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带着皇后和阿哥宗室在午门前给傅恒壮行。
望着傅恒年轻却坚毅的面庞,乾隆忽然伸手拍了拍他肩膀:“不要轻敌冒进,此行辛苦,朕在京城等你捷报,务必平安的凯旋。” 语气里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
富察容音也拉着弟弟的手,只叫他安心出征,京城的事全然不必担心。
傅恒翻身上马,镶黄旗的战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看起来威风凛凛,带着皇帝的希冀出发了。
百姓们也纷纷驻足观望,有热闹谁不想看。
送别的队伍绵延数里,旌旗飘扬,场面盛大而庄重。
临别的话说得够多了,曦滢没再多啰嗦什么,甚至都没有特意上前,二人的目光穿过人群,深深的对视了一眼。
来保倒是在一路上事无巨细的叮嘱了孙子和孙女婿许多。
傅恒一路披星戴月,日行二百里,甚至三百余里,十二月,一行人到达金川前线,赠太保衔,加军功三级。
一到军营,傅恒便显出雷厉风行的架势。他先是下令将查出来的叛臣和内奸押至校场斩首示众,寒冬腊月里,寒风卷着雪粒子刮过校场,那几个通敌的将官被按在雪地里,傅恒一声令下,刀光闪过,鲜血溅在冻土上,红得刺目。围观的士兵们鸦雀无声,涣散已久的军心为之一震。
随即抚恤官兵,那叫一个新领导,新风尚,军营里的气氛渐渐变了样。
战场的夜晚格外凄凉,连半空的明月都比别处冷清,像一块蒙了尘的玉。
虽然已经是元宵,但阵前的军营里哪有半分节日的轻松氛围,只有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和远处偶尔传来的犬吠。
傅恒坐在篝火旁边,火星子时不时蹦起来,映在他脸上,从怀中取出他的荷包,手指轻轻摩挲这上面的两团锦鲤,思绪已经悄然飘回了千里之外的京城。
天涯共此时,想来远在京城的曦滢应该带着孩子进宫参加元宵夜宴了吧?
“这是尊夫人的信物?”六十多岁的岳钟琪裹紧了身上的棉甲,看二十来岁的小年轻上司对着荷包出神,眼角眉梢都染上了温柔,倒是难得看到他这般柔情的一面,便捋着花白的胡须打趣道。
“嗯,也不知道他们在京城如何了,” 傅恒答应了一声,把荷包小心翼翼地放回怀里,掖好衣襟,瞬间变回了往日睿智冷静的模样,“岳将军也早些回去歇着吧,明日还有大碉要攻,养足精神才好。”
说完,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草屑和尘土,转身回了自己的营帐。
-------------------------------------
京城
虽说傅恒离京之后,家里安静了不少,但曦滢的日子过得那是一点也不无聊。
自打傅恒出征之后,她便再度成了宫里的常客。
太后想着她独守空房不易,常叫她去说话,乾隆念着傅恒在前线拼杀要关照他的家小,富察容音更是既担心弟弟的安危,又心疼曦滢独挑大梁,时不时就打发人送些赏赐过来。
于是乎,曦滢和富察家的几个小辈就被三不五时地召进宫去,大小节庆是从来落不下的。
短短两个月进宫了四五次,就连永琏,都被乾隆打发来做了两次客。
不行还是暂且把她忘了吧,她也不大需要这种特殊关照。
曦滢知道傅恒没多久就能回来,毕竟金川和清廷双方的钱粮都耗不起了,其实也并没有太担心,有的是精力自娱自乐,交际应酬,甚至还有心思给娘家人搞点功劳。
毕竟一晃眼,家里的和皇后的孩子又到了该种痘的岁数了。
出包衣旗前,曦滢的亲爹成麟就在内务府的庆丰司为宫廷养牛马,等出了包衣,成麟换了个部门,依旧干着这份工作。
让他“发现”牛痘再合适不过。
成麟做事虽然少了些机变,不懂朝堂上的弯弯绕绕,但胜在一向稳妥,凡是交给他的差事从不出错。
得了女儿的提点后,他特意在牧场里选了几头出过痘疹的牛,仔细观察牛痘的形态,又找了几个胆大的牧户家孩子试着接种,确认安全有效后才写了折子,让来保递到了御前。
乾隆看了龙颜大悦,叫太医院接着研究,直到太医院回奏折子的内容属实,牛痘的确能免疫痘疹且安全,远胜如今的人痘,这才大手一挥,赏了成麟一个一等候的爵位。
又有些可惜,成麟做事踏实细心,可惜就是太老实了,若是活络些,高低得拉他出来狠狠使唤,如今赏个一等候,又把他在太仆寺的职位升了一级,也就罢了。
等忙完了娘家这一摊事,已经过完了年。
曦滢被迫“签收”了傅恒留下的临别礼物。
先前傅恒总说 “两个儿子绕膝承欢,已经够热闹了”,不想再让她受生育之苦,便下定决心不再要孩子。
但他一个大男人,又不可能把自己物理绝育了,所以一向都是他暗搓搓的喝药。但中药避孕这事儿哪有百分之百有效的,于是出征前的缠绵悱恻有了漏网之鱼。
等大夫说出 “福晋脉象滑利,乃是喜脉,已两月有余” 时,曦滢愣了好半晌,指尖悬在半空许久,才轻轻抚上自己的小腹 —— 这大概就是天意吧,挡都挡不住。
行吧,既来之,则安之。
曦滢有孕的消息没几日就传到了宫里,富察容音听了又惊又喜,当即就派了两个经验丰富的嬷嬷和四个宫女过来伺候,还传话说 “往后不必频繁进宫了,安心在家养胎,缺什么少什么只管开口”。
倒是贺礼源源不断地送进曦滢的仓库,从安胎的药材到婴儿的襁褓,堆满了半间偏房。
过了几个月,打了两年多,前线的粮草消耗巨大,乾隆的钱包果然顶不住了,便下旨叫傅恒班师回朝。
傅恒那叫一个郁闷,他刚摸清莎罗奔的底细,正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哪肯半途而废,顶着巨大的压力,就是不回来。
乾隆就连下了二十多道圣旨,正说反说,连太后想他这种理由都拿出来了,苦口婆心让傅恒回来。
岳钟琪的老祖宗岳飞:你的高宗我的高宗好像不一样。
傅恒这人头铁,抗旨二十道,硬是拖了几个月,好在莎罗奔也顶不住了,先一步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