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国的采访播出之后,姜蕴宁这个人彻底火遍全球。
毫不夸张地说,姜蕴宁就像不怕开水烫的猪。无论是技术上的试探,还是针对个人道路的陷阱,她都能照单全收,然后轻描淡写地化解开来,四两拨千斤般让对方无从下手。
灯塔国的民间讨论更是热闹:一个人怎么可以做到,说了一堆话之后,一点有用的信息都没有呢?
这是灯塔国以往从未遇到过的情况。毕竟,仗着国家的实力,他们的知名记者在采访中惯于居高临下,很少有人能在他们的设问下全身而退。
为什么?
过去,灯塔国凭借丰富的资源和信息优势,能够设计层层试探,把对手逼入困境,几乎没有人能从容应对。一旦受访者出现哪怕一点慌乱,记者便能抓住漏洞,获取重要信息,这几乎成了常态。
然而这次亚历克斯采访姜蕴宁的情况却完全不同:除了打招呼之外,她的每一个回答都出乎他的预料。
由此显露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灯塔国的情报工作,似乎也没想象中那么可靠了。
事实上,他们对姜蕴宁的调查一直没有停下,但这两年来,她的动向却愈发扑朔迷离。他们甚至无法掌握她接下来的研究方向。虽然她现在在大学主要负责培训工作,但他们仍认定,她绝不会停止科研的步伐。
姜蕴宁的聪明与神秘,让整个局面都变得前所未有。
而看过这个采访视频的华国网友们,则把废话文学发展到了极致——
据我所知,我一无所知。
看起来很难,实则一点都不简单。
抛开颜值不谈,你长得还挺好看的。
……
而视频中,姜蕴宁说的那句“我妈让我干啥,我就干啥。”直接火出圈,成了年度金句。
网友们纷纷模仿、二创,各种表情包、弹幕、短视频层出不穷,这句话似乎瞬间超越了采访本身,成为了一种现象级的文化符号。
以至于后来,这股“我妈热潮”越发不可收拾,逐渐发展成了:
“我妈缺啥,我就给啥。”
“我妈笑啥,我就笑啥。”
“我妈喜欢啥,我就送啥。”
……
一时间,整个华国全民仿佛都成了“妈宝男”、“妈宝女”,街头巷尾、朋友圈里、弹幕评论里,满眼都是“我妈我妈我妈”,连空气里似乎都飘着“我妈”的味道。
姜蕴宁在京大发表题为《全球视野下的本土实践》的演讲后,自由提问环节第一个站起来提问的是:
“老师您好,我想请教,您觉得接下来,‘咱妈’更希望我们这些有志青年往哪个方向努力深耕呢?”
“咱妈”这词一出,所有人都笑了。
姜蕴宁微笑着说道:“大家都知道——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如果我们还在发展初期,我肯定会建议你们把精力集中在重点项目上,补齐短板。但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发展初期,很多领域都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我更看重兴趣——因为当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探索不同方向时,团队的能力就会多维化发展,这样‘咱妈’才能真正营养均衡。”
台下响起轻微的窃窃私语,很多人都沉浸在思考中。
接着,一位女同学提出了一个让姜蕴宁陷入沉思的问题:
“姜老师您好,如果读到京大后,最终还是想回家当家庭主妇,您会怎么看?”
片刻后,姜蕴宁才缓缓开口:“首先,我必须承认,这个问题挺难的。它触及到了我的知识盲区。”
她顿了顿,微微一笑,又接着说:“我只能凭我浅薄的认知来分析,说错了,你们就当听了一阵风声,别太当真。不过,这也正是一个值得当下的你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人生的选择不仅仅是学术或事业,家庭和生活方式同样重要。”
姜蕴宁扫视了一圈,继续说道:“当年那些为国牺牲的烈士们,希望我们能生活在太平盛世,每个人都能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人投身科研,有人关注事业,有人选择家庭,关键是你是否真心认同自己的选择,并愿意为它负责。
所谓‘成功’,并不只有一种标准。但是——
我们不可否认,如今能够享受和平与幸福,是因为无数人负重前行。所以,我理解、也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不会完全支持。
为什么呢?
因为你在目前华国最好的学府京大,这意味着你有更强的能力,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培养。如果最终只是回家,成为一个狭义意义上的家庭主妇,那就有些大材小用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家庭主妇没有价值——家庭是国家最小的单位,家庭主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说的‘狭义家庭主妇’,指的就只是不上班的情况。而如果你选择的是广义的家庭主妇,在照顾好家庭的同时,仍然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做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丰富自己的人生,那么这样的选择,我觉得完全没有问题。”
演讲结束后,姜蕴宁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来到顾远舟的办公室。
“你好,顾老师,好久不见。”她微笑着打招呼。
“是啊,好久不见。”顾远舟也笑了笑。
虽然他依然在京大任教,但更多时间都在西北基地工作。恰好最近一项发射任务刚刚结束,他回来休假,他回来休假,同时向科技部汇报最新轨道计算和任务成果。
两人边坐下边聊起最近的工作和生活,闲谈间带着轻松的笑意。
“听说你最近跑去国防大学教书啦?怎么样,有没有兴趣来西北基地跟我们一起搞点大事业?”
姜蕴宁没说话,只是笑。
她这笑在顾远舟看来,有点耐人寻味。
她没有直接拒绝,说明她应该不会回原来的光电设备研究所,但是她又没有立即答应,所以——
她有新的研究方向了?
还和火箭有关?!
顾远舟的心里顿时有一个大胆的猜测,“什么时候?”
聪明人的对话,就是这么简单。
“现在还在准备阶段。”姜蕴宁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转头说起了最近看到的灯塔国最新研究,“你注意到了吗?灯塔国在微小卫星编队控制上最近出了点新成果。”
“哦?”
顾远舟挑了挑眉,略带思索,“你是说他们在自主编队算法上还是推进优化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