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林天眼中精光闪烁。
与单纯追求杀伤力的不同,剑痕竟包含着完整的流云剑法流云身法两种传承。
“这流云剑法竟然共有三重境界...分别对应着青云剑法的四五六式——第一重流云三叠:三道剑气叠加,对应第四式千峰竞秀;第二重云涡剑环:剑气形成漩涡,对应第五式沧海凝光;第三重云霞遮月:剑光如霞遮挡住明月,对应第六式万壑松风!”
更令她惊喜的是,青城宗的青云步法正是源自这飘逸灵动的身法,也是她目前最需要的保命手段。
林天凝神细观,四句剑诀在心间清晰浮现:形散意不散,剑断劲相连;千变如云絮,一击似天倾。
这二十个字仿佛有魔力般,让她不由自主地以指代剑,在地上勾画起来。
但过去两个时辰,林天始终不得其法。
欲练此剑,先修身法...无奈之下,她只得转向身法部分,不过依旧困难重重。
因为按照身法要求,她需先领悟无常形,无定势的自然之道。
林天开始日观云卷、夜看云舒,渐渐地,她果然捕捉到某种韵律。
原来云动并非无序...林天惊异的发现,这些看似随意的云流,实则遵循着风的轨迹。
这个发现也让她对周天运行有了新的理解——灵气该如云气般柔而不弱。
她立即引导灵力沿足三阴经、三阳经流动。起初经脉传来撕裂般的疼痛,但她咬牙坚持,直到傍晚时分,终于感受到一丝气托身形的轻盈感。
三日后,林天开始了为期七日的步法训练。
她用碎石在地上摆出九宫八卦图。前两日练习时,她频频踩错方位,差点扭伤脚踝。到第三日时,步伐终于流畅起来,重心始终保持在若有若无之间。
最奇妙的是,当她全神贯注时,脚步竟在沙地上留下淡淡的云纹。
在步法训练结束后,林天又开始了十日的身法训练。
“第一要轻:提气轻身,踏雪无痕;第二要柔:关节松活,形如流水;第三要变:虚实交错,以假乱真;第四要借:借助环境,加速变向。”林天默念要点,在林间穿梭练习。
开始时总被树枝刮伤,后来学会字诀后,竟能借助风力改变方向。
有次她险些跌落悬崖,危急中本能使出折柳回风式,腰肢如柳枝般扭转,堪堪避开危险。
经过连续两月的苦练,林天开始尝试身法的进阶技巧:主要为流云叠影和云龙三现。
月光下,林天的身影在青霞谷内快速闪动。第三十六次尝试时,身后终于出现两道清晰残影。
但就在她欣喜之际,双腿突然传来剧痛——灵力消耗过度导致气脉紊乱。
哎呀!林天冷汗直流地跪倒在地,这才想起功法警示:未到凝气境界的修士,强行修炼可能会导致走火入魔。
她急忙调息,引导乱窜的灵气回归正轨。
修养三日后,林天又重新开始修炼。这次她更加注重基础,先以木剑练习剑式。
清晨薄雾中,林天立于崖边演练云抱式。
只见木剑斜指地面,剑尖轻触的露珠竟悬而不落。随着剑势变化,数十滴露珠如被无形之力牵引,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
这就是形散意不散...林天恍然大悟。这剑势看似松散,实则用气机锁定每一滴露珠。
她顺势变招,以拂云式横扫,剑气瞬间将露珠整齐切开。
这日,林天正在林中练习,突然听到一阵破空声,旋即三只花骨朵迎面射来。
林天本能使出拂云式,木剑划出圆弧。叮叮叮三声脆响,花骨朵尽数被挡。
来人正是宁无尘,但他显然没料到林天能接下这招。愣神之际,只见林天已使出流云叠影,借地形迅速远遁离他近百米。
“不错,短短三月,已经小有成就!”
“掌教过奖,但我感觉这还远远不够。”这次半实战的训练让林天深刻认识到,没有身法支撑,再精妙的剑招也难以发挥。
此后她更加刻苦,白天练剑习身法,夜晚打坐调气息。
又经过一个多月的苦修,她已经能将基础身法融入剑招第一重境界——流云三叠已初具雏形:三道剑气叠加之处,十丈外的松枝应声而断。
收剑时,林天望向云海中若隐若现的明月,忽然明白流云剑意真谛——剑法不在形似,而在神韵:正如天上流云,看似柔弱,却能遮天蔽日;又如地上溪流,似水柔情,亦可水滴石穿。
修习完流云身法后,林天便想尝试修炼流云剑法。
但仅仅片刻后便发现,以她如今的身体条件,仍未达到修炼的资格。
无奈之下,林天只能暂时放弃这个想法。
她盘坐在青石台上,指尖轻轻抚过那些深浅不一的剑痕,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古老气息,和其上令人心悸的力量。
突然洞窟中弥漫起青色雾气,如同活物般在变幻流动,时而凝聚成道道剑形,时而散作点点星光。
林天能清晰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精纯灵气,且其浓郁程度丝毫不逊于三清殿内那些经过特殊阵法保存下来的上古灵气。
这些剑痕竟能将灵气封存至今...林天心中暗叹,想必留下这七星剑痕的前辈,修为应该达到了还虚境界,以至于每道剑痕都能自成空间!
感慨过后,林天旋即闭目凝神,运转起《采气》仙经,试图吸收炼化这些灵气。
然而令她惊讶的是,这些灵气竟纹丝不动,完全不受经文牵引。这还是她修炼以来,第一次遇到仙经失效的情况。
果然不凡。林天睁开双眼,凝视着那些闪烁着微光的剑痕,看来这些剑痕中蕴含的不仅是灵气,更有剑道意境在其中。以我现在的修为,还无法直接吸收。
但就在她准备起身离开之时,胸前的青铜吊坠突然传来一阵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