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殿试和放榜的喧嚣与荣光渐渐散去,新科进士们开始在驿馆和会馆中安心等待吏部的铨选,期盼着各自的实职分配。然而,在大明帝国大学内,却因为另一项意义深远的举措,再次成为了天下瞩目的焦点。

五月末尾的清晨,紫禁城奉天殿内,文武百官肃立两旁。这是传胪大典后的一次朝会,气氛庄重而肃穆。当日常政务奏报完毕,吴王朱栋稳步出列,手持玉笏,神情庄重。

儿臣有本奏。

朱栋清朗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中,此次庚申科试已圆满结束,然儿臣思之,科举取士虽能选拔人才,然若不能持续培养、资助寒门子弟,则人才之泉终将枯竭。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奏章,郑重呈上:儿臣拟定《大明帝国大学专项助学资金章程》及《关于帝国大学学子就地参加地方各级考试并完善助学体系奏请》,恳请父皇御览。

朱元璋微微颔首,太监上前接过奏章,呈至御前。皇帝展开奏章,目光扫过上面工整的楷书字迹,脸上渐渐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朱栋继续陈述:此次庚申科试,帝国大学为赴考学子提供后勤保障,虽耗资不菲,然效果卓着,天下寒士归心,人才踊跃。然此非长久之计。儿臣愚见,需立定章程,形成定制,方能持续为国育才、选才、储才。

他详细阐述了助学资金的运作模式,声音清晰而坚定: 其一,资金来源。儿臣恳请父皇内帑及户部每年定额拨款,初步拟定内帑年拨三万两,户部年拨五万两。此款项将交由大明银行负责保管与增值运作,确保本金不失,利息可用以支付助学开支。

朝堂上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不少大臣交换着惊讶的眼神。这个数额相当可观,可见吴王此次是经过周密计算的。

其二,资助对象。朱栋继续道,此资金面向全国所有通过考核、品学兼优、却家境贫寒无力支付束修及生活之学子。不论南北,不分士庶,唯才是举。

他特别强调:申请者需经籍贯地官府出具贫寒证明,并由邻里作保,确保资助真正惠及需要之人。

其三,资助方式。朱栋的声音更加清晰,全助半助两种。者,免除全部束修并提供基本生活费;者,免除半数束修。学子需提出申请,由大学学监、山长及户部、礼部代表共同审核评定。

这时,吏部尚书出列问道:殿下,如何确保审核公正?若有人虚报家境,该如何处置?

朱栋从容应答:审核采取三方共议制,大明帝国大学、户部、礼部各派代表,需一致通过方可批准。若有虚报,一经查实,立即取消资格,并追回资助,永不得再申请。作保之邻里连坐受罚。

朱元璋微微点头,示意朱栋继续。

其四,激励措施。朱栋眼中闪着光,对入学后学业优异者,每学期给予奖学金;对考中秀才、举人、进士者,给予不等额之银钱奖励;特别对中状元、榜眼、探花、案首、解元、会元、亚元、经魁者,更予以重奖,并将其名讳刻于优秀学子功德碑之上,流芳后世。

他补充道:儿臣建议,功德碑立于帝国大学正门之内,让每位学子日日可见,以此激励勤学上进。

其五,约束条款。朱栋语气转为严肃,受助学子需签订契约,承诺学成考取功名之后,为国效力,勤政廉洁。若中途辍学或品行不端,需退还部分乃至全部资助。此举非为苛刻,实为杜绝有人领资而不学,确保国家投入有所回报。

说完助学资金,朱栋话锋一转,再次强调了就地考试政策的必要性:儿臣再次恳请,将应天府的县试、府试、院试、乡试考场永久性地设立于大明帝国大学内的考试院。

他详细解释:考场管理、出题、监考、阅卷一切规章皆循旧例,帝国大学只提供场地及基础服务,绝不敢干预考试事务。安保及反舞弊,可由鹗羽卫、锦衣卫及应天府衙共同负责,确保比以往更加严密公正。

为消除疑虑,他特别保证:此举只为方便学子,汇聚文气,绝无他意。且各地学子可自由选择回乡还是就地应试,且异地学子在应天考中仍算学子户籍所在地考中,此举并非强制必须在帝国大学考试。

太子朱标立即出言支持:父皇,二弟所奏,实乃老成谋国之见!助学资金可使天下英才尽入彀中,感念父皇圣恩。就地考试则可省却学子奔波之苦,使其安心向学。帝国大学若能成为天下学子向往之圣地,何愁人才不济?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

朱元璋沉吟片刻,目光扫过群臣。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也更明白控制人才流向的重要性。将优秀的学子,尤其是寒门学子,尽早地吸纳到帝国大学这个新政思想的摇篮里进行培养,无疑有利于他们未来对朝廷的忠诚度。

而就地考试,看似只是便利,实则将进一步强化帝国大学作为全国教育文化中心的地位,有利于打破地域隔阂,促进人才流动。 他看了一眼户部尚书:户部年拨五万两,可有余力?

