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永乐十六年春,料峭寒意尚未褪尽,大明朝的南北两京已被两股截然不同的紧张暗流所裹挟。

在北方的顺天府,筹备新都的工地上,夯土号子如雷贯耳昼夜不息,无数民夫若蚁群般搬运着巨木石料,空气中翻腾的尘土与汗水气息,仿佛将帝国未来都浇筑进这片日渐隆起的地基。南方的金陵城却似一艘泊于惊涛的巨舰,在早春的政治风浪中抛下沉重锚链:墙外,是朱棣北巡归来龙颜震怒、太子属官梁潜与周冕血染刑场的肃杀之气;是汉王党羽弹冠相庆、摩拳擦掌的嚣然之声;是文官集团兔死狐悲、缄默自保的幽微暗流。墙内则是数千举子埋首案牍,笔墨簌簌间,他们书写的不只是经义文章,更是无意间卷入帝国最高权力博弈的投名状,亦是决定自身命运的生死符——每道试题皆如淬炼千年的双刃剑,寒光凛冽,暗藏机锋。

丙字柒拾叁号号舍内,周廷玉正襟危坐。

此舍与其称作房,不如谓之砖石囚笼——宽不过三步,深仅容转身,抬头唯见一方被高墙切割得方方正正的天幕。号板兼作书案与卧榻,夜卧时只得蜷身如弓;空气中交织着陈年墨迹的淡香、廉价灯油的刺鼻味,更有无数前辈考生遗下的、凝结成实质般的焦虑在静静流淌。

在他眼中,此番春闱考的从来不是四书经义的章句训诂、圣贤教诲的口头标榜,而是在波谲云诡的朝局中,举子们的立场抉择与执政韬略,每道题目皆是出题者匠心布设的深意与陷阱。更何况其身份尤为特殊:既是禄国公世子,勋贵之后,与沐晟、张辅等军中宿将交厚;亦是文官集团精神领袖刘伯温的玄孙,同夏元吉等中枢重臣过从甚密。此番科举,若一味迎合帝心、鼓吹开边拓土,则必为文官集团所弃,试卷难获青眼;若固守文官立场、呼吁休养生息,暗讽天子苛政,则不仅触怒因北征受阻而肝火正旺的朱棣,更将开罪汉王及军中勋贵,纵能金榜题名,日后仕途亦是荆棘密布。

这无疑是一场刀尖上的舞蹈,他必须寻得那条狭路——既要展露经天纬地之才,又需恪守为臣本分;既要呼应天子开疆拓土的雄心,又要彰显体恤万民的仁政;既不能触犯文官清议,亦不可疏离军中勋贵。廷玉凝神静气,冰冷空气吸入肺腑,头脑却愈发清明。其推衍之能,在于洞察万物隐微关联,预判世事吉凶趋向,此刻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度高速运转。指尖微搓,眸光沉静如渊,缓缓落于刚发下的试题纸之上。

第一场考的是经义,实则是看举子们在朝局暗流下的立身之道。辰时鼓响,试卷发下。首场《四书》义,题目出自《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周廷玉心念电转:杨荣重实务,陛下刚经历北巡归来的不快与太子属官被诛的风波,此刻“德”字最需落到实处。他破题便写:“北辰居所而众星共之,非虚悬其德,实乃建极抚绥之验也。”巧妙将“德政”引申为具体的建极(确立准则)与抚绥(安抚百姓)之策,暗合永乐帝重实效、恶空谈的脾性。文中更以“德泽布而民自归,法度立而奸宄消”暗讽当前朝中因北争议题导致的纷乱,强调制度与实效重于空泛的道德争论,既避开了直接评判皇帝与太子的矛盾,又彰显了经世致用的态度。

五经义中,《易经》题最为刁钻:“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试阐其义。”周廷玉目光微凝——此题看似寻常,实则暗藏杀机。此题阴险至极!表面探讨经义矛盾,实则直指当前政治核心矛盾。“天尊地卑”是强调君臣纲常不可动摇,暗合朱棣强化君权、打压一切挑战(包括太子党“非议”)的意志;“穷则变”则蕴含着变革、甚至是对现有秩序(或政策)的调整诉求,这又容易被文官集团用来呼吁减轻民负、缓和政策。若一味歌功颂德,易流于谄媚;若过分强调“大人”之责,又可能触犯天威。

周廷玉心神凝聚,推衍之力将改土归流的实践与朝局纷扰瞬间连接。他提笔写道:“天尊地卑,礼也,天地之常经,所以立极也;穷变通久,权也,古今之通义,所以适时也。守经而行权,则位虽尊而能俯察幽隐(暗示皇帝应听取民意),制虽定而能曲成万物(暗示政策需灵活调整)。昔武王伐纣,革故鼎新,是顺乎天而应乎人,变而通也,然其功成后制礼作乐,明尊卑,定分守,通而久也。故知‘定’为其体,稳社稷之基;‘变’为其用,应时势之需。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方是圣人演《易》之微旨,亦为人君南面之术。”

