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年惊蛰刚过,春的气息悄然弥漫在庆丰县的每一寸土地上。
漫山遍野的茶山像是被大自然打翻的绿色颜料盒,泛起鲜嫩的新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
此刻,在财政局的办公室里,张芳芳却无暇欣赏这窗外如诗如画的春光。
李永春局长神色凝重地将一本烫金封面的《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方案》轻轻推到她面前。
那用红绸带系着的文件,在透过窗户洒下的阳光照耀下,泛着庄重而神圣的光泽。
李局长语重心长地说道:“芳芳,这可是全县首个跨部门产业扶持项目,意义非凡啊。县委下了死命令,要求我们三个月内必须拿出资金规划。局里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由你来牵头负责这个项目,我们相信你一定能挑起这个重担。”
项目启动会在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召开,现场气氛却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
农业局的代表率先发言,他满怀激情地阐述着扩建万亩茶园的宏伟计划,从茶叶市场的广阔前景,到带动茶农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景,说得头头是道。
紧接着,工信局的负责人也不甘示弱,力主扶持庆丰陶瓷窑炉技改,强调这将极大提升本县陶瓷产业的竞争力,他列举了从宋代开始就烧造瓷器,淡青釉茶盏有宋瓷特点,明中叶烧造多为实用瓷器,如碗盘盏瓶等,民国时期瓷器以朴雅,价廉、实用见称,而今在江南大地占据一席之地。
还有葛溪洋田的歙石加工厂,不少精美的歙石雕刻作品,从设计独特的砚台到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雕刻,每一件都代表了洋田目前的最高水平。
而文旅局的领导则描绘了打造古镇旅游综合体的蓝图,试图将庆丰县的历史文化底蕴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在会议室里争得面红耳赤。
“大家先冷静一下。”张芳芳缓缓站起身来,她的声音虽然不大,却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瞬间让剑拔弩张的会场安静下来。
她摊开面前的县域经济地图,拿起一支红笔,在上面圈出三个重点区域,神情严肃地说道:“大家的想法都很好,都对本县的产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财政资金总共就三千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精准滴灌,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这样才能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接下来的二十天里,张芳芳仿佛变成了一个不知疲倦的行者,几乎吃住都在那辆半新的吉普车上。
每天清晨五点,当整个县城还在沉睡之中,她就已经跟着农技员踏上了前往茶山的路。
云雾缭绕的茶山宛如仙境,但张芳芳无心欣赏这美景。
她仔细地记录着每斤茶叶从种植、采摘到加工的生产成本,与茶农们深入交谈,了解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
正午时分,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毫不留情地烘烤着大地。
张芳芳又蹲在了陶瓷厂嘈杂的车间里,不顾机器的轰鸣声和弥漫的粉尘,专注地测算着窑炉技改前后的能耗比。
此后又顺带到略显宽敞的石雕厂内,只见摆满了各种雕刻工具和正在加工的歙石原料,工匠们在其间穿梭忙碌,专注地雕琢着手中的作品。
她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数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额头的汗水不时地滚落下来。
深夜十点,喧嚣了一天的县城渐渐安静下来,而张芳芳却还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忙碌着。
她与商户们围坐在一个小小的火盆旁,一边感受着火盆散发的温暖,一边倾听着商户们诉说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痛点和期望。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张芳芳则认真地将每一条意见都记录下来,不时地与商户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在一次前往调研地点的途中,吉普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突然,前方传来一阵轰鸣声,紧接着便是漫天的尘土飞扬。
原来是遭遇了山体滑坡,大大小小的碎石如雨点般擦着车身滚落。司机一个急刹车,车身剧烈摇晃起来。
等一切稍稳定后,张芳芳拍了拍身上的泥土,看了看毫发无损的大家,然后镇定自若地继续翻看手中已经被翻得有些破旧的产业调研报告,仿佛刚才的惊险一幕只是一个小插曲。
回到办公室,张芳芳顾不上休息,便一头扎进了数据的海洋。她将收集到的 372 组数据,小心翼翼地输入新买的计算器。
那计算器在她快速的按键操作下,发出清脆的声响,就像在演奏一首独特的乐曲。
随后,她在黑板上绘制出一幅巨大的资金分配矩阵图,密密麻麻的线条和数字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幅神秘的画卷。