户部尚书赵勉出列,盘算了一下近年因新政而增长的税收,尤其是商税和市舶司收入,躬身道:回陛下,去岁商税增收百万两,市舶司收入新增数十万两。国库虽非充盈,然此等育才大事,臣等必竭力筹措,应无大碍。

朱元璋又看向朱栋:你吴王府瑞恒昌,日后也需年年捐输,不可懈怠。

朱栋立即道:儿臣遵旨!瑞恒昌愿每年捐输三万两,并号召京中勋贵商贾,共襄盛举!儿臣已与魏国公、曹国公等商议,他们都愿慷慨解囊。

这时,一位老臣出列道:陛下,老臣以为此事虽善,然规模过大。天下寒士何其多也,若尽数资助,恐国库难以支撑。且学子就地考试,恐坏各地学官生计,弱地方文脉。

朱栋从容应对:李大人所虑极是。然助学非是普济,而是择优。每年资助人数将严格限制,宁缺毋滥。至于就地考试,只是多提供一个选择,并非取代各地考场。况且,只限入学帝国大学的学子,且优秀学子相互切磋,反而能促进学问交流,强盛文脉。

又一位大臣提出疑问:殿下,学子签订契约,若其间朝廷无合适职位,又当如何?

朱栋答道:此举是为确保国家投入不致白费。如无空缺,学子可继续进入帝国大学深造,或在大学任教,或在各衙门实习和观政。帝国大学将新设育才司,专门负责学子的任职前的评估和培训,确保人尽其才,找到合适他们的位置。

经过近一个时辰的详细讨论,朱元璋终于拍板:准奏!内帑每年拨银三万两,户部年拨五万两,作为助学基金之本。就依吴王所拟章程办理!应天府各级考场移至帝国大学之事,亦准了!着礼部、应天府、吴王朱栋会同办理,鹗羽卫、锦衣卫负责监察安保,务必公允严密,不出纰漏!

陛下圣明!

群臣齐声高呼。文官集团中虽有人暗自皱眉,觉得帝国大学风头过盛,但皇帝太子齐声支持,吴王筹划周详,且于国于民有利,也无人敢在此刻出头反对。

圣旨旋即明发天下。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尤其是在那些尚未离去的外地学子中间。

在大明帝国大学门前,公告栏前挤满了围观的人群。一个书生大声念着圣旨内容,每念一句,就引起一阵惊呼。

……内帑年拨三万两,户部年拨五万两……

天啊!这么多!

……贫寒学子可申请全助或半助……

这是真的吗?我不是在做梦吧!

一个来自西北的老秀才热泪盈眶,喃喃自语:陛下圣明,吴王仁德啊!老朽苦读四十载,因家贫屡次放弃乡试。若早有此政,何至于此……

人群中,两个年轻学子兴奋地讨论着:王兄,我们不走了!就留在京城,申请入读帝国大学!

正是!这里有最好的藏书,最好的先生,现在还有资助,正是我等贫寒学子求学的最佳之地!

助学基金的出现,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那些家境贫寒的子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这笔基金不仅为他们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它让这些学子们看到了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的可能性。

而就地考试的政策更是犹如一场及时雨,解决了他们面临的一个实际大难题。以往,由于路途遥远和经济困难等原因,许多贫寒子弟不得不放弃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然而,现在有了就地考试的政策,他们无需再长途跋涉,就能在当地参加考试,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他们实现梦想的机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原本打算返乡的落第秀才、举人,甚至一些新科进士,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他们意识到,传统的科举之路或许并非唯一的选择,而进入帝国大学深造,学习那些新颖的格物、算学、军事、航海知识,或许能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大门。

于是,这些学子们开始认真考虑是否要申请进入帝国大学。他们对那些未知的知识领域充满了好奇和渴望,希望能够在那里汲取新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他们也明白,这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但无论如何,助学基金和就地考试政策已经为他们点燃了希望之火,让他们有勇气去追寻自己的未来。

帝国大学的大门再次排起了长队,这次是咨询入学和助学资金申请的学子。大学不得不增派人手,耐心解答,登记造册。

在大学衙署内,学监和教授们忙得不可开交。一位老教授一边整理申请文书,一边对助手感叹:老夫执教三十年,从未见学子如此踊跃。吴王殿下此举,真乃百年大计啊!

