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志林最终还是答应了。
他根本没法拒绝。
姜蕴宁随口说了一句,“丑媳妇也得见公婆,早晚要见,不用藏着掖着。”
陆志林一听到“丑媳妇”三个字,脸立刻红得像熟透的苹果,傻傻地笑了起来,连话都说不利索了。
姜蕴宁:“……”
她在脑海中快速过了一遍陆志林的履历:
陆志林自小聪颖过人,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很早便被选入少年班,接受系统化培养。
本科到硕士的连读阶段,他表现出色,获得奖学金赴海外深造,主攻与国家战略紧密相关的机械与动力系统领域。
博士期间,他专注于气动热力耦合与高效传动等前沿课题,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学术成果深受认可。
结果,高智商的这货,现在光想到娶媳妇,就……
脸红了。
红了。
了。
她忍了又忍,终于还是没忍住,叹了口气道:
“……你这状态啊,真要是和人家小姑娘成了,将来光是牵个小手都得提前备好速效救心丸吧?”
话音刚落,陆志林整个人像被雷劈了一样,一瞬间僵住。
牵……牵个小手?
不行了,他光想想脸就红得像要滴出血来,连耳尖都透着灼人的红。
他喉结滚了滚,想解释点什么,却又一句话都挤不出来。
姜蕴宁看着他那副反应,心里“咯噔”一下,立刻自动闭麦。
不敢再开口了。
再逗下去,她怕陆志林真不是“脸红心跳”,而是直接心脏骤停了。
就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轻轻的敲门声。
“咚、咚、咚。”
声音不大,却像是在这个平静的空间里投下一颗小石子,打碎了陆志林脸子中所有旖旎的泡泡。
陆志林猛地一震,整个人像是瞬间被泼了一盆冷水,清醒了。
脑子里那点乱七八糟、带着一点甜的念头,被他手忙脚乱地塞回脑子最深处,盖上盖子,关得紧紧的。
——等晚上再偷着回味。
姜蕴宁失笑,嘴角轻轻一勾,抬头朝门的方向看去。
“进来。”
门被推开,一缕走廊的光线溜了进来,照亮了半个屋子。
进来的人,她并不认识。
是个很年轻的女人,看起来二十五六岁左右,剪着干净利落的短发,一副黑框眼镜让整张脸更显清爽,整个人透着股温和的书卷气。
“姜工,你好,我是阮思雯。”
那道声音清亮、温柔,却像羽毛一样,轻轻撩过某个人的神经,一阵阵酥酥麻麻的感觉。
陆志林的背脊一僵,整个人仿佛被定住。
他刚刚才稍微降下去的体温,又像被人浇了油,唰地一下烧得更旺了。
脸上那层绯红重新爬上去,一路烧到耳朵根。
姜蕴宁:“……”
她微微眯起眼。
这么不谙世事的表现,感觉在前世那个年代才有,这个年代极少见了。
这个时代信息太发达,就算没吃过猪肉,也早见过猪跑。
一个个嘴上功夫利索,脑子里想法也多,鲜少有人长到三十岁这般容易害羞的。
姜蕴宁轻声道:“你好,阮工,过来坐吧。”
阮思雯点了点头,脚步不疾不徐地走了过来。
她靠近时正好看见陆志林,神情一如往常地笑了笑:“陆师兄也在啊。”
陆志林明显有些不自在,耳尖的红意肉眼可见。
他尴尬地清了清嗓子,只得硬着头皮回了个点头,内心有一种背后说人时被抓到的窘迫感。
姜蕴宁不动声色地观察两人。
她的目光平静,心里却早已有了判断。
陆志林这傻小子,看样子是在单相思。
同情ing。
“阮工,是有什么事吗?”姜蕴宁抬眼问道。
阮思雯微微点头,神情认真:“是的,姜工。我想申请加入‘破空三号’的研发团队。何国良所长说,这件事还需要你点头同意,他才能审批通过。”
姜蕴宁不由得面露惊讶。她显然没料到,阮思雯来是为了提这件事。
陆志林也微微一愣。
阮思雯来研究所才三个月。这段时间里,她确实参与过几个项目的协助与问题处理,工作干净利落,态度沉稳。
可对于何所长多次邀请她正式加入某个项目组,她总是笑着推辞,说要再考虑考虑。
而现在,她却亲自上门,提出要加入“破空三号”项目组。
别说……她来研究所是冲着“破空”系列来的吧?
