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二年的盛夏格外难熬。运河工地上不断传来民夫伤亡的消息,各地征发的劳役导致田地荒芜,粮价飞涨,瘟疫开始在流民中蔓延。在这动荡的时局中,林家旗下的药铺悄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日清晨,林枫正在书房查看各地送来的急报,王婉宁扶着腰缓步而入。怀孕六个月的她腹部高高隆起,行动已显笨拙,但气色红润,眉宇间洋溢着母性的柔光。她穿着一件宽松的淡青色软缎长裙,外罩同色薄纱衫,乌发松松挽成一个简单的髻,只簪着一支白玉簪,整个人显得温婉从容。
“夫君眉头深锁,可是外头又出了什么事?”她在侍女的搀扶下小心落座,双手习惯性地护着圆润的腹部。
林枫将一封密报推到她面前:“运河工地爆发瘟疫,已经死了上千民夫。官府不但不施救,反而派兵封锁了疫区。”
王婉宁震惊地抚着胸口,孕期的她情绪格外敏感:“这...这不是要眼睁睁看着那些民夫送死吗?
朝廷怕延误工期。林枫冷笑,在那些大人眼里,民夫的性命还不如工期重要。
这时,月娘端着安胎药进来。她今日穿着一身藕荷色襦裙,发间别着几朵新鲜的茉莉,显得清新可人。闻言插话道:姐姐,咱们药铺这几日来了好多从运河工地逃出来的病人,都是发热咳嗽的。陈大夫说,怕是疫病已经传到城里了。
王婉宁立即直起身,这个动作让她微微喘了口气:快,传我的话,所有林氏药铺立即开设义诊,平价...不,免费施药给贫苦百姓!
林枫赞许地点头:正当如此。不过要做得隐蔽些,免得招人耳目。
府里王婉宁最大府里前后重要事务都是由一手扶持的,其他夫人们都是辅助而已,只要都做好自己的事照顾好各自的孩子,月娘只是娘家对男主要多而且,但地位比婉宁要低的,女主王婉宁才是姐姐。
“药铺义诊”
城南林氏药铺前,排队等候看病的百姓已经排到了街角。陈大夫带着几个学徒在店内忙碌地诊脉开方,伙计们按照方子抓药,分文不取。
多谢林大夫,多谢林老爷!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连连作揖,要不是你们,我这孩子怕是熬不过这个夏天了。
陈大夫温和地摆手:要谢就谢我们家老爷夫人。是他们吩咐免费施药的。
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颤巍巍地走进来:听说这里施药,能不能给我些治咳嗽的?我们全村人都病倒了...
月娘正好来药铺查看情况,见状立即吩咐伙计:快给老人家看座。陈大夫,劳您先给这位老人家诊治。
她悄悄对掌柜吩咐:再去采购一批药材,特别是治疗发热咳嗽的。银子从我的份例里出。
掌柜为难地说:姨娘,如今药材价格飞涨,特别是治疗瘟疫的几味药,已经翻了三倍...
“不管多少钱,都要买。月娘坚定地说,这是救命的药。
“内宅晨景”
清晨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林府内宅的庭院中。王婉宁在侍女的搀扶下缓缓起身,怀孕六个月的她已经习惯了这种笨重的感觉。她轻轻抚摸着圆润的腹部,感受着里面小生命的动静。
“夫人今日气色很好。贴身侍女一边为她梳理长发,一边笑着说,“小公子昨夜可还安分?
王婉宁温柔地笑了:这孩子近来活泼得很,夜里总是不安分地踢腾。她说着,接过侍女递来的安胎茶,小口啜饮着。
这时,月娘端着早餐进来。姐姐快尝尝这新熬的小米粥,我特意让人加了红枣和莲子。月娘细心地为王婉宁布菜,听说这对安胎最好不过了。
王婉宁感激地点头:有劳妹妹费心了。
用过早膳,王婉宁照例来到花厅处理家务。各房姨娘早已在此等候,见她进来纷纷起身问安。
姐姐今日感觉如何?三姨娘关切地问,我昨日去寺庙上香,特意为未出世的小公子求了道平安符。
四姨娘接着说:绣房新制了几件婴孩的衣裳,用的都是最柔软的细棉布,待会请姐姐过目。
王婉宁在主位坐下,微笑着听取各房回禀。虽然身子日渐沉重,但她依然保持着处理家务的习惯。
“孕中的操劳”
王婉宁虽然身子沉重,仍坚持每日听取药铺的汇报。这日,她正在查看药材账目,忽然感到腹中一阵剧痛,不由得轻呼出声。
姐姐!月娘急忙上前扶住,可是要请刘大夫?
