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晚上,陈远在浏览新闻时,被一则报道深深触动。报道讲述了一位独居老人病重住院,直到去世办丧事,全程都由社区志愿者帮助完成。老人在国外定居的儿子,因为工作繁忙、路途遥远,最终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真是太遗憾了。林薇看完报道,眼眶已经湿润,养儿防老,可当最需要的时候,孩子却不在身边。
陈远叹了口气:这确实是个两难的选择。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出息,可出息往往意味着远行。
带着这份沉重,陈远当晚在文昌殿内调取了这个案例。文运长河中,一位老人的魂魄正在徘徊,脸上写满落寞。
这就是新闻报道中的那位老人。书灵轻声说。
陈远看到老人生命最后的时光:病榻前只有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手机里儿子发来的尽快回来的信息始终没有兑现,临终时还一直望着门口。
可否让这对母子再见一面?陈远问道。
书灵点头:文运长河可以暂时连接阴阳。
在金光闪烁中,远在国外的儿子突然入梦,来到了文昌殿。当他看到母亲的魂魄时,顿时泪如雨下。
妈!对不起,我回来晚了!儿子跪地痛哭。
老人的魂魄却慈祥地扶起他:孩子,妈不怪你。看到你这么有出息,妈心里高兴。
可是您最后的日子,我都没能陪在您身边...儿子泣不成声。
傻孩子,老人轻抚儿子的头,记得你考上大学那天,妈多高兴啊。邻居都说,咱家飞出了金凤凰。
判官笔一点,这对母子的过往显现出来:
儿子从小成绩优异,考上名校后出国深造,最终在国外成家立业。每次回国,他都给母亲买很多礼物,却很少有时间真正陪伴。
我在国外每天都很想您,儿子哽咽道,可是工作太忙,孩子又要上学,总是抽不出时间...
妈知道,妈都知道。老人慈爱地笑着,你寄回来的照片,妈都好好地收着。就是...就是有时候看着别人家儿女经常回来,心里有点空落落的。
这时,文运长河又显现出另一个家庭的场景:
一个留在本地的女儿,虽然事业平凡,但每天都能陪父母吃饭,周末带父母出游。父亲生病时,她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照料。
看来,凡事难两全。林薇感叹道。
书灵却摇头:未必。帝君请看——
画面中,那个留在本地的女儿,其实也曾有出国发展的机会,但她选择了留下。而她在照顾父母的同时,也在本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现在经营着一家小店,生活也很美满。
孝顺与出息,未必是对立的。陈远若有所思。
这时,国外的儿子突然说:妈,我决定了,我要回国发展。这些年我在国外积累的经验,正好可以报效祖国,也能照顾爸爸。
老人却摇摇头:孩子,别因为愧疚做决定。妈最大的心愿,就是你过得好。你在国外好好干,记得常回来看看你爸就行。
这番对话让陈远深有感触。第二天,他在社区活动中分享了这件事:
孝顺有很多种方式。在身边的,多陪伴;在远方的,多联系。重要的是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爱。
他还建议社区建立远亲近邻互助机制,让志愿者与独居老人结对,同时帮助老人学会使用视频通话等现代科技。
令人欣慰的是,一个月后文运长河显示:
那位国外儿子虽然没能立即回国,但每周都会与父亲视频,还委托了专人定期探望;
社区里的独居老人都有了志愿者结对,生活更加温暖;
很多年轻人也开始反思,在追求事业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兼顾亲情。
晚上,陈远在日记中写道:
今日见证远航之憾,深感孝道贵在用心。出息不必以远离为代价,孝顺不限于膝前承欢。若能以爱相连,千里亦是咫尺;倘若心不在焉,朝夕也是天涯。愿天下子女皆能尽孝,愿世间父母皆得安慰。
入睡后,陈远欣慰地看到,那位老人的魂魄终于放下了执念,安心地前往轮回。在进入轮回前,她对着文昌殿深深一拜:
帝君,谢谢您让我和儿子重逢。现在我可以放心地走了。
而那位远在国外的儿子,此时正在给父亲打着越洋电话,约定下个月一定回家团聚。
书灵感慨道:帝君,您又完成了一件功德。
林薇挽着丈夫的手:看来,真正的孝顺,是让父母安心,也让自己无愧。
陈远注视着文运长河中那些因亲情温暖而更加明亮的生命之光,轻声说:
但愿每个游子都不忘归途,每份孝心都能被温柔以待。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