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沪的苏颖,仿佛一滴水融入了浩瀚的金融海洋,迅速恢复了星辰集团战略投资部部长的日常节奏。
她的办公室位于星辰大厦的次顶层,视野开阔,可以俯瞰黄浦江蜿蜒东去,外滩万国建筑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然而,这象征着权力与繁华的景象,却无法完全占据她的心神。她的思绪,总会在不经意间飘向北方那座海滨城市,飘向那个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的家庭。
在公开场合,苏颖依旧是那个令人敬畏的职场精英。她主持部门会议时逻辑清晰、言简意赅,决策果断往往一针见血;出席高端论坛时,她举止优雅、谈吐不凡,总能精准地把握话题方向,与各方人物周旋自如;在私人会所的秘密商务洽谈中,她又能展现出恰到好处的亲和力与不容小觑的手腕,为星辰集团争取着最大的利益。她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从清晨的第一杯黑咖啡开始,到深夜审阅最后一份投资分析报告结束,生活仿佛被高效和忙碌填满。
但只有在她独自一人,卸下所有伪装,站在公寓落地窗前凝视着城市霓虹时,那份深藏在冷静外表下的算计才会悄然浮现。琴岛之行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与刘佳佳那两次看似平淡实则暗流涌动的接触,以及那次意外惊魂中对方暴露出的惊人反应,都像电影片段般在她脑中反复回放。
“刘佳佳……‘魅影’……”苏颖低声咀嚼着这个名字和代号。她已退役多年,相夫教子,沉浸在平凡生活中。可那瞬间爆发出的身手和警觉性,绝非普通主妇所能拥有。这意味着,即使刘佳佳试图隐藏,她骨子里的某些东西从未真正消失。这无疑增加了计划的难度和风险。
苏颖开始系统地构思她的计划。首要目标是让刘佳佳“自然”死亡,且必须发生在上沪,在她的可控范围内。她排除了暴力手段,那太容易留下痕迹,也与她精心营造的身份格格不入。投毒,是她最擅长也最隐蔽的方式。但如何投毒,何时投毒,用什么毒,需要缜密规划。
她设想了几种场景:一次精心准备的晚宴?一场看似偶然的拜访?甚至是在他们游览的某个环节?每种可能性都伴随着不同的风险和操作难度。晚宴或家宴是最佳选择,环境私密,她能完全控制食物和饮品来源。但难点在于,如何让王凯一家,特别是对她已有警惕的刘佳佳,愿意接受这样一次邀请?必须有足够合理且无法拒绝的理由。
毒物的选择更是关键。她需要的是一种能模拟急性疾病症状,如心源性猝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呼吸衰竭等、起效时间相对可控、并且在体内代谢迅速或难以被常规毒理学检测发现的化合物。
苏颖打开了她加密数据库,里面存储着她多年来搜集和改良的各种化学物质资料。她仔细比对它们的毒性、药代动力学特性、中毒症状与自然疾病的相似度。她倾向于使用一种能够干扰心肌细胞电生理的稀有生物碱衍生物,这类物质作用迅猛,且死后除非进行极其针对性的检测,否则很容易被误判为突发性心脏病。尤其刘佳佳曾有高强度军事训练背景,这甚至可以成为一个误导调查方向的“合理”解释——潜在的心肌损伤在某种诱因下爆发。
接下来是动机和时机。直接邀请王凯一家来上沪,显得目的性太强。她需要创造一个让他们主动想来,并且时机恰好的局面。这需要耐心和引导。于是,在完成日常工作的间隙,苏颖开始了她的计划。
她保持着与王凯不频繁但稳定的联系。自从她自琴岛归来一周后遗憾地告知王凯并未入围“潜龙”计划的投资名单后,后续所有与王凯的聊天内容经过精心设计,绝口不提投资失败带来的尴尬,而是以一种超越纯粹商业利益的“朋友”姿态出现。
她会分享一些宏观的经济观点,提醒潜在的行业风险,语气真诚,像是前辈对后辈的提点。她也会偶尔提及生活,表达对王凯家庭幸福的羡慕,暗示自己忙于工作疏于个人生活的遗憾,营造一种共情基础。
“王总,近日读了些关于家族企业传承的文章,颇受启发。凯旋咨询根基扎实,未来若能做好代际规划,潜力巨大。”
“看到一则关于旅游市场复苏的新闻,想起之前说邀请你们来上沪的事。春天这里的郊野公园很美,很适合带孩子踏青。”
“有时想想,像你和王太太这样,把事业和家庭平衡得这么好,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上市与否,或许并非唯一标准。”
这些信息,如同细密的雨丝,悄无声息地渗透。王凯起初的回复客气而简短,带着距离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苏颖持续释放的、看似毫无威胁的善意,以及她所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人情味”,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软化了他的态度。虽然内心深处对星辰和苏颖仍抱有戒心,但至少表面上,维持着一种礼貌的、甚至略带感激的互动。苏颖知道,她埋下的种子,需要时间和合适的土壤才能发芽。她并不急于求成,猎手的耐心是她最强大的武器之一。她一边处理着星辰集团繁杂的事务,一边像编织一幅精美的挂毯般,细致地勾勒着计划的每一个环节,等待最佳时机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