助手点头称是:特别是那些格物、算学的新学科,以往乏人问津,如今申请者络绎不绝。看来学子们也意识到实学的重要性了。

朱元璋甚至特意从内帑中取出十五万两洪武重宝银币,让内侍押送至大明银行,兑换成等值的大明宝钞,又命户部调拨五万两现银,一同送往帝国大学,作为助学基金的启动资金。

这笔巨款的到位,彰显了皇帝无比的决心。 在大明银行总部,一场特别的会议正在召开。朱栋亲自出席,与银行总裁及户部官员商讨助学基金的运作细节。

基金本金必须安全稳妥,朱栋强调,可购买国债,或投资于朝廷认可的稳妥项目。年收益需保持在百分之五以上,方能满足助学开支。

银行总裁恭敬回应:殿下放心,大明银行新推出的育才宝存款项目,专为此项基金设计,保本保息,年息五分五厘。

户部官员补充道:下官建议,基金收益的使用需建立严格账目,每季度向陛下禀报,接受御史台监察。

与此同时,在帝国大学内,一座精美的汉白玉功德碑开始筹建。碑身高达一丈,正面刻大明育才功德碑七个鎏金大字,背面则预留了刻录受助优秀学子姓名的位置。

帝国大学山长墨筹亲自监督碑的建设,他对工匠嘱咐:此碑须万年永固,让后世子孙永远铭记陛下育才之恩,吴王殿下创制之功。

消息传到各地后,反响更是热烈。在西北,地方官员根据朝廷政策,开始统计辖内优秀贫寒学子数量,准备推荐优秀者前往京城深造。

望着帝国大学门前络绎不绝的人流,看着那些年轻面孔上充满希望的光芒,朱栋知道,一颗颗种子已经播下。它们将在帝国大学的沃土中汲取养分,在未来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支撑起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明帝国。

科学的星火已然点燃,而教育的宏图,才刚刚展开。这不仅仅是一次考试的结束,更是一个新时代人才涌流的开端。紫金山下,书声琅琅,汇聚成一股推动时代向前奔涌的洪流。

在大学的最高处,朱栋远眺着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轻声对随从说:你看,这些学子中,将来必有治世能臣、科技大家、军事奇才。大明的未来,就在他们手中。

随从躬身道:殿下深谋远虑,实乃大明之福。 朱栋微微一笑,目光深远:不,这是大明之福,是天下百姓之福。我们要做的,就是为这些英才搭建舞台,让他们尽情施展才华。

此时,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帝国大学的飞檐翘角上,仿佛为这座学府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而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学子们或埋头苦读,或激烈辩论,或实验探索,处处洋溢着求知的气息。

大明帝国大学,这座新兴的学术殿堂,正在成为天下学子向往的圣地,也成为大明王朝人才辈出的摇篮。助学宏图已展,星火正在燎原,一个教育兴盛、人才济济的新时代,正在缓缓拉开序幕。

趣趣阁推荐阅读:唐羽穿越成太子的小说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玄武裂天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从火凤凰开始的特种兵逍遥小憨婿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大乾憨婿大唐秦公子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奋斗在沙俄唐朝好地主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明左贞观俗人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从李元芳开始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大明:家妻上将军李世民:逆子!你怎么让她怀孕了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赘婿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朕真的不务正业大文豪公子凶猛丛林战神隋唐大猛士不明不清最强之军火商人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叶宁罗舞苏倾城小说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大召荣耀曹操的痞军师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逍遥暴君隋末绝品兵王篮坛大流氓武炼巅峰开局召唤李儒与黄忠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吃货唐朝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水浒:灌口李二郎传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曹操刘备,那些美人是我的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
趣趣阁最新小说:穿越古代,我有系统娇妻美妾山河红颜赋河葬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红楼梦白话文版红头册七星大罗盘朕的北宋欢乐多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穿越大唐,我安史两兄弟横推天下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清史错位录双穿之:太平军铁蹄横扫清廷难道我真的是欧陆男主?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谋杀三国精编版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奋斗在激情岁月我把封神榜玩成职场剧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穿越原始社会搞发展六州风云季吴三桂称帝三国:戏诸侯霸娇妻我乃张角之子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边塞枭龙开局被妻妾们逼宫摸鱼世子:系统逼我卷成天下第一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汉末三国路那时的原始纪元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穿越之边疆崛起我蒸的丹馍惊动了天庭特工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一枪定山河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大唐乱世:我靠武神系统称霸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虞朝的故事鬼王爷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