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殿的决议如涟漪般荡过昆仑山脉,最终沉淀于华夏修道学院的每一寸土地。
五十万四千名学子短暂的安顿喧嚣过后,一种更深沉的、混合着期待与忐忑的寂静开始弥漫。真正的考验,并非入住这仙境般的学院,而是如何在这浩瀚道途之中,寻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缕微光。
黎明破晓,当第一缕晨曦染红昆仑之巅时,一道道由灵气凝成的公告便无声地出现在各宿舍区的玉墙上,同时,所有学子的身份玉牌微微发热,传来了同样的信息:三日后,“万象道场”,道途初分。
消息如野火燎原。三日间,学院内的气氛明显不同往日。交谈声中多了几分慎重,步履间添了些许急切。所有人都明白,这将是一次决定未来方向的抉择。
第三日,万象道场。
道场广阔得超乎想象,仿佛将整片山巅削平而成。地面并非凡石,而是某种温润的灵玉,隐隐有光华流动。场中央,数十面高达百丈的玉璧巍然矗立,通体剔透,名为“问道”。玉璧乃陶杨与徐福联手,引动天地法则炼制而成,玄妙非常。
学子们依照玉牌指引,如溪流汇海,无声而有序地排列在玉璧之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
率先引起瞩目的,自然是那些天赋异禀者。
李清风一袭青衫,静立於“战道”区域的队列中,身姿如松。他甚至无需将手掌完全贴上玉璧,只是指尖轻触,那沉寂的玉璧便骤然爆发出一声清越剑鸣!一道无形却有质的凛冽剑意冲天而起,将周围的光线都扭曲了几分。玉璧表面,璀璨的金芒如旭日东升,凝聚成一柄古朴长剑的虚影,剑锋微颤,似要裂璧而出。旁侧浮现符文:“战道·剑术,极上等契合。”
负责此区域的是一位宫藏境巅峰的剑修导师,姓厉,双眉如剑,气息锋锐。他眼中精光一闪,快步上前,并非查看玉璧,而是仔细感受着那道尚未散去的剑意。他看向李清风,语气中带着难得的温和:“你心中已有剑?”
李清风目光平静,与之对视:“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厉导师抚掌轻叹:“善!大善!”不再多问,直接取过名册,在“李清风”名下郑重划下一道朱红印记,纳入剑术高级班。
不远处,苏芷柔所在的“阵道”区域则呈现出另一种奇景。当她素手按上玉璧时,玉璧并未爆发出刺目光芒,而是内部浮现出无数细密如星辰的光点,这些光点迅速延伸、勾连,化作层层叠叠、不断衍化的立体阵图,繁复而优美,仿佛蕴藏着天地至理。光芒柔和却深邃,吸引了附近所有阵道导师的目光。
一位气质温婉、眸含慧光的中年女阵师快步走来,她是学院内颇负盛名的阵法大家,云筝导师。她看着玉璧上自主衍化的阵图,又看向苏芷柔,眼中满是欣赏:“孩子,玉璧显化‘万象阵图’,此乃阵道本源亲和之兆。你可愿随我深入学习阵道玄妙?”
苏芷柔盈盈一礼,声音清脆:“学生愿意,请导师指点。”
云筝导师笑容更盛,亲自将她的名字录入高级班弟子名录,她也必将倾囊相授。
并非所有人都如此顺遂。帕罗蒂的选择便引起了一番小小的波澜。她面前的玉璧荡漾起充满生机的翠绿波纹与柔和的水蓝光晕,显化出丹药与灵草图案,建议方向是“丹道”或新兴的“灵疗”。然而,帕罗蒂金发耀眼,碧眸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她径直走向了“战道”区域。
厉导师看着玉璧反馈的记录,眉头微蹙:“玉璧示你于丹、疗之道天赋卓绝,为何选择战道?”