姜蕴宁注视着阮思雯,没有立刻开口。
她沉吟片刻,才缓声说道:
“明天上午来找我一趟,我给你单独出一份考核。通过了,就可以加入。”
阮思雯点头,神情平静,没有丝毫异议。
所有加入项目组的人都必须经过考核,这是研究所的常规流程。只不过,考核的难易程度往往取决于考官的态度。
姜蕴宁垂眸,掏出怀表看了眼时间,合上表盖的动作干脆利落。
“既然你们是师兄妹,而我和志林又是表姐弟,也算是沾点亲带故。”她微微一笑,语气也跟着柔和下来,“时间差不多了,要不,中午一起吃顿饭吧。”
陆志林一愣,随即抬头,眼里闪着亮光。那种激动几乎藏不住,眉眼间都带着笑意。
不愧是我的姐。
谢谢为我创造了这么大的机会。
阮思雯显然没有想到这个情况,她略迟疑了一下,然后笑着点点头,“好的。”
去食堂的路上,姜蕴宁随口和阮思雯聊着天,语气轻松随和。
陆志林走在另一侧,时不时应两句,看起来像个背景板。
“阮工家在哪里?”姜蕴宁问道。
“沪市。”
姜蕴宁的神情微不可察地动了动,但很快又恢复如常。
“阮工的父母也是搞科研的吗?”
阮思雯明显顿了一下。
片刻后,她神情平静地答道:“我没见过他们。”
姜蕴宁和陆志林都没想到,会听到这样的回答。
阮思雯神情平静,似乎并未察觉他们的意外。她显然以为,姜蕴宁只是按流程了解她的背景,评估她是否适合加入项目组。
而陆志林的想法却完全不同。
在他看来,姜蕴宁是在以一个姐姐的身份替他了解,她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姜蕴宁没注意到两人的小心思,她的注意力仍停留在阮思雯身上,思绪一时有些飘远。
“你的名字挺好听的,”她忽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随意的温和,“是谁给你取的?”
阮思雯沉默了片刻,唇角轻轻动了动。
“一个很重要的人。”
***
直到晚上忙完,姜蕴宁才回到住处。
她洗了把脸,坐在书桌前,静静地发了会儿呆,随后从抽屉里取出那本阮思玉留给她的旧相册。
指尖拂过封皮的瞬间,情绪开始翻涌。
她翻开相册,一页一页往后看。
这次,她的注意力全在那个叫阮思雯的女孩。
照片里的女孩笑容清亮,眉眼间透着几分熟悉,却又陌生。
长大后的阮思雯,是她记忆里没有的模样。
前世她出国太早,妹妹那时还小。
后来的一次与阮思玉聊天中,她才知道阮思雯的结局。
二十岁那年,做高压电实验时,为了救一个误触线路的同学,她遭受了重度电击。
尽管抢救全力以赴,却再也回不来了。
零零碎碎的回忆拼不成完整的印象。
手指顿住,姜蕴宁盯着照片,心里一阵恍惚。
照片里的阮思雯大概刚上大学,站在校门前,青涩而略带稚气。微风吹起她的发丝,眼神里带着好奇与憧憬。唇角微弯,含蓄的笑容有些羞怯,却又明亮,仿佛能透过时光,照进人的心里。
姜蕴宁忽然笑了一声,笑意里带着些许自嘲。
也许,真是自己魔怔了吧。
只是因为一个名字,就忍不住去胡思乱想——以为妹妹也像自己一样,穿越到了这个时空,重活一世。
可理智又在提醒她,阮思雯的理科成绩本就很好。若真的穿越,本身的天赋再加上后天的努力,出现在这里似乎也说得通。
她将照片抽出来,拿起来仔细端详。透过光,她隐约看到照片背后有字。
姜蕴宁轻轻翻过去,只见那行字用圆珠笔工整地写着,字迹清秀而规整:
“这只是开始——阮思雯”
她的手指轻轻抚过字迹,心里微微一颤。
姜蕴宁凝视着这些字,脑海里浮现出阮思雯当时提笔的可能模样。
第二天上午。
