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世界彻底引爆。
那段被称为“疯批大典”的表演片段,如病毒般席卷了所有平台。
从电影学院的专业论坛到寻常百姓的家庭群,苏晚星的名字伴随着那焚身一笑,刻进了无数人的脑海。
资深影评人老白在自己的直播节目中,情绪激动到几近失态,他眼眶泛红,声音沙哑:“我们是不是搞错了什么?我们是不是一直以来,都在用偏见去审判一个真正的天才?你们看她笑的弧度,看她泪落的时机,那不是失控,那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悲剧美学!是把刀子递给你,让你亲手捅进自己心里!”
直播结束,他连夜发文《论沙雕皮下的悲剧内核》,文章瞬间被奉为圭臬。
文艺圈仿佛被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无数人跟进热议,一个崭新的标签被贴在了苏晚星身上:“当代小丑式英雄。”
秦小满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她冲进休息室,脸上是无法抑制的狂喜:“晚星姐!成了!彻底成了!连最权威的《电影艺术》杂志都发来邀约,想为您做一期深度专访!”
然而,苏晚星的目光并未停留在秦小满兴奋的脸上,而是落在了眼前只有她能看见的虚拟屏幕上。
那是一张名为【观众心理波动图谱】的数据图,上面有一根刺目的红色波峰,尖锐地刺破了顶端阈值,而峰值对应的时间点,正是她转身没入火海的前一秒。
她嘴角的笑意清浅而疏离:“不是他们懂我,是我早知道他们会在那里哭。”
风暴的另一端,程昱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
在一档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小心翼翼地问及他对苏晚星演技突破的看法。
他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充满恶意的冷笑:“突破?我看是终于找到了适合她的赛道。我建议她直接申报精神病院的年度特别演出奖,毕竟演疯子,是她的本色出演。”
这番言论无异于火上浇油。
弹幕瞬间爆炸,网友的怒火几乎要烧穿屏幕:“程昱是嫉妒得疯了吧!”“小肚鸡肠的男人,自己没本事就只会酸!”“low穿地心了!”
老K看到新闻,气得差点砸了手机:“这个程昱!欺人太甚!晚星,我们必须发声明驳斥他!”
苏晚星却异常平静,她关掉新闻页面,”
老K一愣,皱眉道:“你疯了?这时候上去,不是明摆着让他带节奏吗?他巴不得你跟他对线,把水搅浑!”
“他送上门的热度,为什么不要?”苏晚星轻笑一声,眼神笃定,“我收着就是。”
她没有选择唇枪舌剑的直播,而是录制了一段短视频。
背景,正是《风起》那片被大火焚烧过的火焰高台残迹。
镜头里的她素面朝天,语气甚至带着几分轻松的调侃:“程老师说我适合精神病院?真巧,我重生那一晚,确实是在IcU里插着管子等死。”
话音落下,全网静默。
她顿了顿,镜头拉近,那双清澈的眸子里仿佛有破碎的星光在重聚,声音沉了下去:“但我现在站在这里。这不是疯,这是死过一次后,活明白了。至于奖项——”她环顾四周的断壁残垣,笑了,那笑容比“疯批大典”里更加真实,也更加锋利,“我不靠谁来申报,我靠观众,能不能记得住。”
视频发布,“苏晚星重生真相”的词条以一种无可阻挡的姿态,再次屠榜热搜。
程昱的评论区彻底沦陷,被“你才该进精神病院”的愤怒言论刷了屏。
《风起》剧组内,导演沈砚一拍桌子,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用‘疯批大典’这段,作为《风起》报送国际电影节的竞赛片段!”编剧徐志高更是主动提交了修改版的剧本,在苏晚星的角色后面,新增了整整三页的心理独白,并在旁边用红笔备注:此部分,建议由苏小姐根据现场感受,即兴发挥。
秦小满在刷着海外社交平台时,突然发出一声惊呼。
一个粉丝数百万的权威海外影评人账号,竟然悄然关注了苏晚星,并转发了老白那篇《论沙雕皮下的悲剧内核》的翻译版,附言道:“这或许是今年最被低估的表演。”
几乎是同一时间,苏晚星的系统界面跳出提示:【检测到跨文化圈层情绪共鸣,国际观众情绪共鸣度+28%】。
她轻声自语,像是在对谁宣告:“看来,我的这把火,要烧出国门了。”
深夜,喧嚣散尽。
苏晚星独自一人回到了那片火台遗址,在废墟中央,点燃了一支小小的白色蜡烛。
火光映着她的脸,明暗不定。
【“疯批美学”标签已深度固化,恭喜宿主解锁子技能——情绪锚点预设。】
【技能说明:可在表演中,提前埋入特定的情绪触发点,精准引导并强化观众在特定时刻的共情方向。】
而在片场外的阴影里,一辆不起眼的黑色轿车静静停着。
车内的老白,透过镜头远远望着那个在废墟中与烛火对坐的孤单身影,久久未语。
最终,他打开笔记本,在键盘上敲下一行字:“她不是在演一个疯子,她是在替所有被生活压抑得无法喘息的人,笑那一场惊天动地。”
全网的狂欢在深夜逐渐归于平静,但苏晚星投下的那把火,才刚刚开始真正燃烧。
它跨越了屏幕的界限,渗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无数个结束了一天疲惫劳作的夜晚,等待着被某个不经意的动作再次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