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京师,紫禁城,武英殿。
永乐帝朱棣端坐在宽大的龙椅之上,殿内烛火通明,映照着他威严而深邃的面容。他手中拿着两份刚刚由通政司急递入宫的奏折,以及一份附带着若干奇异种籽和一块雪白细盐样本的密匣。
第一份,是巡盐监察使陈潇呈上的关于江南盐案的结案奏折。奏折中,陈潇以清晰缜密的逻辑,详述了他是如何抽丝剥茧,最终查明乃江南两大豪族为垄断细盐之利,胆大包天,暗害钦差,扰乱盐政。人证物证俱全,涉案主犯已伏法,抄没家产充盈国库,盐政秩序正在迅速恢复。整篇奏折文笔流畅,条理分明,处置果断,俨然一派能臣干吏风范。
第二份,则是刚刚回京复命的三宝太监郑和,连同陈潇的另一份密奏一同呈上的。密奏中,陈潇并未居功,反而盛赞郑和远航之功,并详细说明了那些名为“土豆”、“玉米”、“红薯”的海外作物之习性、产量与推广价值。随附的,还有一份看似简单,却直指核心、大幅提升了出盐效率与品质的“细盐改良法”。
朱棣的目光先是在陈潇的盐案奏折上停留许久,指尖轻轻敲击着紫檀木的扶手。此案办得确实漂亮,干净利落,不仅迅速平息了风波,更追回了损失,震慑了宵小。这份能力,远超他预期。
随后,他的目光移向那几颗看似不起眼的种籽,以及那块细如雪、纯如霜的盐块。他拿起盐块,用手指捻了一点,放入口中,那纯粹至极的咸味让他眼中精光一闪。他又拿起一颗土豆,沉甸甸的,形状怪异,却透着一种扎实的生命力。
殿内侍立的宦官宫女们,屏息凝神,连大气都不敢喘,只听到皇帝手指摩挲种籽的细微声响,以及那越来越清晰、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与兴奋的呼吸声。
“好!好!好!”
突然,朱棣连道三声“好”,声如洪钟,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他猛地站起身,拿着那份记录作物特性的奏折,快步走到悬挂的巨大疆域图前,目光灼灼,仿佛要穿透这图纸,看到那万里之外的沃野良田。
“亩产数十石?耐贫瘠,易成活?若真能推广天下,我大明子民,何愁饥馑?!”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那是压抑不住的狂喜与憧憬。对于一个帝王而言,还有什么比让子民吃饱肚子更大的功绩?
还有那细盐……若以此法大规模制盐,盐价必降,国库必盈,百姓得益,私盐自绝!这又是何等利国利民之举!
这一切,竟然都或多或少与那个名叫陈潇的少年有关!
朱棣缓缓转过身,脸上的狂喜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审视与权衡。他坐回龙椅,手指无意识地划过龙椅上雕刻的狰狞龙首。
陈潇……此子太过惊艳,也太过神秘。才华横溢近乎妖,行事风格不拘一格,却又总能切中要害,拿出实实在在、令人无法拒绝的功绩。他就像一把突然出现在宝库前的钥匙,能打开通往巨大财富和力量的大门,但谁又能保证,这把钥匙本身,不会在某个时候,变成刺向自己的利刃?
“伴伴。”朱棣淡淡开口。
阴影中,司礼监掌印太监,亦是朱棣绝对心腹的王彦,悄无声息地上前一步:“老奴在。”
“陈潇此子,朕要大用。”朱棣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但在那之前,朕要知道他的一切。从他出生落地,到如今一言一行,凡有记录可查,凡有人迹可至之处,给朕查个底朝天!记住,要绝对隐秘。”
“老奴明白。”王彦深深躬身,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只是在接受一个寻常的指令。
朱棣挥了挥手,王彦如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退入阴影之中。
殿内再次只剩下朱棣一人。他靠在龙椅上,闭上双眼,手指揉着眉心。烛光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织的阴影。
“皇位……是啊,这皇位,是朕从侄儿手中‘拿’来的。”一个深沉而带着几分自嘲的声音,在他心底响起,“天下悠悠众口,史家如刀笔吏,都会嚼朕的舌根,说朕得位不正,是篡逆之君。”
他猛地睁开眼,眼中再无半分犹豫与迷茫,只剩下如同鹰隼般锐利、如同瀚海般磅礴的雄心与霸气!
“既然他们说朕是夺来的,那朕,就要让他们看看,朕坐在这把椅子上,能开创何等盛世,能立下何等不世之功!朕要做的,比任何一个‘正统’的皇帝,都要多,都要好!朕要这大明江山,在朕手中,疆域之广,国力之盛,远迈汉唐!让后世子孙,提及永乐,唯有敬仰,无人再敢非议朕之来路!”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张巨大的疆域图,落在了北方那广袤而动荡的草原地带。解决了内部粮食和财政的隐忧,拥有了更充足的底气,下一个目标,自然是困扰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北疆边患!
“瓦剌、鞑靼……疥癣之疾,终须彻底解决。”朱棣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开疆拓土的炽热光芒,“若能扫平漠北,将草原纳入版图,使我大明北疆永绝后患,甚至……更进一步……”
这需要钱粮,需要更先进的军备,需要能打破常规、出奇制胜的人才!
陈潇……此子虽来历可疑,但其展现出的能力,正是目前他所急需的!那份细盐之法可充盈国库,那些海外作物可稳定民心,而其天马行空却又行之有效的办事风格,或许正能在北疆之事上,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风险固然有,但与可能获得的巨大收益相比,值得一搏!他朱棣本就是行险搏出位的马上皇帝,岂会因一丝疑虑就畏首畏尾?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至少,在朕还能掌控他之前。”朱棣嘴角勾起一抹冷峻而自信的弧度。
他提起朱笔,在一份空白的任命诏书上,开始挥毫。他要给陈潇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权柄,让他去折腾,去创造,同时也将他置于自己更严密的注视之下。
“陈潇……莫要让朕失望。朕之功业,需汝这等‘鬼才’助臂。但愿汝之忠心,能配得上汝之才华。”
诏书落成,加盖玉玺。
殿外,天色将明。一场新的风暴,随着帝王的野心与决断,已悄然酝酿。
(第十八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