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心理攻势,谣言四起
硬的不行,便来软的。
韩虎站在军帐中央,望着沙盘上北境各据点的标记,指尖轻轻划过黑山坳、盐湖寨、鹰嘴崖——这些曾被他视为“蛮夷巢穴”的地方,如今却如铁板一块,坚不可摧。
正面强攻代价太大,后勤绞杀又屡屡受挫。他缓缓抬头,眼中闪过一丝阴鸷:“既然打不断他们的命脉,那就动摇他们的民心。”
——心理攻势,正式开启。
一夜之间,北境各据点的城头、营寨、烽火台,皆被密密麻麻的箭矢钉满。
箭杆上绑着油纸卷,展开一看,赫然是劝降信,墨迹鲜红,字字如刀:
信纸如雪片般飘落,有些甚至被射入百姓晾晒的粮堆中。
起初,士兵们只当是敌军虚张声势,可看多了,心里不免打鼓:“朝廷真的只杀林烨?我们这些当兵的,真能活命?”
劝降信只是开胃菜,真正的杀招,是谣言。
它们不从正面攻城,而是从缝隙里钻入——从茶馆酒肆、寨中井边、夜宿营帐中悄然流传:
“林烨的雷公炮每发一炮,就要用十个童男童女的心头血祭炼!上月黑山坳后山埋了三十六具小棺材,全是被抽干血的孩子!”
“黑山坳的粮仓早就空了!你们看到的米袋,全是沙土填的!再过一个月,当兵的吃饱,老百姓就得易子而食!”
“朝廷已调十万神机营南下,不日即到。到时候,北境鸡犬不留,一个都跑不了!”
这些谣言,看似荒诞,却专挑人心最脆弱处下手。
在盐湖寨,柳娘子正主持春耕分配,忽闻寨中长老秘密集会,商议“弃暗投明”。
她不动声色,只命人备茶,亲自赴会。
议事厅内,火光摇曳。
一名长老拍案而起:“我们不能把全寨的性命,绑在林烨一条船上!朝廷大军将至,我们若不招降,迟早被屠!”
另一人附和:“是啊,我听说黑山坳已经开始征粮征丁,连孩子都要上工……再这样下去,我们盐湖寨迟早被拖垮!”
众人议论纷纷,人心浮动。
柳娘子静坐主位,一言不发,直到喧哗渐歇,才轻轻抬手:“来人,抬箱子。”
四名壮汉抬上三个大木箱,重重落地。
她亲自打开,箱中无金无银,却是厚厚几摞工分账簿、物资分配记录、粮仓出入单、医馆就诊册。
她将一册账本甩在长桌上,声音清冷如冰:
她指尖划过纸页:
她抬眼,目光如刀:
厅内一片死寂。
她缓缓起身,环视众人:
无人言语。
良久,一名长老起身,将劝降信撕成两半,扔进火盆。
火光腾起,映照着众人低垂的头颅。
——谣言,止于现实。
数日后,西部荒原部族的使者策马而来,穿过风雪,抵达黑山坳。
他衣衫褴褛,面有菜色,手中却紧握一张北境传单——《你家的米,是从哪里来的?》。
他跪在林烨面前,声音颤抖:“林盟主……我们部族三年两饥,去年冬,饿死七十二人。我亲眼看到传单上写着‘人均粮产提升三成’……我们……我们不想再饿了。”
他抬起头,眼中含泪:
林烨扶起他,沉声道:“归附不是臣服,是共建。你们带来的是信任,我们回以共享。”
他当众宣布:西部荒原部族即日起纳入北境民生体系,优先配发铁器、种子、医馆支援,并派格物院技术人员协助开垦荒地。
消息传开,东部荒原部族也派使者送来粮食,称:“北境护得住自己的命,也能护得住我们的,愿加入后勤队。”
林烨望着雪原上越来越多的马蹄印,轻声道:
传单不仅印着账目,更用百姓听得懂的话,讲清工业如何改变生活:
这些数据,不再是冰冷的统计,而是家家户户饭桌上的米、孩子身上的衣、老人手中的药。
市集上,一位老农指着传单对孙子说:“你看,这连弩不是杀人的,是帮猎人多打野兽,让我们冬天有肉吃。”
孩子点头:“那……它比神仙还灵?”
