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清晨的寒风卷着几声零星的鞭炮碎屑。
县供销社的大门,在度过了一个冷清的春节后,重新吱呀呀地打开了。
然而,开门并没能带来多少喜气。
货架比年前更空了,尤其是副食品柜台,除了几罐子颜色暗淡的咸菜疙瘩,原本摆放香油、糕点的区域,已经空得能跑耗子。
几个闻讯赶来,想用年终攒下的一点票证换点油水的城里居民,无不失望而归。
这股子失望和压抑的气氛,在二楼的采购科里,凝结得如同实质。
科长周建军的办公桌上,烟灰缸里已经塞满了烟头。
他面前摊着一份刚从县商业局传达下来的文件,脸色比窗外的天还阴。
“都说说吧。”他敲了敲桌子,打破了沉闷的寂静。
“刚开年,大家口袋里都揣着点过年的活钱和票,就指望来供销社换点油水。
可我昨天盘了库,社里的油已经彻底断货了!上级一滴油也拨不下来,让我们自己想办法。这不光是完不成销售任务,更是要影响民心的大事!”
办公室里,一片唉声叹气。
“想办法?拿啥想办法?”张爱国一摊手,满脸的愁苦。
“年前我就把周边几个公社都跑遍了,别说油了,连油渣都看不见。社员们自己都缺油,谁还往外卖?”
师傅老刘磕了磕冰冷的烟斗,沙哑着嗓子说道:
“年景不好,粮食都收不上来,谁家还舍得把能榨油的料往外卖?现在乡下,一斤豆子能换三斤红薯干,谁还愿意卖给咱们?”
这是一个死结。
没有油料,就榨不出油。
没有油,就无法满足县里的供应。
周建军揉着发痛的太阳穴,把目光投向了角落里一直沉默不语,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的林卫家:
“卫家,你年轻,脑子活,在乡下跑得勤,路子也野。你有什么想法?”
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都聚焦在了这个年轻人身上。
林卫家放下手里的笔,站起身,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给周建军和老刘那已经见了底的茶缸里都续上了滚烫的热水。
“科长,师傅,”他定了定神,开口说道。
“硬收,肯定是行不通了。按老规矩办事,咱们跑断了腿,也收不上来一粒豆子。我倒是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就是不知道社里敢不敢担这个风险。”
“都火烧眉毛了,还有什么敢不敢的!你快说来听听!”周建军眼睛一亮。
“我过年回家的时候,听我红旗公社的姑父提了一嘴。”
林卫家把早就准备好的说辞,“说他们公社那边,因为大部分是沙土地,不适合种粮食,但家家户户的自留地里,都种了不少黑芝麻。那芝麻品质特别好,出油率高。”
“芝麻?”老刘眉头一挑,“这可是好东西。不过那玩意儿比粮食还金贵,社员们更不舍得卖。”
“没错。”林卫家点了点头。
“按公价收,他们肯定不卖。但是,我姑父说,社员们手里攥着芝麻,不是不想换,而是没东西换!
他们也缺油吃,但更缺给孩子做新衣裳的布,缺个洗脸的盆,缺块洗衣服的肥皂。
他们宁可自己留着,找个土法油坊榨点油,或者偷偷拿到黑市上,换几尺布票,也不愿意换成那几张不顶饿的票子。”
“你的意思是……”周建军似乎明白了什么。
“我的意思是,咱们能不能换个思路。”林卫家的眼睛里闪着精光。
“咱们完全可以组织一个‘采购下乡,支农兑换’的活动!”
“拉上一车不要票的“瑕疵品”,直接开到红旗公社的打谷场。咱们不定死价,就跟社员们明说,一袋子黑芝麻,能换你们几尺花布,一个搪瓷盆。
咱们给的兑换比例,比他们去黑市上换,要公道、要优惠!这样一来,社员们不用担风险,不用费布票,实实在在地拿到了过日子的好东西。”
办公室里几个老采购员听得是茅塞顿开。
周建军一拍大腿,脸上的愁云一扫而空。
“咱们怎么就没想到呢!守着金山要饭吃!”
这个法子,不仅巧妙地绕开了钱和票证的壁垒,更是将供销社作为物资流通枢纽的独特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
这个方案,被周建军火速上报给了王振山主任。
王振山听完,在办公室里来回踱了两步,当即拍板:
“就这么办!卫家,这件事,就由你全权负责!人、车、物资,需要什么你直接跟我开口!我给你特事特办的权力!”
“主任,车我需要那台‘大解放’。”林卫家说道。
“物资方面,我申请从处理品仓库里,调拨些瑕疵花布、搪瓷盆和肥皂头。”
“好!”王振山大笔一挥,亲自给林卫家批了条子。
“我再给你配两个装卸工!小林,这事关乎咱们全社的脸面,也关乎全县的供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保证完成任务!”林卫家立正敬礼,声音铿锵有力。
第二天一早,供销社后院那台大解放卡车,在一阵轰鸣声中,装上了满满一车的花布、搪瓷盆和肥皂。
……
林卫家没有直接去公社管委会,而是先让司机老李,把车开到了四姑父家所在的村子。
四姑父一听林卫家的来意和这“以物换物”的大手笔,激动得脸都红了,当即把胸脯拍得嘭嘭响。
“卫家,你放心!这事儿,是给咱们公社社员办大好事!姑父豁出这张老脸,也得帮你办成了!”
有四姑父这个“地头蛇”出面,事情进行得异常顺利。
他领着林卫家,直接找到了公社的杨书记。
杨书记一听是县供销社主动下乡,要用城里人用的花布、搪瓷盆,来换社员们手里的芝麻,以支持县里的食油供应,哪里有不答应的道理。
他当即拍板,不仅同意,还亲自出面,让公社广播站,连着广播了三遍:
“县供销社支农服务队来咱们公社啦!为解决社员们生活困难,特开展‘以物换物’活动!
地点就在公社打谷场!带上你家的黑芝麻,就能换回城里人用的花布、搪瓷盆、洋胰子!不要票!不要票!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消息一出,整个红旗公社都炸了锅。
正愁家里孩子没件新衣裳、没个像样洗脸盆的社员们,像是听到了福音。
他们二话不说,扛着、背着、抱着自家藏在缸底、囤在柜顶的芝麻,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向了公社的打谷场。
打谷场上,林卫家让人支起两张大桌子,一口大磅秤,一侧是堆得花花绿绿的布匹和搪瓷盆,另一侧,则是等着换东西的长龙。
“都别挤!排好队!一个个来!”
林卫家站在桌子后面,拿着个铁皮喇叭,亲自指挥。
社员们看着那颜色鲜亮的花布,眼睛都直了。
一个大嫂更是拿起一块布在自家闺女身上比划着,脸上的喜悦藏都藏不住。
林卫家给出的兑换比例,公道又实在,比他们偷偷摸摸去黑市换划算,也安全得多。
兑换的场面,火爆异常。
仅仅半天功夫,林卫家带来的那批处理品,就被兑换一空。
而他换回来的,是足足一大卡车的优质黑芝麻!
当那辆满载着黑芝麻的“大解放”,在傍晚时分,浩浩荡荡地回到县供销社时,整个单位都轰动了。
王振山主任亲自跑到仓库门口,看着那一袋袋饱满的黑芝麻,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重重地拍着林卫家的肩膀,一个劲儿地说:
“好!好啊!好小子!”
有了原料,榨油的事就好办了。
王振山亲自出面,联系了县里的榨油厂连夜开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