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车轮碾过铁轨接缝处,发出规律而沉闷的“哐当——哐当——”声,像一首永无止境的催眠曲。窗外,暮色沉沉,收割后略显荒凉的田野、远处模糊的村落轮廓,在渐浓的夜色里飞速倒退。硬卧车厢里弥漫着方便面、汗味和劣质烟草混合的气息,鼾声此起彼伏。邹波蜷缩在中铺狭窄的空间里,背对着过道,眼睛却是睁着的,目光似乎穿透了车顶的铁皮,投向某个虚无又无比真实的所在。
他的意识,绝大部分正沉在本源核心空间。
那片混沌的微光中,【法则崩解之尘】的解析进程占据了绝对的焦点。原本散乱漂浮的、带着不祥暗红色泽的尘埃,此刻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约束着,在一个极其复杂的立体几何结构中心高速旋转。无数细密的、散发着冷蓝色光芒的符文线条从空间壁垒深处延伸出来,如同最精密的探针,刺入那些旋转的尘埃微粒内部。每一次刺探,都激起一片细碎的火星,同时有海量的、意义不明的数据碎片被抽离出来,瞬间被空间壁垒吸收。
“解析度……79.3%……79.4%……”
一个冰冷的进度标识悬浮在几何结构上方,数字跳动得极其缓慢。邹波能清晰地感受到空间核心传来的那种“吃撑了”的滞涩感,仿佛一个牙牙学语的孩童在拼命啃噬一块远超其理解能力的硬骨头。每一次解析进度的微小推进,都伴随着空间壁垒极其轻微的、如同冰层破裂般的“咔嚓”声,以及核心区域一阵细微的能量涟漪。存储的能量数值在稳定下降,已从17.101单位悄然滑落至16.502单位。
“消耗比预想的要大……”邹波心念微沉。他尝试将意识稍微抽离核心,感受现实身体的状态。轻微的眩晕感像水波一样在脑海深处荡开,那是精神力高度集中后的疲惫。车厢内浑浊的空气让他喉头发干,胃里也因长时间未进食而有些空落落的灼烧感。他小心翼翼地翻了个身,动作轻得几乎没有声音,生怕惊动下铺那位鼾声如雷的大叔。他摸出背包侧袋里备着的矿泉水,拧开盖子,小口啜饮着。
冰凉的液体滑入喉咙,暂时缓解了身体的不适。邹波的目光落在手中这瓶普通的矿泉水上。意识微动,一丝极其微弱的精神力如同无形的触手,延伸向瓶中的水体。这一次的感知,与以往仅仅感知“存在”截然不同。
得益于空间解析异界物质带来的反馈以及自身厨艺精进带来的微妙提升,他对“水”的感知进入了一个新的层面。他“看”到了水分子间微弱而恒定的引力与斥力形成的动态网络,感受到了水中蕴含的、稀薄到近乎于无却又真实存在的某种“生机”——那并非超凡的能量,更像是万物生长、生命循环所留下的一种最基础的、带有“活性”的印记。他甚至能模糊地感应到,随着自己手指的温度传递,瓶口附近的水分子动能正在发生极其微小的变化。
“这就是……微弱的水\/生命能量感应?”邹波心中涌起一丝奇异的明悟。这种感知很模糊,很初级,远不如对“火”或“热”的感应清晰直接,但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个此前从未留意过的维度。他尝试着将这种微弱的感知力投向车厢内其他乘客放在小桌板上的水杯、吃了一半的水果……虽然信息依旧混沌,却多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活”的感觉。
就在他沉浸于这种新奇的感知体验时,本源空间核心猛地一震!
“解析度:100%!”
冰冷的进度标识瞬间定格,随即化作一片流散的蓝光消失。高速旋转的尘埃结构骤然停滞,然后无声地爆开,化作一片极其稀薄、近乎透明的淡金色光雾。这光雾如同拥有生命般,迅速扩散,均匀地融入整个空间的壁垒之中。
嗡——!
