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鸟号”那发警告性的能量炮击,如同短暂划破夜空的流星,虽驱散了近处的豺狼,却未能照亮更深沉的黑暗。拾荒者的舰队退入了浓雾,但那种如芒在背的窥视感并未消失,反而变得更加隐秘和持久,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迷雾的掩护下,冷静地记录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苏怀舟下令两艘潜猎舟保持最高速度,沿着楚瑶重新稳定下来的、但似乎变得更为脆弱的符文光流指引,全力向着东南方驶去。必须尽快拉开距离,摆脱这附骨之蛆般的追踪。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给他们喘息之机。
航行不到半个时辰,冲在前方的汐突然发出了警示的尖哨声,猛地降低了船速。前方的海面上,景象令人悚然。
数艘拾荒者的快艇残骸正歪歪斜斜地漂浮着,或者半沉入海。这些残骸与他们之前遭遇的船只制式相同,但毁坏的方式却截然不同。它们并非被能量武器的高温熔穿或爆炸撕裂,也非被原始武器砍砸破坏,而是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边缘极其平整光滑的圆孔,仿佛被某种超高频率的声波或粒子束瞬间洞穿。船体结构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脆化状态,轻轻一碰就可能大面积碎裂。那些用于伪装和吸音的腐烂覆盖物也大面积焦化碳化,像是被瞬间超高温掠过的植物。
没有幸存者,没有血迹,只有死寂的金属和木材的坟墓。
“这不是我们干的!”汐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惊骇,她操控小艇小心翼翼地绕开一片较大的碎片,“这也不是遗族或者拾荒者自己的武器能造成的!我从没见过这种破坏方式!”
苏怀舟的脸色瞬间阴沉到了极点。他示意汐保持警戒,自己则小心地靠近一艘最大的残骸。他用戴着战术手套的手轻轻掰下一块焦黑的船板,仔细审视着那光滑得诡异的穿孔断面,又用仪器检测了残留的能量。
“高频脉冲粒子束,”苏怀舟的声音低沉而冰冷,仿佛含着冰块,“还有……某种高强度次声波共振的痕迹。这是标准的联合战术打击模式,高效、精准、冷酷。地球上的顶尖特种部队才会配备这种尚未完全列装的原型装备。”
他的话让所有人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
李教授俯身,从漂浮的杂物中捞起一小块扭曲的金属片。那并非拾荒者惯用的粗糙合金,而是一种经过精密加工的复合装甲碎片,上面还残留着一小片模糊的喷漆图案——那是一个他曾在某些高度机密的考古项目安保人员装备上见过的、代表某个跨国财阀私人武装力量的徽标!
“是他们?!”李教授失声惊呼,“‘潘多拉基金会’?!他们的人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还拥有这种级别的武力?!”
这个发现比拾荒者的追击更令人不安。拾荒者虽危险,但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手段至少还在一个可以理解的范畴内。而这艘被摧毁的拾荒者快艇,则昭示着另一股力量的存在——一股拥有着远超时代理解的、纯粹现代化的、并且极具攻击性的第三方势力!
“看来,盯上这片海域和‘钥匙’的,不止是本土势力。”苏怀舟的目光锐利如鹰,扫视着周围死寂的迷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拾荒者恐怕也只是被利用或者被清除的棋子。”
楚瑶感到一阵心悸,她手中的古玉似乎也感应到了那股残留的、冰冷而高效的杀戮能量,微微震颤着,传递出一种厌恶与警惕的情绪。
“他们为什么攻击拾荒者?内讧?还是……”李教授分析着,“灭口?或者是在向谁示威?”
“或许,只是单纯地测试武器,清理路障。”苏怀舟的声音没有任何温度,“对于那种组织来说,这很可能只是一次简单的‘效能评估’。”
就在这时,林皓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从加密通讯频道传来,干扰依然强烈:“苏队…接收到…极其短暂…的宽频谱扫描信号…来源不明…编码方式…是基金会常用的…‘捕蝇草’协议…他们…肯定在附近!”
未知的第三方,拥有碾压级的现代化武力,其目的不明,且显然已经发现了他们的行踪,甚至可能刚刚就在附近目睹了他们与拾荒者的交锋!
