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浩继续刷起了下一个短视频,
【盘点千古半帝唐玄宗李隆基!】
在大汉位面,汉武帝站在宫殿之中,抬头仰望着天幕中的视频,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他瞪大了眼睛,紧盯着视频中的画面,仿佛要将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看清楚。当他看到“千古半帝”这个称号时,心中充满了诧异。
“什么?千古半帝?这为何不是千古一帝?”汉武帝喃喃自语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不解和困惑。
他不禁回想起自己在位期间的种种功绩,自认为无愧于“千古一帝”的称号。然而,这个天幕中的视频却给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评价,这让他感到十分意外。
“半帝?这称号好真是让人有些费解啊!”
汉武帝皱起眉头,思索着这个称号的含义。他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用“半帝”来形容一个人,这究竟是一种褒奖还是一种贬低呢?
汉武帝的心中涌起了无数的疑问,他决定继续观看视频,看看这个
“千古半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为何会得到如此奇特的评价。
在大唐位面,
李世民站在宫殿的高台上,仰望着天幕中的视频,他的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屏幕上的画面。
随着视频的播放,李世民的脸色越来越阴沉,他的眼底渐渐涌起了一股无法抑制的愤怒。
当视频中提到李隆基时,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又充满了怒意:
“李隆基,千古半帝?
简直是荒谬至极!他应该被称为千古罪人才对!”
李世民对李隆基的了解,来自于之前看过天幕之中的视频。
之前天幕视频中简略地提及了李隆基宠幸杨国忠,这让李世民想起了那段历史。
杨国忠是一个贪婪、无能的官员,他的专权和腐败导致了朝廷的混乱。
而更让李世民愤怒的是,李隆基竟然让安禄山发动了兵变,引发了安史之乱。
这场战乱给大唐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惨重。
李世民想到这里,心中的怒火愈发难以平息。他不禁感叹道:
“一个皇帝,本应是国家的守护者,却因为自己的昏庸和错误决策,给整个大唐和百姓带来如此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李隆基,他不配被称为千古半帝,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千古罪人!”
【他的前半生用开天辟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他将龙国历史上最盛世的唐朝推到了顶峰。
也差点将这万邦来朝的唐朝断送在手里,有人说他是龙国历史上最大的天才皇帝,也有人他是龙国历史上最昏庸的皇帝。】
【接下来登场的是:
千古半帝,唐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女帝武则天之孙,开元盛世的缔造者。
安史之乱的主要责任人,马嵬坡之变男主角,有人说他少活二十年,将成为千古一帝。
他年少聪慧,心怀大智。
发动唐隆政变,帮助父亲复辟,登基后任用贤能,广纳谏言,整顿朝纲,任人唯贤,一手打造了开元盛世。
疆域辽阔,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万邦来朝,尽显大唐雄风。
然后后期的他怠于政事,宠幸奸臣,一日诛三子。
沉迷于儿媳杨贵妃的温柔乡,使朝中日益腐败,王朝急速走向衰败。
他便是《霓裳羽衣曲》作者,第五位与泰山封禅的大唐玄宗皇帝李隆基。】
好的,这是根据您的要求扩写的大汉位面场景:
大唐,未央宫中,汉武帝刘彻原本慵懒倚在榻上,观看着天幕中播放的唐玄宗李隆基生平。
当看到那位曾开创“开元盛世”的明君,晚年竟沉湎酒色、一日之内冤杀三位亲生皇子时,他猛地坐直了身体,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
“嘶——”他倒吸一口凉气,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
“一日杀三子,宠信奸佞,朝纲崩坏……这,这当真与之前那个励精图治、任人唯贤,开创了煌煌盛世的李隆基,是同一个人?”
他的目光锐利如鹰,扫过殿内静默的群臣,语气中充满了困惑与一种深切的警惕:
“若非天幕明示,朕几乎要以为,这是被邪魅换了魂!
为何一代雄主,晚年竟会昏聩至此?
是功成之后的骄奢怠惰,还是……权力久握,便注定会迷失本心?”
殿内烛火摇曳,将汉武帝的身影拉得悠长。他不再言语,只是凝视着天幕中那位晚年凄凉的帝王,眉头紧锁,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那震惊之下,是对权力、人性与历史兴衰的沉重叩问。
好的,这是根据您的要求扩写的大唐位面场景:
大唐,贞观年间。殿中,
李世民看着天幕上李隆基晚年的种种荒唐行径,尤其是“一日杀三子”与“强纳儿媳”这两桩骇人听闻的丑闻,胸膛剧烈起伏,眼中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
“朕……朕的这位‘好’曾孙!”
他几乎是咬着牙,从齿缝里挤出这句话,
“是要活活气死他的祖宗吗!
一日之内,连诛三子,何其昏聩,何其残暴!
还有那……那抢占儿媳的丑事,简直是禽兽之行,乱伦悖德,将我李唐皇室的脸面都丢尽了!”
他猛地一拍御案,震得笔砚乱跳。
殿内群臣噤若寒蝉,唯有魏征,在短暂的沉默后,抬起眼皮,平静地看向盛怒的君王,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响起:
“陛下,请暂息雷霆之怒。老臣斗胆一问,当年……陛下在玄武门之后,
不也纳了巢刺王妃(李元吉正妃)为己妃吗?
如今您的曾孙效仿祖上行事,强占寿王妃杨氏,这……其间脉络,或可深思。”
此言一出,满殿死寂。
李世民的脸色瞬间由怒红转为铁青,他死死盯住魏征,握着扶手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半晌,竟未能吐出一个字来。
那怒火依旧在眼中燃烧,却仿佛被浇上了一层名为“祖辈旧事”的冰水,陡然变得复杂而刺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