王婉宁摆摆手,额间渗出细汗:无妨,只是孩子踢得重了些。她缓了口气,继续问道:今日施药可还顺利?
已经发放了五百多副药。月娘回道,只是药材消耗太快,库房里的存货撑不了几天了。
王婉宁蹙眉沉思片刻:我记得庄子上还存着一批药材,是往年备下的。你让人立即去取来。
可是那些药材是备着府里用的...月娘犹豫道。
顾不了这许多了。王婉宁抚着高耸的腹部,救命要紧。况且...她微微一笑,这也算是为未出世的孩子积福。
“内宅的支援”
各房姨娘得知药材短缺的消息后,纷纷主动出力。三姨娘让铺子赶制了一批口罩和防护衣物,送到药铺供大夫和伙计使用。四姨娘则组织府中的侍女们缝制药囊,里面装着预防瘟疫的药材,分发给前来求医的百姓。
这日午后,王婉宁在月娘的陪伴下巡视内宅。怀孕六个月的她,腹部已经明显隆起,走路时需要用手托着后腰。她们先去了绣房,看到侍女们正在赶制药囊。
这些药囊要做得结实些。王婉宁仔细检查着一个刚刚做好的药囊,里面的药材我都让人配好了,你们只需缝制就好。
月娘补充道:每人每日多做五个,我另有赏钱。
接着她们又去了厨房,这里正在熬制预防瘟疫的药汤。大锅里的药汤沸腾着,散发出浓郁的药香。
每日要保证供应五百人的分量。王婉宁吩咐厨娘,特别是那些老弱妇孺,一定要让他们喝上热药汤。
厨娘恭敬地回道:夫人放心,我们已经增加了人手,保证不会耽误。
“瘟疫蔓延”
不好的消息接连传来。运河工地的疫情已经失控,死亡人数每日攀升。更可怕的是,瘟疫开始向周边城镇扩散。
林枫当机立断:立即关闭所有与运河工程有关的产业,全力保障药铺运营。另外,以书局的名义,刊印一批防疫手册,免费发放。
王婉宁补充道:让私塾暂时停课,改成临时医馆。那些学子们可以帮忙抄写药方、分发药物。
月娘担心地说:姐姐,这样大张旗鼓,会不会引起官府注意?
顾不了那么多了。王婉宁坚定地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救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家的善举渐渐传开。不仅贫苦百姓前来求医,连一些低级官员也悄悄来寻医问药。林氏药铺门前终日排着长队,伙计们忙得脚不沾地。
“孕期的变化”
王婉宁的孕期进入第七个月,身子越发沉重。她的脸颊变得更加圆润,皮肤细腻有光泽,但腿脚浮肿的情况也日益严重。这日,她正在查看药铺的账目,忽然感到一阵心悸,手中的账本险些滑落。
“姐姐!”月娘急忙上前扶住她,您今日脸色不太好,还是歇息片刻吧。
王婉宁摇摇头,强撑着说:这些账目今日一定要看完。药材采购的款项都要核对清楚,如今银钱紧张,一分一厘都不能浪费。
月娘心疼地说:可是您的身子...
无妨。王婉宁微微一笑,这孩子很懂事,知道母亲在忙正事,从不胡乱闹腾。
话虽如此,月娘还是让人请来了刘大夫。诊脉之后,刘大夫叮嘱道:夫人如今孕期已过半,切记不可过度劳累。这些账目之事,还是交给旁人去做吧。
王婉宁叹了口气:我总想着能多做些是一些。
“善举得报”
林家的善举很快赢得了百姓的赞誉。积善之家的美名在民间悄悄传开。更让人意外的是,连一些朝中官员也开始对林家刮目相看。
这日,一位太医悄悄来访:林公,下官奉某位大人之命,特来求取几味药材。实在是太医署的药材都被征作军用了...
林枫会意,立即让人备齐药材:大人放心,林家必定守口如瓶。
太医感激地拱手:林公高义。如今朝中皆知林家医药济世,连陛下都略有耳闻。只是...他压低声音,宇文述等人对此颇为不满,林公还要小心为上。
送走太医,林枫陷入沉思。这时,王婉宁在月娘的搀扶下走来:夫君为何事烦恼?