此答精妙绝伦!首先高扬“天尊地卑”的绝对性,扞卫君权神圣,让朱棣和勋贵无话可说。继而引入“权变”概念,将其解释为“适时”“应人”,为政策调整留下空间,且引用“武王革命”这一儒家公认的正义变革先例,使其无可指摘。最后归结于“体用一源”,强调稳定与变革是相辅相成的治国之道,既回应了文官集团希望变革苛政的诉求,又将其框定在维护绝对君权和国家稳定的前提下,完全符合朱棣既想干事(北征、迁都)又想江山稳固的心理。他将一个可能引爆党争的陷阱题,答成了一篇阐述治国平衡术的雄文。

《尚书》题:“皇极:皇建其有极。” 阐述王道中正。周廷玉立刻联想到朱棣近期因太子事震怒,处置近乎失“中”,汉王觊觎储位,其心不“正”。他下笔便引《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极力倡导大公至正,反对结党营私。他写道:“皇极者,非人君以一己之好恶为衡,乃以天下之公义为鹄。建极之要,在于敛福锡民,使天下臣工百姓,皆知所趋向,莫敢僭忒。” 此论看似泛泛而谈,实则句句有所指。“无偏无党”暗讽汉王及其党羽;“不以一己好恶为衡”委婉提醒皇帝勿因一时之怒而失却公正;“敛福锡民”则呼应文官集团的恤民主张。全文不点名批评任何人,却处处宣扬一种理想的、包容的、公正的政治氛围,让文官阅卷官心生好感,也让皇帝挑不出错处,甚至可能觉得是在委婉劝谏自己,彰显忠忱。

《诗经》题:《小雅·节南山》“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哀伤国事,责问执政。此题极易被引申为对当前北征劳民伤财的批判。周廷玉极为谨慎。他先肯定诗之“怨诽而不乱”,承认其反映民瘼的合理性,随即笔锋一转:“然则,诗人之忧,在政之失;执政之责,在闻过则改。故圣人立‘采风’之制,非以彰君之过,实欲达民之情,俾为人上者知所警惧,修德恤民,则变‘忧心如惔’为‘歌舞升平’。” 他将批判性的诗歌,转化为君王自我警醒、改善政事的工具,既体现了对民情的体察(迎合文官),又维护了君主的权威(迎合皇帝),还给出了积极的解决方案(修德恤民),完美避开了直接指责时政的风险。

《春秋》题:“郑伯克段于鄢”。论君臣兄弟之道。此题之敏感,近乎赤裸!郑伯纵容其弟共叔段恶行而后杀之,直喻天家父子兄弟猜忌残杀。周廷玉背后瞬间渗出冷汗。他下笔极重分寸,抛开郑伯心术,着重强调“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兄不兄,则弟不弟”,核心在于“为君为父为兄者,当以诚以礼待下,则上下有序,骨肉相亲,祸乱无由生矣”。他通篇大谈“责任在于上位者”,强调君主和兄长(隐喻皇帝和太子?或皇帝和汉王?)的示范作用和宽容胸怀,这既符合儒家伦理,也是对当前紧张帝嗣关系的一种极高明的、不落痕迹的劝谏,任谁也抓不到把柄,反而显得立论正大,心存忠厚。

《礼记》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周廷玉将此题与“慎独”联系,号舍方寸之地,正是“慎独”最佳诠释场,暗示君子即使独处亦应恪守道义,暗讽那些结党营私、窥测储位者。论及“齐家”,他写道:“家之不齐,多起于宵小之谗间、骨肉之猜疑。故齐家之要,在于明礼义、远谗佞、笃亲情。” 这几乎是对东宫事件起因的间接总结!继而由家及国,以父亲周必贤治理西南为例,论述“其身正,不令而行”,将“平天下”归于执政者的个人修养和政策的仁德(如开通驿道、惠及商民),既展现了实务经验,又始终贯穿“德政”主线,稳稳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和经世致用的落脚点上。

接下来的诏诰表判等实务文体,周廷玉更是得心应手。他虚拟一篇《拟谕礼部颁行节俭令诏》,文中不仅引用《礼记》中“国奢则示之以俭”的古训,更具体提出“减省宫廷用度、约束藩王奢靡、裁汰冗官浮费”等可操作条款,文字老练,格式严谨,显然深谙政务之道。

第三场策问,压轴之题终于揭开——“问:帝王南面之术,以何为先?当如何权衡文武之道、张弛之度,以臻治平?”