帕罗蒂挺直脊背,声音清晰:“治愈之力可为盾,亦可为矛。我愿以战止伤,以战护生。恳请导师允许我主修战道,同时选修灵疗课程。”
厉导师沉吟片刻,此事涉及跨学科修行,他通过一枚传讯玉符与总教官陶杨沟通。片刻后,他看向帕罗蒂,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总教官准了。言道‘道途万千,岂可固守一隅?战与疗,或可走出一条新路。’你便入战道基础班,灵疗课程自行选修。”
帕罗蒂眼中闪过喜色,郑重谢过。
陶柏的测试则平稳许多。玉璧光华流转,最终呈现出土黄与赤红交织的均衡光芒,略偏向“炼体”与“炼器”。他想起哥哥陶杨的嘱咐,并未选择特定学科,而是走向了“综合修行”区域登记。他需要时间摸索,找到真正与自己共鸣的道路。
最令人莞尔的莫过于“睡神”李江。他迷迷糊糊地将手按上玉璧,玉璧竟泛起一片朦胧的、如同梦境般的霞光,其中似有云卷云舒,符文显示其对“梦道”、“神识修养”有罕见天赋。李江的李江太过特殊,无法加入具体班级,测验完成后,跟着他的师尊又回去了,他的路,终将与众不同。
其余如孙大龙、亿万、康景刚等人,也根据玉璧指引和个人意愿,分别进入了“战道·体术”、“符箓”、“御兽”等学科。整个分流过程持续三日,虽有数十万之众,却在学院周详的安排下井然有序。
分流既定,学院这座庞大的修行机器开始全速运转。
宫藏境的导师们成为了学子们最直接的引路人。在各自的学殿、丹房、器坊、演武场内,基础的教学全面展开。战道学子在导师指导下,感受灵力在经脉中的奔流,练习最基础的劈、刺、斩、撩;丹道学子围坐在药香弥漫的静室,聆听导师讲解每一种草药的药性阴阳,指诀引动地火,学习最初步的控温技巧;阵道学子则面对复杂的沙盘,以灵石为基,勾勒最初级的聚灵阵纹。导师们经验老到,讲解深入浅出,他们不仅是传授技艺,更是在为这些璞玉打磨根基。
而通天境导师的讲道,则成了学院每隔几日便有的盛事。讲道坛遍布学院各处,每次开讲前,公告栏上会列出讲道主题,如“烈火尊者论火法本质”、“冰莲仙子谈神识凝练”等。
届时,无论所属学科,感兴趣的学子便会早早聚集,偌大的讲道坛周围往往座无虚席,后来者只能席地而坐,甚至御器悬浮半空聆听。通天境修士对“道”的领悟已触及法则边缘,他们往往寥寥数语,便能点破迷障,让人豁然开朗。每一次讲道结束,都有学子若有所悟,当场盘膝突破。
最令全院师生翘首以盼的,则是院长徐福与总教官陶杨的定期讲授。
学院正式公告,徐福院长将每季度开设一次“大道泛论”,阐述修行与文明演进之关联,从更高维度解析丹、阵、符、器等诸艺的共通之理,旨在塑造学子们的宏观道念,使其明白修行非独善其身,更关乎族群未来。
陶杨总教官的“实战与力量本质”讲堂,每月一度,于玄修院深处如期开启。此讲堂不授具象之招、不传外显之术,而是直指力量的本源与实战的玄机。首阶段,陶杨将从四大根基切入——力量掌控,阐述灵力收放如臂使指的微奥;空间感知,解开天地气机流转的隐络;危机直觉,培养一念洞悉生死兆机的灵觉;意志淬炼,磨砺心神如刃不断不折的韧性。诸般心得,犹如为迷途修者点亮道途星灯,照亮前路迷雾。
待学子逐步内化根基,对力量的驾驭臻至圆融,讲堂便将转入更深一层的“证道篇”。陶杨将结合自身所证之道,阐述大道至理,引导听者不再止步于“运用力量”,而是迈向“理解天地”。唯有亲近大道、共鸣大道,方能在修行尽头——获得御使大道权柄的一线机缘。
消息传出,全院振奋。能亲耳聆听两位已踏入悟道境的尊者传道,这是何等殊荣!这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境界的洗礼。
自此,华夏修道学院步入了一种韵律之中:平日里有宫藏境导师夯实基础,如春雨润物;间隔有通天境导师讲道点拨,似惊雷破障;而每月每季,更有院长与总教官高屋建瓴的指引,如同北斗悬空,定鼎方向。
五十多万颗道种,在这片充满奇迹的沃土上,沐浴着不同层次的灵雨道音,正悄然积蓄力量,等待着破土参天的那一刻。昆仑山间,云卷云舒,唯有求道之心,亘古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