紧张感瞬间提升到了最高等级。他们不仅要面对神秘海域的自然危险、拾荒者的纠缠,现在还要时刻提防一支不知隐藏在何处、拥有致命科技武器的神秘部队。
他们加快了速度,但心情愈发沉重。现代化的武器意味着远超他们射程的精确打击能力,意味着更先进的侦测与隐身技术,意味着他们可能从头到尾都暴露在对方的监视之下,而自己却对敌人一无所知。
在接下来的航程中,他们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细微的、不属于这个时空的痕迹:一个被遗弃的、能量耗尽的先进水下推进器;半埋在沙滩上的、印着基金会徽标的标准化食品包装袋;甚至在某处礁石上,发现了一枚几乎难以察觉的、用于长时间潜伏监视的微型传感器残骸(已被故意破坏)。
所有这些痕迹都指向一个事实:这股第三方势力并非刚刚抵达,他们早已渗透进来,并且进行了相当程度的侦察和布局。其组织性、目的性和科技水平,都远非拾荒者或遗族可比。
他们就像闯入了一场巨兽博弈的幼崽,之前所有的挣扎与发现,或许在另一双眼睛看来,都只是实验报告上的数据点。
巨大的压力之下,楚瑶强迫自己沉浸心神,试图从古玉中获取更多指引。或许是因为危机刺激,或许是方向逐渐正确,她脑海中那幅由符文光流构成的“海图”变得更加清晰了一些,甚至显现出了一些之前被忽略的细节。
在代表他们目标方向的光流附近,她“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几乎被忽略的标记。那标记的形状非常奇特,像是一枚被水滴包裹的火焰,又像是一只凝视深渊的眼睛。这个标记给她一种极其奇异的感觉——既非善意的指引,也非恶意的陷阱,而是一种…绝对中立的、纯粹“观察”的意味。
她将这个发现告诉了其他人。
“观察之眼……”李教授沉吟道,努力在浩如烟海的古籍记忆中搜索,“我似乎…在某个极其冷门的旁支传说里,见过类似的描述…说是‘契约之外的中立者,记录一切的守望之瞳’…但这几乎从无实证…”
就在他们试图解读这个新发现时,负责监听后方情况的汐突然发出了急促的警报!
“有东西高速接近!从深水区!速度极快!不是船!体型不大…但能量反应很高!”
所有人瞬间进入战斗状态,武器对准了汐所指的方向。
然而,预想中的攻击并未到来。
一个修长的、流线型的、闪烁着金属银灰色泽的梭状物体,悄无声息地破开水面,悬浮在距离他们潜猎舟数米之外的海面上。它没有任何明显的武器接口,表面光滑如镜,倒映着众人紧张惊愕的脸庞。
梭状物中部无声地滑开一个舱口,里面既没有驾驶员,也没有武器,只有一个小小的、防水的透明容器。
在众人惊疑不定的目光中,那梭状物只是静静地悬浮着,仿佛一个没有生命的信使。
苏怀舟示意大家保持戒备,他小心地用长杆将那个容器取了过来。
容器里只有两样东西:一张折叠起来的、用特殊合成材料制成的纸条,以及…
半块破损的、看起来有些年头的和田玉玉佩。那玉佩的雕工极为古老精湛,上面刻着一个繁复的“赵”字。
看到那半块玉佩的瞬间,李教授的脸色骤然大变,仿佛看到了什么绝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苏怀舟展开那张纸条,上面只用苍劲而冰冷的笔迹写着一行字:
“合作,或成为下一个数据点。”
落款处,没有任何名字,只画着一个简单的符号——正是楚瑶刚刚在古玉“海图”上看到的那个水滴包裹火焰的标记。
而李教授的手指颤抖地指向那半块玉佩,声音干涩得仿佛锈蚀的齿轮:
“这…这是我已故好友赵铭的贴身之物…他…他是‘潘多拉基金会’的首席古文明顾问…八年前…在一次探险中…被宣布失踪…”
第三方势力不再隐藏,并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投来了第一封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