老人笑:“它不靠神仙,靠人自己造出来的。”
在雪狼部的议事厅,族长巴图举起一把黑山坳产的铁制猎斧,斧刃在火光下泛着冷光。
“去年冬天,我们用石斧猎熊,十人出征,死伤过半。”他声音低沉,“今年,我们用黑山坳的铁斧,三十人进山,只伤两人,猎获三头成年熊,皮毛够全族做冬衣。”
他将斧头重重顿在地上:
族人沉默片刻,忽然齐声高呼:
巴图点头:“从今日起,雪狼部与北境联盟,血盟同守,进退与共。”
谣言最恶者,莫过于“雷公炮需童子血祭”。
百姓虽不信,却仍有疑虑。直到工匠老铁在黑山坳市集搭台,当众演示雷公炮发射。
他捧出一袋硫磺,一袋硝石,一捆木炭,摆在案上。
“乡亲们,”他高声说,“这炮靠什么打?不是血,不是咒,是这三样东西——硫磺、硝石、炭末,按三比一比一配好,碾细,压入炮膛,一点火,轰!就响了!”
他指着炮管:“你们看,这炮膛里,有血吗?有骨头吗?没有!只有火药!”
他又举起一块雪山采的硫磺矿:“这东西,和你们家里生火的煤一样,挖出来,晒干,就能用。哪来的血?哪来的童子?”
围观百姓凑近看,摸,闻,终于有人笑出声:“原来这炮,是靠‘火药’,不是靠‘血祭’!”
老铁咧嘴一笑:“我叫老铁,不叫老巫。我们格物院造的东西,不靠鬼神,靠手艺。”
人群爆发出笑声与掌声。
从此,“血祭”之说,不攻自破。
而老铁,也不再只是“造炮的工匠”,更成了破除蒙昧的启蒙者——他的弧光,从“技术创造”走向“认知重塑”,完成了工业角色的精神升华。
消息传至黑山坳,林烨正在格物院查看连弩改良图纸。
萧月瑶进来禀报:“盐湖寨稳住了,但其他小寨仍有动摇。谣言还在传,尤其‘雷公炮祭童子血’一说,连我们自己的工匠都开始疑神疑鬼。”
林烨放下图纸,冷笑:“韩虎这是要从内部瓦解我们。”
他沉思片刻,道:“谣言最怕什么?怕真相,更怕利益。”
他提笔写下命令:
萧月瑶一怔:“用民生数据反击谣言?”
林烨点头:“百姓不关心大义,只关心饭碗。只要他们知道,现在的米、布、药,是联盟给的,不是朝廷恩赐的,谣言就不攻自破。”
他望向窗外,远处工坊的烟囱正冒着白烟,孩子们在学堂朗读《算经》,医馆前排着长队。
他轻声道:
韩虎收到密报:劝降信无人响应,谣言反被传单粉碎,甚至有北境百姓将劝降信撕了当厕纸。
副将忧心忡忡:“林烨用民生数据反击,百姓竟真信了那些账本!”
韩虎沉默良久,终于冷笑:“好一个林烨……他不靠神权,不靠忠君,竟靠‘过得更好’来凝聚人心。”
他忽然觉得,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叛军首领,而是一个正在重塑秩序的文明缔造者。
他缓缓道:
他望向地图,目光落在黑山坳的工坊区:
(第六十三章完)
心理战落幕,但战争,才真正进入最残酷的阶段—— 他们要毁掉的,不再是城池,而是北境让人民“活得更好”的一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