“大家看,茶园扩建确实能带动 3000 户茶农增收,这对于推动本县的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有着重要意义。
但是,它的见效周期相对较长,需要三年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益。而陶瓷技改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却可以在短期内提升 40%的产能,迅速增强我们县陶瓷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不过,这也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张芳芳手持教鞭,指着图表,有条不紊地分析着,“所以,我建议我们可以采用‘梯度投入法’。
首年,我们将重点资金侧重投入到见效快的陶瓷技改项目上,为产业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同时,同步培育茶旅融合项目,为未来的产业多元化发展打下基础。”
老孙头坐在后排,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地点点头,还推了推眼镜,悄悄在笔记本上记起了公式。
为了确保每一笔产业资金都能透明使用,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张芳芳绞尽脑汁,独创了“产业资金追踪卡”。
这张小小的卡片上,不仅详细标注了每笔款项的具体流向,精确到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还特意预留了“效益反馈栏”,以便及时了解资金使用后所产生的实际效益。
当第一批技改资金拨付后,张芳芳亲自带着审计股的同事来到陶瓷厂蹲点。
她盯着新设备安装的每一个环节,从设备的运输、卸载,到安装调试,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把关。
陶瓷厂的厂长看着如此认真负责的张芳芳,不禁拍着她的肩膀,感慨地说道:“张股长,你对工作的这份较真劲儿,比我们厂里的会计还厉害啊!”
方案汇报的那天,县政府会议室里坐满了来自各部门的领导。张芳芳深吸一口气,迈着自信的步伐走上前,展开一幅手绘的县域经济热力图。
不同颜色的线条在图上交织成一幅错综复杂的产业发展脉络,仿佛一幅描绘未来的宏伟蓝图。
她充满自信地说道:“通过合理运用财政资金这个杠杆,我们有信心撬动三倍的社会资本投入到这些产业项目中来。”
说着,她翻开厚厚的附件,里面是与供销社、信用社签订的联合扶持协议,“这是我们积极争取到的配套资源,将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县长认真地翻阅着汇报材料,当翻到最后一页,看见密密麻麻的群众调研记录时,不禁眼前一亮,突然笑道:“小同志,这个方案是你一步一步用脚走出来的啊!这才是真正接地气、有价值的方案。”
三个月后,庆丰县仿佛被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师重新描绘,大地上处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曾经略显老旧的陶瓷厂,如今已焕然一新。新窑炉稳稳矗立,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成功点火。
那第一缕青烟缓缓升腾而起,袅袅娜娜地飘向天空,恰似产业振兴的希望之光,为这座小城的未来勾勒出美好的蓝图。
窑炉旁,工人们脸上洋溢着兴奋与自豪的笑容,他们深知,这新窑炉不仅代表着陶瓷厂的技术革新,更意味着源源不断的订单和收入。
技术员小方紧盯着窑炉的各项参数,眼神中满是专注,口中喃喃自语:“这可是咱厂的宝贝,一定得顺顺利利。”
而在那连绵起伏的茶山上,新修建的游客步道蜿蜒如带,穿梭在翠绿欲滴的茶树之间。步道用质朴的石板铺就,边缘还精心镶嵌着鹅卵石,既美观又实用。
游客们沿着步道漫步,身旁是嫩绿的茶树,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茶香,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不禁赞叹道:“哇,这里真美啊,走在这步道上,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或亲自体验采茶的乐趣,感受指尖与嫩叶的触碰;或坐在茶亭中,品一杯香茗,享受着惬意的时光。
茶农们的脸上也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因为游客的增多,茶叶的销量也随之大增,他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有盼头。
张芳芳站在项目总结会上,看着大屏幕上节节攀升的经济数据,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
她不禁想起财经学院课堂上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财政资金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而此刻,她终于深刻地懂得,这剂“催化剂”的配方里,不仅需要精准无误的计算,更要有扎根土地、深入群众的温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产业发展,为县域经济的腾飞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