周廷玉精神一振,心知这才是真正决定名次的关键。他闭目凝神,推衍之能运转至极致:陛下北征之意已决,却苦于粮饷筹措、朝议纷纭;太子仁弱,汉王骄悍,文武失衡;而杨荣作为主考,必期望看到既有见识又能为陛下分忧的切实之论。

他提笔蘸墨,破题直指核心:“臣闻帝王南面之术,以‘执中’为先。《书》云:‘允执厥中’。非为庸常,实乃权衡万机、措天下于衽席之要道也。”开宗明义,强调平衡之道,正中当下朝局要害。

接着,他论述“文武之道”:“文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然则重文非怯战,乃为固本;重武非好杀,乃为御侮。今北虏未靖,武备不可弛;然中原初定,民力亦不可过耗。故陛下北征,乃为社稷久安;而太子监国,慎惜民力,亦为固本之策。二者看似相左,实为一体。所赖者,中枢调度得宜,使征伐不伤国本,固本不碍讨逆。” 这番论述,既肯定了北征的必要性,也为太子一派的谨慎立场做了合理解释,将双方矛盾巧妙转化为一体两面的协作关系,完全契合皇帝希望看到的“君臣一心”图景。

关于“张弛之度”,他写得更加大胆:“张弛之度,在于识势、顺势、用势。势者,天意民心之所向也。陛下圣武,承太祖基业,开拓疆土,此乃顺天意、应时势。然势有缓急,力有穷尽。当张时则雷霆万钧,如陛下北征;当弛时则休养生息,如太子抚民。关键在于审时度势,而非固执一端。近日朝中关于北征之争,实乃对‘势’之判断不同。若能广开言路,兼听则明,使文武诸臣各抒己见,而陛下乾纲独断,择善而从,则张弛有度,治平可期。” 这不仅是在回答策问,几乎是在为皇帝处理当前朝争提供策略了,见识胆略远超常人。

最后,他归结于“用人”:“然无论文武张弛,其本在于得人。得人则政通人和,失人则纲纪废弛。故帝王南面之术,最终在于知人善任、赏罚分明。使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则文武自协,张弛自宜。” 言下之意,当前的纷争某种程度上也是用人问题的体现,再次微妙地触及了皇帝的心事。

全篇策论,立足高远,见解深刻,既充分展现了经史功底,又体现出对现实政治的敏锐洞察和务实态度,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汉王与太子、文臣与武将之间找到了一个精妙的平衡点,既不得罪任何一方,又暗中符合皇帝的期待和杨荣的理念。

三场考毕,已是九日后。二月十八日午后,贡院大门重开。举子们蜂拥而出,有的面色惨白如纸,被人搀扶;有的仰天狂笑,状若疯癫;更多的则是神情麻木,步履蹒跚。

周廷玉随着人流走出,虽面带倦色,但眼神依旧清亮。他一眼看到焦急等候在外的磐岳和墨璃,微微颔首示意。

回到隐庐马车中,周安早已等候在内。车门一关,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周安压低声音,语速极快地将这九日外界发生的惊天巨变——梁潜、周冕下狱处死、太子遭陛下严斥、汉王气焰复张等事,简明扼要地道出。

周廷玉闭目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膝上轻敲。良久,他睁开眼,眼中已是一片清明:“果然如此。多事之秋啊。”他顿了顿,吩咐道,“周管事,这些日子,约束好底下的人,闭门谢客,尤其注意……汉王府那边的动向。另外,设法探听一下,今科士子中,可有文章格外推崇‘重武备、锐意开拓’,或者极力主张‘施仁政、与民休息’的?”

周安心领神会:“世子是担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周廷玉目光投向车窗外熙攘的人群,“我等虽专心应试,却早已身在局中。早做准备,总好过临阵磨枪。”

回到隐庐,周廷玉沐浴更衣,饱餐一顿,竟是倒头就睡,直至次日晌午才醒。连日的殚精竭虑,便是他也感到身心俱疲。

趣趣阁推荐阅读:唐羽穿越成太子的小说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玄武裂天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从火凤凰开始的特种兵逍遥小憨婿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大乾憨婿大唐秦公子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奋斗在沙俄唐朝好地主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明左贞观俗人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从李元芳开始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大明:家妻上将军李世民:逆子!你怎么让她怀孕了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赘婿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朕真的不务正业大文豪公子凶猛丛林战神隋唐大猛士不明不清最强之军火商人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叶宁罗舞苏倾城小说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大召荣耀曹操的痞军师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逍遥暴君隋末绝品兵王篮坛大流氓武炼巅峰开局召唤李儒与黄忠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吃货唐朝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水浒:灌口李二郎传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曹操刘备,那些美人是我的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
趣趣阁最新小说:七星大罗盘朕的北宋欢乐多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穿越大唐,我安史两兄弟横推天下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清史错位录双穿之:太平军铁蹄横扫清廷难道我真的是欧陆男主?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谋杀三国精编版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奋斗在激情岁月我把封神榜玩成职场剧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穿越原始社会搞发展六州风云季吴三桂称帝三国:戏诸侯霸娇妻我乃张角之子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边塞枭龙开局被妻妾们逼宫摸鱼世子:系统逼我卷成天下第一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汉末三国路那时的原始纪元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穿越之边疆崛起我蒸的丹馍惊动了天庭特工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一枪定山河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大唐乱世:我靠武神系统称霸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虞朝的故事鬼王爷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我自己搞,新大魏!大明工业导师大梁好声音穿越之乱世明君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双穿门,带着咱妈去历史做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