林枫将太医的警告告知。王婉宁轻抚腹部,镇定地说:我们行得正坐得直,不怕他人非议。况且,如今疫情严重,便是陛下也要顾及民心。
果然,几日后传来消息,杨广对林家的善举不置可否,反倒是宇文述等人暂时收敛了对林家的打压。
“药材危机”
然而新的危机接踵而至。由于疫情严重,各地药材价格飞涨,很多药材有价无市。
老爷,治疗瘟疫最主要的几味药材已经断货了。药铺掌柜焦急地汇报,江南的药材商坐地起价,要价比平时贵了十倍。
林枫皱眉:便是百倍也要买。
可是...掌柜欲言又止,咱们的现银不多了。前些时日采购典籍、资助私塾,已经动用了大量银钱。
这时,王婉宁在月娘的陪伴下走来:我那里还有些嫁妆,可以先应应急。
不可!林枫断然拒绝,那是你的体己。
夫君此言差矣。王婉宁温婉一笑,钱财乃身外之物,救命要紧。
月娘也道:我那里也有些积蓄,愿意拿出来共渡难关。
在各房姨娘的共同努力下,林家终于凑足了采购药材的银两。但更大的难题还在后面——如何突破药材商的围积居奇。
“转机”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
这日,张老夫子带着几位学者求见:林公,老夫等虽然不谙商事,但愿意为抗疫尽一份力。
他取出一本手稿:这是老夫与几位医家学者整理的《瘟疫防治方略》,或许能帮上忙。
更让人惊喜的是,一位原太医院的医官献出祖传的防疫药方:这个方子用药普通,效果却好,正好可以应对药材短缺。
林枫大喜,立即命人刊印药方,分发各地。同时,在王婉宁的建议下,林家开始收购普通药材,按照新药方配制防疫药物。
这个举措立竿见影。不仅缓解了药材危机,更让防疫药物得以惠及更多百姓。
“内宅的温馨”
晚膳时分,林枫回到府中,见到王婉宁正在灯下查看药铺的账目。
这些事交给下人去做便是,何须亲自劳神。林枫心疼地取走她手中的账本。
王婉宁抬头微笑:不碍事的。看着这些数字,想着又多了一个人得到救治,心里就高兴。
月娘带着侍女布菜,闻言笑道:老爷不知道,姐姐今日一直在忙药铺的事,连午觉都没好生歇息。
林枫扶着王婉宁到餐桌前坐下:你的心意是好的,但也要顾着自己的身子。他轻轻抚摸妻子隆起的腹部,如今你最要紧的任务,是照顾好自己和未出世的孩子。
王婉宁顺从地点头:妾身明白。
用膳时,各房姨娘也陆续到来。席间谈起药铺的近况,个个都面露喜色。
今日我去药铺,听到好多百姓在称赞咱们呢。三姨娘高兴地说,都说林家是活菩萨。
四姨娘接口道:我娘家昨日来信,说咱们施药的事连江南都传开了。
王婉宁听着众人的谈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轻轻抚摸着腹部,感受着里面小生命的动静,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孕期的慰藉”
夜深人静时,王婉宁靠在林枫怀中,感受着腹中孩子的胎动。
今日孩子格外安静,想必是知道母亲辛苦了。林枫轻抚她的腹部,柔声说道。
王婉宁微笑:这孩子很懂事,从不在我忙碌时闹腾。她忽然轻呼一声,哎呀,说到他就动了。
林枫将手放在她隆起的腹部,感受着里面生命的活力,眼中满是柔情:等这孩子出世,必定是个心怀慈悲的。
但愿如此。王婉宁轻叹,在这乱世中,能保持一颗仁心最为难得。
月光从窗外洒入,映照着相拥的二人。在这个瘟疫横行的夏天,新生命的跃动给了他们无限的慰藉和力量。
“善有善报”
林家的善举终于得到了回报。疫情渐渐得到控制,百姓对林家的感激之情与日俱增。更让人欣慰的是,原本对林家颇有微词的士林,也开始转变态度。
这日,几位江南名士联名送来匾额,上书医药济世四个大字。随行的使者说:林公高义,江南士林无不感佩。他日若有用得着的地方,尽管开口。
与此同时,林承业从长安来信:...近日朝中多有称赞父亲医药济世之举。连一向与我家不睦的李尚书,也在私下表示钦佩...
王婉宁阅信后,对月娘欣慰地说:看来我们这些时日的辛苦没有白费。
月娘笑道:姐姐常说,善有善报。如今看来,果然如此。
然而王婉宁抚着高高隆起的腹部,眼中却闪过一丝忧虑:我只盼这个孩子出世时,天下已经太平。
是啊,在这个动荡的时局中,医药济世不过是权宜之计。真正的太平,还不知要等到何时。但无论如何,生命的延续本身就是最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