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的后院角落,有一间最不起眼的小屋,里面住着院里年纪最大、也最超然的聋老太太。她耳朵是真背,平时很少参与院里的喧嚣,大多时候只是静静地坐在自家门口的小马扎上,眯着眼睛晒太阳,仿佛一尊凝固的雕像,观察着眼前流动的众生相。
院里人都敬着她,不仅因为年纪,更因为她偶尔开口,总能说到点子上,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通透。易中海等几位大爷处理不了的大事,有时也会来听听她的意见。
林向阳对这位老太太一直保持着尊敬,路上遇见会放缓脚步,点头致意,但从未深谈。他总觉得,老太太那双看似浑浊的眼睛里,藏着比常人更深的洞察。
这天傍晚,夕阳将天空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林向阳放学回来,刚走进后院,就看到聋老太太依旧坐在老位置上,夕阳的余晖给她满头的银发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她似乎是在看他,又似乎只是望着虚空。
林向阳像往常一样,准备点头走过。
就在这时,聋老太太却缓缓抬起了手,那是一只布满老年斑、皮肤松弛如树皮的手,对着他轻轻招了招。
林向阳愣了一下,停下脚步,迟疑地走了过去,微微俯下身:“奶奶,您叫我?”
老太太耳朵背,需要凑很近、很大声说话才能听见。但奇怪的是,她似乎并不需要林向阳重复,只是用那双浑浊却异常沉静的眼睛,上下打量着他,目光在他那张尚带稚气却已显沉毅的脸上停留了许久。
院子里很安静,只有远处传来的模糊人声和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半晌,老太太伸出那只枯瘦的手,轻轻握住了林向阳的手腕。她的手很凉,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稳定力量。
林向阳没有挣脱,只是安静地等待着。
老太太抬起头,浑浊的眼睛仿佛要看进他的灵魂深处,她张了张嘴,声音苍老而缓慢,却异常清晰,根本不像一个耳背之人说出的:
“孩子……”
她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岁月深处打捞上来。
“你是带着福气来的……”
林向阳心中猛地一震!瞳孔微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他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但内心的波澜却如同投入巨石的深潭!
老太太仿佛没有察觉他的震动,继续用那缓慢而笃定的语调说道:
“这院子……因你而变好了。”
说完,她松开了手,重新眯起了眼睛,恢复了那副与世无争、昏昏欲睡的模样,仿佛刚才那石破天惊的两句话,只是随口一句梦呓。
林向阳站在原地,手腕上似乎还残留着那冰凉的触感,耳边回荡着那两句话。
“带着福气来的……”
“因你而变好了……”
这绝不是一个普通老太太,尤其是一个耳背老太太能说出的话!她似乎……洞察了什么?洞察了他这个“异数”的存在?还是仅仅是一种基于观察的、超乎常人的直觉?
林向阳无法确定。但他知道,这位看似游离于世事之外的老人,用她独特的方式,对他来到这个世界后所做的一切,给出了最高也是最神秘的认可。
她没有追问,没有探究,只是平静地陈述了一个在她看来显而易见的事实。
这份认可,比任何人的夸赞都更有分量,也让他更加警醒——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四合院里,依然存在着无法以常理度量的智慧和目光。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对着重新陷入静谧的聋老太太,郑重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谢谢奶奶。”他轻声说道,不管她能否听见。
然后,他直起身,步履平稳地离开了后院。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射在青砖地上,仿佛也带上了一丝不同寻常的重量。
回到自家屋里,林向阳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聋老太太的话,像一道烙印,刻在了他的心里。
他回想起自己这一年多来的种种:从小心翼翼伪装“海外华侨”,到借助“梦中老爷爷”输出知识;从改善家庭条件,到润物无声地影响邻里;从挽救小当的生命,到引导棒梗、阎解成、刘光天等人走向正途……
这一切,在外人看来,或许是林家运气好,是林向阳天赋异禀,是那位“神秘老师”的功劳。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一切的源头,是那个名为“系统”的、超越理解的存在,以及他这个来自未来的灵魂。
聋老太太那句“带着福气来的”,是否指的就是这个?她是否模糊地感知到了他身上的“不同”?
林向阳不得而知。但他知道,从今以后,在这位看似昏聩的老人面前,他需要更加谨慎。同时,这份来自院里最睿智长者的认可,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道路。
他带来的,确实是“福气”。是改变困境、挽回生命、指引方向的福气。这福气,他将继续小心翼翼地播撒下去,为了这个家,也为了这个因他而悄然变好的院子。
系统的界面依旧冰冷,没有任何关于聋老太太的提示。但林向阳知道,有些影响,是系统也无法完全量化记录的。比如,一份来自时光深处的、沉默而睿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