吃完早饭回到办公室,姜蕴宁刚走到门口,就看见何国良出现在走廊拐角。
“何所,早上好。”她点头打招呼。
“姜工,我把阮思雯的档案带过来了,也顺便和你谈件事。”何国良语气平静,眼神里带着一丝期待。
姜蕴宁接过文件,开门走进办公室,两人在办公桌两侧落座。
“何所,是要谈什么事情?”她将档案放在桌上,声音平稳,但眼神里透着好奇。
何国良慢条斯理地开口,“你的‘破空’系列现在是研究所的重点。眼下几个项目暂停运行,部分人员空闲。人事部门也建议做调配,我想请你看看,是否方便接纳他们加入你的团队。”
作为“破空”系列的负责人,姜蕴宁有权决定团队成员的接纳与安排。何国良虽然是研究所的所长,也只能建议、指导或授权人员调配,但不能随意强制分配给项目组,尤其是像“破空”系列这种涉及核心技术的重点项目。
姜蕴宁没有急着回答,她手指轻敲桌面,思绪在快速转动。
何国良见她沉默,又继续说道:“你也知道,如果他们能够进入你的项目组,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指导,出来之后,也基本能够独当一面。”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姜蕴宁身上,“这对你,对整个研究所,都是好事。”
姜蕴宁微微点头,目光平静而坚定:“何所,这些人即使我同意接纳,也必须参加考核。只有通过了,我才能真正安排他们进团队。”
她顿了顿,语气稍稍沉下来,“现在的情况和以前不一样。‘破空’系列已经进入第三代研发阶段,项目的难度、精度、协作要求都比从前高得多。如果成员自身能力跟不上,不仅起不到作用,反而可能拖团队的后腿。”
何国良轻轻点头,眉宇间透出几分认可,至少没有再多干涉。
“行,下午下班前让助理把其他人的资料整理好送过来,你先看看。”
他停顿了片刻,又补充道:“考核的事,按你的方式来安排。要是到时候没有一个人通过,也没关系,你不必有压力。”
何国良离开后,姜蕴宁翻开阮思雯的档案,逐页细看。
她是个弃婴。
进入孤儿院后,随院长姓杨,曾用名杨安宁。
成年后以“重生”为由自行申请改名,改为现在的名字阮思雯。
从小表现出惊人的学习天赋,十六岁考入大学,本硕博连读,如今是博士毕业的第二年。
姜蕴宁指尖在那行字上轻轻一顿。
一个可能的答案呼之欲出。
会议室里。
阮思雯端坐在桌前,面前摆着一张测试卷。
姜蕴宁看了一眼怀表,微微皱眉,低声说道:“阮工,你只有两个小时完成这套卷子。笔试之后,还有实践环节。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始了。”
阮思雯轻轻点头,眼神中透出一丝镇定与专注。
姜蕴宁坐在她前面,手边堆着厚厚一摞文件,偶尔翻阅、做笔记,眼神时不时瞟向阮思雯。
这份测试并不简单。
不管阮思雯是不是自己的那个妹妹,姜蕴宁都不会放水。
按照以往的严谨态度,这次考核比姜蕴宁刚组建团队时更严格。
毕竟,她的“破空”项目是国内叫得上名字的重点项目,为了防止来混经验的成员,每一位候选人的选拔标准都比普通团队高出许多。
而针对何国良引进的高端人才,姜蕴宁这次的考核难度尤其高,每一道题目、每一项测试都经过精心设计,既着重考察专业素养与跨领域的思维能力,也深入检验心理承压水平与团队协作的默契程度。最重要的是,她想看看阮思雯的潜力边界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