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数据的工作非常繁琐,却又非常重要。
随着“光舟一号”飞行器采集的数据不断增加,顾远舟团队的工作量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愈发繁重。
这些数据不仅包括飞行器本身的运行状态,还涵盖科学仪器采集的环境参数、轨道偏差、磁场测量等。经过校验和初步处理,数据会分发到各个科学团队和研究所,用于更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与此同时,“光舟一号”飞行器逐渐缩短轨道,靠近木星进行观测。
这次“光舟一号”的轨道微调由姜蕴宁的推进系统团队与导航团队协同完成:推进系统团队负责计算燃料消耗与推力参数,而导航团队则对轨道和姿态进行严格校验,确保每一次推进都精准无误。
当轨道逐渐稳定下来,控制中心里的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然而,稳定并不意味着项目的结束。
对姜蕴宁和她的团队来说,这只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
“光舟一号”飞行器的推进系统仍在持续运转——燃料消耗的监控、姿态的微调、推力修正的计算,每一个参数都关系到“光舟一号”能否在木星庞大的引力场中保持平衡。
哪怕只是一次微小的推进指令,他们也要反复推演、校验、确认,再三确认。
在这颗巨行星的安静注视下,任何轻忽,可能都会成为灾难的开端。
又过了一个月。
随着飞行器全面进入稳定观测阶段,各项调试与校验终于告一段落。
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光舟一号”将如一颗人造卫星一般,在木星轨道上循着既定轨迹飞行,开始一场漫长而细致的观测旅程,守望着那颗庞大而神秘的行星。
姜蕴宁带领的推进系统团队暂时卸下了最繁重的任务。此后,他们的工作将转为远程监控与参数分析。
作为“破空二号”推进系统团队的负责人,姜蕴宁将带领部分成员离开基地,返回研究所继续开展后续研究;而何景澄与江琳则留守在基地。
会议室内。
姜蕴宁说道:“接下来,我们的主要工作告一段落,但仍需有人留守,处理‘光舟一号’在轨期间的实时数据。”
她转向何景澄和江琳,“你们留下,负责系统监控和数据回传。何景澄负责推进系统的姿态监控与数据诊断,江琳则主导推力系统的安全算法。你们的任务是确保飞行器在轨期间稳定运行。”
何景澄点了点头,笑着应道:“放心,我们会看着它的,保证不让它飞丢了。”
这不是正式会议,气氛比较轻松,确定了留守基地的人选后,大家的心情也稍微放松了些。
孙俊凯看着他,心里一阵不舍,走上前抱了抱他,“等兄弟我送着‘破空三号’推进系统来再相聚。你千万要顺利,别因为破空二号的问题来摇人拖项目后腿哈。”
何景澄哈哈一笑,挥了挥手:“没问题,‘光舟一号’交给我们,稳得很。你们回研究所放心去忙吧,我和江琳会守着它的,就像守家一样。”
他顿了顿,又带着一丝得意笑道:“而且,我小时候我妈找算命的给我看过,说我运气特别好。”
“所以,那么倒霉的事情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孙俊凯挑了挑眉,眼神有一丝的怀疑,“真的?”
何景澄笑得更灿烂了,“那是必然!”
孙俊凯轻声问道,半开玩笑半认真:“也就是说,你的好运一点也没分给你的爱情和婚姻?”
何景澄昂首挺胸,语气坚定又带点自豪:“我对科研,无比坚贞。爱情和婚姻?等我装盒子里了再说。”
几人都是三十多岁,单身的三十多岁。
除了……悄悄脱了单的姜蕴宁。
她站在一旁,看着他们插科打诨,笑意在眼底闪动,却丝毫不参与其中。
从破空二号立项到现在,他们一直紧绷着。难得像现在这样,每个人都在享受轻松时刻,仿佛所有的压力都暂时不存在了。
等笑声渐渐平息,姜蕴宁才淡淡开口,声音不高,“我们在这里的工作结束了。除了何景澄和江琳,其他人晚上记得收拾好行李。明天上午八点,宿舍楼下集合,我们返回研究所。散会。”
顾远舟办公室。
姜蕴宁与顾远舟坐在办公桌两侧,一人端着一个茶杯在那里慢悠悠地喝茶。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
姜蕴宁感慨:“没想到,来了这里,你连茶都带来了。”
她轻抿一口茶,微微眯起眼睛,享受这一刻久违的宁静与闲适。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桌面上,茶杯里的热气缓缓升起。
经过这么久的忙碌与紧张,这一刻的宁静显得格外珍贵。
“我这单调的人生就好这口,”顾远舟慢条斯理地说道,带着一丝笑意,“要是连这点爱好都剥夺了,那真的就是科研机器了。”
他顿了顿,接着说:“只是这段时间太忙了。带来这么久,也就泡了这一次,就让你赶上了。”
“要不怎么说我运气好呢?”姜蕴宁笑着说,语气里带着一丝轻松与调侃,“明天上午八点,我们就要返回研究所了。”
顾远舟点点头,语气平静而坚定:“到时我应该没时间去送你。接下来,要等各研究所把数据分析完成,才能确定‘逐光计划’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他抬眼望向窗外,阳光洒进办公室,映在整齐排列的科研资料和显示屏上,“除了继续监测木星本身,后续的重点将转向木星主要卫星的探测——包括轨道观测、表面研究,甚至未来的着陆任务。”
姜蕴宁放下茶杯,指尖碰到杯沿的轻微冰凉,她的目光平静而专注,透过窗外洒进的阳光,细细打量着茶杯的纹理。
“顾老师,”她淡淡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如果一切顺利,木卫的探测,也会继续使用‘破空二号’推进系统吧?”
顾远舟微微点头,语气沉稳而带着一丝肯定:“没错,破空二号推进系统的性能经过光舟一号轨道调整的验证,非常适合木卫探测任务。只要一切按计划进行,它完全能胜任。”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桌上的资料上,“关于这次轨道调整和推进性能等等的总结报告,我会在两天内审核整理完成并提交上去。具体的数据整理和初稿,会由各小组负责,但最终报告由我签字确认。”
姜蕴宁没再多说,喝完最后一口茶,便放下茶杯站起身来,“顾老师,我该收拾东西去了,回头见啦。”
顾远舟看着她离开,茶杯里的茶水微微晃动。
工作就是如此,总有聚聚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