一声低沉而宏大的嗡鸣,仿佛从空间的根基深处响起,穿透了意识与现实的距离,在邹波的灵魂中回荡。现实中的他,身体猛地绷紧,握着水瓶的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额角瞬间渗出一层细密的冷汗。剧烈的头痛毫无征兆地袭来,如同有无数根烧红的钢针在颅内搅动,比第一次穿梭后遗症最严重时还要猛烈数倍。
“呃……”他死死咬住牙关,才没让痛哼溢出喉咙。身体在本能地颤抖,汗水浸湿了贴身的t恤。
剧痛来得快,去得也快,仅仅持续了数秒便如潮水般退去。当痛楚消失,邹波感觉自己的意识仿佛被彻底洗涤过一遍,前所未有的清明!一种难以言喻的“稳固感”从本源空间反馈回来。
他立刻将意识沉入空间。
空间壁垒的色泽似乎深邃了一丝,原本那些细微的、如同蛛网般不易察觉的“裂纹”,此刻被一层极其淡薄却坚韧的金色光晕所覆盖、弥合。一种坚实、可靠的感觉油然而生,仿佛原本摇摇欲坠的茅草屋,瞬间被浇筑了一层薄薄的、却足以抵御风雨的钢筋水泥。
**【空间壁垒强化(初级)】**:空间稳定性获得本质性提升!法则补全度提升至 **1.5387%**!空间基础结构强度增加,对异种法则侵蚀(如空间风暴碎片、异种能量污染等)具备微弱抵抗能力。空间能量自然逸散率降低15%。
“成了!”巨大的喜悦瞬间冲散了刚才的痛苦。这层强化,是生存的基石!这意味着下次穿梭,即使再遇到类似【法则崩解之尘】那样带有破坏性的物质,空间自身也有了初步的“免疫力”,不至于像第一次那样差点被冲击得崩溃。
紧接着,两股清晰的、带着技术指向性的信息流从空间核心涌入邹波的意识:
**【微弱热能转化技术雏形】**:解析尘埃蕴含的“热能印记”获得。需投入 **20单位空间能量** 进行深度解析推演,有望构建基础能量转换回路,提升空间对热能(包括但不限于火焰、地热、生物体热)的收集、储存与利用效率(预估转化效率提升3-5%)。此技术为空间能量自循环体系的重要前置科技。
**【辐射隔离\/吸收技术雏形】**:解析尘埃抵御异种能量侵蚀特性获得。需投入 **18单位空间能量** 进行深度解析推演,有望构建基础辐射屏蔽层,提升空间对有害辐射(如高能粒子流、强放射性物质散逸等)的隔绝与无害化处理能力。此技术为探索高危碎片世界的安全保障基础。
“热能转化……辐射隔离……”邹波的心跳加速。这两项技术,前者是开源,后者是节流兼防护,都直指空间发展的核心命脉!但看着空间内仅剩的 **16.502单位** 能量,再看看那高昂的解析费用,刚刚升起的兴奋又被现实的冷水浇熄了大半。能量,依旧是最大的瓶颈!
就在这时,下铺那位鼾声如雷的大叔似乎被自己的口水呛到,猛地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咳嗽,咳得面红耳赤,上气不接下气。旁边他的同伴赶紧递过去一瓶拧开的矿泉水。大叔接过水,咕咚咕咚灌了好几大口,才勉强压住咳嗽,长舒一口气:“妈的,差点噎死老子……这破嗓子,干得冒烟……”
水……
邹波的目光再次落到自己手中那瓶水上,又扫过小桌板上其他乘客的零食包装袋里蔫了的苹果片。一个念头如同电光般闪过:**食物的保鲜!**
空间储物功能目前只是最基础的“时间冻结”,维持物品进入空间那一瞬间的状态。但现实中的食物腐败,水分流失、氧化、微生物滋生……都是复杂的过程。如果……如果能利用空间对水\/生命能量的微弱感应,结合储物空间的时间冻结特性,是否能在微观层面更精确地“锁定”食物的状态?甚至……未来空间能量充裕了,是否能尝试在储物空间内模拟一个微型的、绝对稳定的环境,实现真正的“永恒保鲜”?
这个想法让邹波精神一振。金手指的应用,绝不仅仅局限于穿梭和解析。如何在现实中,用最小的能量消耗,发挥出空间能力最精妙、最实用的效果,这才是“闷声发大财”的精髓!他下意识地摩挲了一下外套口袋内侧——那是空间储物功能的锚点。下一次,或许该尝试更换一个更不易被察觉的锚点了。
就在他沉浸于新思路的推演时,空间核心再次传来提示:
**【空间稳定性强化】** 解析剩余时间: **0小时0分**。解析完成!
空间壁垒结构优化完成。法则补全度提升至 **1.5421%**。空间能量自然逸散率额外降低 **5%**(累计降低20%)。
空间能量: **16.502 + 0.105(自然恢复+逸散降低增益) = 16.607 单位**。
尘埃落定,空间的基础被悄然加固了一层。归乡的列车依旧在夜色中奔驰,邹波躺在狭窄的卧铺上,闭上眼睛,意识深处却翻涌着对未来的规划和那两扇刚刚推开一条缝隙的技术之门。路途还长,但脚下的基石,似乎更稳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