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清晨,一层薄雾笼罩着维多利亚港,咸湿的海风混着年节后残留的烟火气,透过半开的窗缝渗进德辅道中的办公室。陈东早已站在那幅巨大的香港地图前,晨光将他的身影拉长,投在光洁的红木地板上。指尖划过元朗那片已被红色标记密集覆盖的区域,冰凉的触感让他思绪格外清晰。
厂长老周、振卫物业的阿铁和首席律师刘 Alvin 鱼贯而入,带进了外面清冷的空气。三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丝疲惫和焦虑,显然这个年过得并不轻松。
老周搓了搓有些冻僵的手,率先开口,声音带着沙哑:“东家,北美西尔斯那边催得紧,五十万张‘龙鳞贴’的加急单,像道催命符。新到的德国机器是好,可没人会摆弄啊!眼下别说新线,维持老线满产都吃力,再这样下去,不光赔钱,信誉也要砸了。”他话语里的焦灼,像一块石头压在众人心头。
阿铁紧接着叹了口气,军大衣的肩膀上还沾着夜巡留下的露水:“东哥,地盘大了,各路牛鬼蛇神都冒出来了。昨晚码头仓库又逮到两个想摸进来的毛贼,虽是小事,可烦不胜烦。兄弟们连轴转,眼皮都不敢合一下。光靠那六十个‘内保组’的王牌撑场面,怕是……迟早要出纰漏。”他话没说完,但意思明白,需要更多信得过的自己人。
刘律师扶了扶金丝眼镜,语气凝重地补充:“东家,地产公司是挂牌了,两千万资金也妥妥躺在开曼群岛‘远星贸易’的离岸账户里。可我们现在是空有炮弹,没有炮手。没有懂行的人去跑地政署、算成本、写标书,这钱一分也花不出去,反而成了惹眼的肥肉。”
陈东沉默地听着,目光从三人脸上缓缓扫过。他能看到老周眼里的血丝,阿铁眉宇间的倦色,以及刘律师镜片后深藏的忧虑。他转身走到办公桌后坐下,紫砂壶里的普洱正温,他给自己斟了一杯,深红的茶汤氤氲出醇厚的热气。他没有立刻喝,只是用指尖感受着杯壁传来的温度。
问题的核心,他比谁都清楚。摊子铺得太快,中坚骨干的断层,成了卡住东兴喉咙的骨头。他的意识沉入那片唯有他能见的湛蓝光幕。【忠诚雇员总数:804】的数字冰冷而清晰。8个名额,已用其2。
系统的规则如同铁律:可兑换方向多达数十种,但仅限技能型与管理型两类,绝无学术研究类选项——不提供理论家,只输送能落地干事的实干者。他无法凭空变出八面玲珑的项目经理或经验丰富的车间主任,但能精准匹配各环节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
“社会招聘不能停,而且要加大力度。”陈东终于开口,声音平稳,打破了沉默,“Alvin,你牵头,老周、阿铁配合,把声势造出去,薪资开得优厚些,要让外面的人看到我们东兴求贤若渴。”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但核心的筋骨,还得靠我们自己。用我们的‘特殊渠道’。”
“明白!”三人精神一振,齐声应道。他们深知“特殊渠道”意味着什么——那往往是东兴在关键时刻,能拿出惊人解决方案的底牌。
待三人离去,办公室重归寂静。陈东闭上眼,心神彻底沉入系统界面。他需要的是能从根本上提升“造血”能力和筑牢“财务防线”的专家,而非替代管理者。
“兑换:生产技能型机器人 - 1名(专项:设备运维与标准化培训)。”
“兑换:安保管理型机器人 - 1名(专项:队伍训导与安防部署)。”
“兑换:成本管理型机器人 - 1名(专项:地产项目成本核算)。”
光幕流转,商币扣除的瞬间,三股清晰的信息流涌入他的脑海,伴随着一种奇特的、仿佛知识具象化的充盈感。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指令,还有对应的“合理”身份背景和形象碎片:
- 生产技能型机器人-乙:一个面容敦厚、手指粗糙似老工人的形象闪过,背景设定为“沪上大厂退休技师,精通德系设备运维与流水线标准化作业”。
- 安保管理型机器人-丙:身影挺拔,目光锐利,带着行伍气息,背景设定为“前粤军宪兵队教官,擅长纪律训练与安防布控”。
- 成本管理型机器人-乙:戴着老旧眼镜,神情一丝不苟,背景设定为“曾任职上海营造厂,参与过大型地产项目成本决算”。
兑换完成,陈东立刻拿起内部电话,拨通了振卫学堂。听筒里传来李校长那边隐约的嘈杂读书声。“李校长,我请了两位老师傅下午过去,一位懂生产设备和流程培训,一位会带安保队伍。你安排好接待,全力配合他们工作。”
接着,他又联系了地产筹备处,言简意赅地部署了成本专家的到位事宜。
放下电话,陈东靠进椅背,揉了揉太阳穴。连续的精神集中带来一丝疲惫。他随手拿起一份需要签字的文件翻阅着,让时间自然流逝。窗外的日头悄悄爬升,又从雕花窗棂的顶端缓缓西斜,办公室内的光影悄然变换。
当午后暖煦的阳光取代了清晨的清冽,满满地铺在红木办公桌上时,电话铃响了。是李校长,声音里带着刚结束一场高效会议后的振奋,而不是浮夸的惊喜:
“东家!两位专家到了!我们刚开完一个碰头会,真是受益匪浅!搞生产培训的那位老师傅,一眼就看出了我们流水线培训的几个关键堵点,还当场指出了德国机器的两处操作误区,提出的改进法子特别实在;负责纪律训导的那位,对如何提升新招保安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已经拿出了详细的训练大纲和考核标准!效率太高了,我看咱们的培训质量很快就能上个新台阶!”
几乎同时,秘书轻叩房门,送来了地产筹备处的简要书面汇报,上面提到成本专家午后已到位,并立即开始了对首批目标地块的成本数据建模,还指出了之前预算测算中的三处疏漏。
陈东放下报告和听筒,嘴角微微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一切都在按预想推进。他起身,走到墙角的保险柜前,熟练地转动密码盘,打开厚重的柜门。里面躺着一份标记着“绝密”的档案袋。
取出档案,扉页上印着:“内部安全单位:‘战卫’编制及部署报告”。他翻开,里面是六十名战斗技能型机器人的详细记录——编号、性能参数、部署点位(如元朗各关键厂区、码头仓库、地产项目工地,以及他和几位核心骨干的隐秘护卫)。指尖抚过纸面上冷峻的数据,这是他敢于在风波中急速扩张的最大底气。正是有了这支隐藏在暗处的绝对力量稳住基本盘,他才能放心地将资源投向“技能培训”和“管理支撑”这两大增值环节。
至此,他手中的核心“铁三角”已完成深化布局:
- 战斗之拳(60名):深藏于暗处,铸就坚不可摧的安全基石。
- 技能之书(2名):立足于学堂与厂区,批量锻造专业技术骨干。
- 管理之算(2名):坚守于账房与项目一线,精准把控运营命脉。
这三角稳固,东兴这艘大船,便有了在1958年更加汹涌的商海中破浪前行的资本。剩下的,便是带领老周、阿铁这些有血有肉、会疲惫也会兴奋的兄弟们,去直面市场,开拓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