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北境第一条水泥官道贯通雁门关与并州城的那日,沿途百姓扶老携幼前来观礼。光滑如镜的路面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光泽,老汉颤巍巍踏上路面,连声惊叹:“这路比俺家炕头还平整哩!”
周深亲自驾着马车试路,从雁门关到并州原本三日的路程,如今朝发夕至。沿途村庄的百姓跪拜道旁,称颂太子功德。几个白发老翁甚至带着供品,在路旁焚香叩拜。
何粥粥看着窗外景象,轻声道:“《礼记》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殿下此举,方是真圣人。”
然而这份民心所向,传到京城却变了味道。
紫禁城御书房内,皇帝看着密探绘制的《北境生祠图》,面色阴沉。图上,百姓在水泥路旁为周深立的生祠香火鼎盛,牌匾上“泽被苍生”四字刺眼至极。
“朕还没死,他就想当万岁爷了?”皇帝将图掷于地上,对跪着的五皇子冷声道,“你皇兄在边关,很得人心啊。”
周宸俯首:“皇兄修路筑城,确是为国为民。只是儿臣听闻,北境百姓只知太子,不知陛下,甚至有人称其为‘周圣’……”
“够了!”皇帝打断他,眼中寒光闪烁。
与此同时,雁门关外的工地上,周深正指导工匠改良水泥配方。系统光幕悬浮空中:“水泥科技应用度达到75%,解锁衍生技术:混凝土浇筑。民生支持度+15%,皇权猜忌度+30%。”
王小石跑来禀报:“殿下,第三段官道遇到流沙地,昨日铺的水泥全陷进去了!”
周深随他赶到工地,见工匠们对着流沙一筹莫展。他观察片刻,命人取来竹篾、碎石:“先打地基,竹篾编网做筋,碎石填充,再浇水泥。”
三日后,流沙地上的路段顺利完工。老工匠激动不已:“殿下这法子,能治住流沙,可是造福千秋啊!”
消息传开,北境各州县纷纷请求推广水泥筑路。周深来者不拒,派工匠分赴各地指导。不过半年,北境交通焕然一新,商旅往来频繁,物价比往年低了三分。
寒冬来临前,周深又用水泥加固边城。往年需要数千民夫耗时数月完成的城防工事,如今百名工匠半月即成。北狄探马远远望见一日高过一日的城墙,胆寒而归。
腊月祭灶那日,并州百姓在生祠前演皮影戏感谢太子。戏文里,周深被塑造成手持神器的天人,降下“神泥”造福苍生。
这出戏很快传到京城。除夕宫宴上,皇帝当众赏赐周深玉璧一双,却在其谢恩时淡淡道:“朕记得《礼记》有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太子以为如何?”
满殿寂静中,周深从容应答:“儿臣只知《孟子》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宴席不欢而散。当夜,系统光幕发出刺目红光:“警告:皇权猜忌度达到80%,触发‘废太子’倒计时。请尽快获得更多民心支持,或准备应对政治危机。”
周深推开窗,望着京城万家灯火。胸前的龙纹玉佩灼热异常,仿佛在催促他做出抉择。
何粥粥为他披上外袍:“下一步如何打算?”
“还记得系统说过的‘历史修正机制’吗?”周深轻声道,“我越发觉得,我那位五弟,恐怕就是机制派来修正历史的工具。”
风雪渐起,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正在逼近。而这一次,不再是与北狄的战争,而是决定天下归属的内部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