
莫氏是喜欢他的,从他走进她的世界,她就无时无刻不在仰望着他。她一个孤苦无依的孤女,突然出现一个英姿翩翩的男子拯救了她,怎能不一见倾心。她不相信他要娶她,要照顾她和侄女一生,他便立马对着亡兄的牌位赌咒发誓。她害怕这是一场梦,激将他可敢与她拜灵成婚,他不带一丝犹豫就跪在牌位前。她跟着他千里迢迢来到江宁府,不顾婆母的白眼,一无所有的就成了他的妻,可是最终却走不进他的心。
想到这些前尘往事,李夫人也只得摇头叹息,现在终于雨过天晴,等儿子迎娶新妇进门,好好过日子,她也就安心了。婆母前两年去世了,临终也是对李长晟牵挂不下,等孙媳妇进了门再去给祖母上柱香,以慰在天之灵。
六月初三是纳征的日子,李家请了李长晟的叔父李正先前往梁家下聘礼。
李叔父身着一袭藏青色锦袍,气宇轩昂,带着浩浩荡荡的聘礼队伍,朝着梁家而去。聘礼队伍前面有两个小厮举着红色的喜牌开道,牌上用金色的大字写着“良缘天定”。后面跟着三十二名精壮的家丁,俩人一组抬着一个朱红色的大箱子,箱子上系着红色的绸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梁家早已张灯结彩,中门大开,铺设红毯,梁思安和二弟、三弟都在门口迎接。李叔父带着队伍走进中堂,将聘礼一一摆放开来。
首先是“三金”之礼。一只精美的金冠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因着是续娶不能用凤冠,金冠便打造了牡丹花造型,上面镶嵌着红宝石、蓝宝石和珍珠,栩栩如生,象征着女方嫁入夫家后将享受尊贵的地位。旁边是一对金手镯,镯身雕刻着精美的云纹图案,寓意着生活美满、吉祥如意。还有一条金项链,链坠也是一朵盛开的牡丹花,花瓣层层叠叠,工艺精湛,代表着富贵荣华。
接着是一些金银首饰和玉器。每一件都制作精美,价值不菲。
然后是绸缎布匹。十匹上等的丝绸整齐地叠放在一起,有大红、宝蓝、翠绿、鹅黄等颜色,质地光滑细腻,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这些绸缎不仅是给女方做嫁衣的材料,也是显示男方财力和诚意的象征。
然后是茶叶和酒水。茶叶是聘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八罐上好的龙井茶叶,装在精致的瓷罐中。十二坛美酒用红布封着,上面贴着金色的喜字。
还有糕点和水果。各种精美的糕点摆放在雕花木盘里,水果则是石榴、枣子、桂圆等。这些糕点和水果不仅是美食,也是象征着美好生活的祝福。
梁家的长辈们看着琳琅满目的聘礼,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李叔父上前一步,双手抱拳,恭敬地说道:“今日携薄礼前来,望贵府笑纳,愿两姓联姻,结为秦晋之好,从此情同一家,福泽绵延!”
梁思安连忙回礼,说道:“承蒙厚爱,吾等亦深感与贵府结亲乃天作之合。愿两家联姻后,诸事皆顺,新人举案齐眉,共谱良缘!”
纳征圆满完成,梁思安亲自引着李叔父等人前往主院正堂饮茶用宴。
除了院子里安排了差事的丫鬟、婆子、小厮,其他人都偷着、挤着看热闹。梁纾姐妹几个也躲在回廊尽头的窗格子那儿看。仪式完毕了,才一窝蜂地往内院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