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画风一变,出现了另外一个新的视频,
【为什么玄武门继承制的含金量这么高?】
大唐,开元年间。
阳光洒在长安城的城楼上,将李隆基站在高处的身影拉长。
他身着华丽的龙袍,气宇轩昂地凝视着远方的天幕,嘴角挂着一抹满意的笑容。
“玄武门继承制?”
李隆基站在城楼上,心中涌起一股感慨。
这个制度,是他的太宗文皇帝所建立起来的,历经岁月的洗礼,至今仍然在大唐的皇位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不禁想起了太宗皇帝的雄才大略和英明神武,正是因为这一制度的严格筛选,使得大唐的皇帝们都具备了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而如今,他自己也开创了一个盛世,这无疑是受到了太宗文皇帝的深远影响。
然而,李隆基站在这历史的交汇点上,心中却不禁对后世如何评价这一制度产生了一丝好奇。
“这制度到底会被后人怎样看待呢?”
他喃喃自语道,
“是觉得它血腥残酷,还是认为它合理公正呢?”
就在这时,杨国忠悄然走到他的身侧,恭敬地说道:
“圣人,存在即为合理。当年太宗皇帝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而您也通过唐隆政变,成功赢得了天下。
您斩杀了太平公主和韦太后,最终荣登大宝,这一切都是顺应天命。”
李隆基点了点头,他知道杨国忠所言不假。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权力的争夺往往伴随着血腥和残酷。
但正是这些斗争,铸就了大唐的辉煌,也让他有机会站在这长安城楼上,俯瞰这片属于他的江山。
【你可以质疑玄武门继承制的正统性,却不能质疑玄武门继承制的含金量!
纵观整个唐代21个皇帝,真正顺位继承的皇帝却只有四个!
听起来很离谱,但也正是这种谁赢谁太子的继方法,让玄武门选出来的皇帝,不一定是明君,但绝对没有一人是孬种!
哪怕是晚唐都还能出现唐代宗,唐宪宗,唐武宗这样的三大战神皇帝。
即使安史之乱后,也能陆续出现各大雄主,给唐朝强行续命144年。
比整个北宋都长,晚唐国都六陷,天子九迁,听起来很窝囊,可国都六陷,说明打回来六次,天子九迁说明迁回来八次。
反观唐朝不仅四十年间中兴了三次,还把吐蕃,回鹘,南召三大政权摁在地上摩擦。
不得不说,选太子这块,玄武门继承制还是太权威了!】
天幕上出现了很多弹屏,
“李渊李渊,又换新太子了?旧的呢?旧的我放玄武门换掉了,玄武门是官方太子平台,现场交换,价值有保障!”
“玄武门对掏,谁赢谁太子!
香积寺对砍,谁输谁叛军!”
“霍去病:800就800,直击匈奴老巢!
张辽:800就800,威震逍遥津!
李世民:800就800,玄武门对掏!
朱棣:800就800,奉天靖难!”
......
在大秦位面,
始皇帝得知有一种名为“玄武门继承制”的制度时,他不禁惊叹道:
“什么?玄武门继承制?这莫非是那李世民开创出来的?”
始皇帝对这个制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继续说道:
“不过,这个玄武门继承制度还是太权威了!真男人从不玩继承制度,来玄武门对掏?
谁赢谁太子?这可真是一种简单而直接的方式啊!”
他显然对这种权力交接的方式感到新奇。
接着,始皇帝提到了李世民的壮举,他带着仅仅 800 人就敢于在玄武门与大哥李建成展开对决,最终成功地将李渊封为太上皇,自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始皇帝对李世民的勇气和果断赞不绝口,认为他的皇位得来的确非常权威。
一旁的李斯听了始皇帝的话,也不禁一愣神,脸上露出诧异的表情。
他思考片刻后说道:
“陛下,这八百这个数字,对后世来说似乎很重要啊!”
李斯接着分析道:
“您看,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带领八百人对砍大哥李建成的军队;而在后来的历史中,朱棣竟然也戴着八百人就能奉天靖难,夺取皇位。
这些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始皇帝听了李斯的话,陷入了沉思。
他开始思考这些历史事件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以及这个神秘的“八百”数字是否真的具有特殊的意义。
大唐,
太极宫内,一片庄严肃穆。
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脸色有些诧异和难以置信,仿佛被什么事情震惊到了一般。
“玄武门继承制度?朕杀兄弑父,没想到后世子孙也学去了?”
李世民喃喃自语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懊悔。
他眉头紧蹙,脸上的神色充满了担忧,因为他深知自己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一旁的魏征看了一眼李世民,见他情绪有些波动,便赶忙行礼鞠躬,小心翼翼地说道: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该不该说?”
李世民此时心情正烦躁,他有些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说道:
“魏征,你是直臣,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魏征见状,便挺直了身子,看着天幕徐徐说道:
“陛下,这天幕虽然提到了玄武门继承制,但也说了通过这种方式筛选出来的皇帝没有一个是孬种。
这对于我大唐选择继承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啊!”
大明永乐年间,
朱棣身着龙袍,站在高台之上,他的目光穿越层层宫殿,望向远处的天幕。
天幕上,仿佛正在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剧。
朱棣的脸上露出兴奋之色,他仿佛看到了活灵活现的李世民,那个伟大的唐朝皇帝。
“那是唐王李世民?”
朱棣喃喃自语道,
“他和大哥李建成在玄武门对掏,最终完成了从秦王到皇帝的华丽转变。
而我,也曾率领八百府兵奉天靖难,历经千辛万苦,才登上如今的皇位!”
朱棣的声音在空旷的高台上回荡,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他转头看向坐在蒲团上的黑衣宰相姚广孝,问道:
“宰相,你说我和这李世民是不是很相似?”
姚广孝一直紧闭双眼,宛如老僧入定。
然而,当朱棣的话音落下,他却猛然睁开双眼,目光如炬地看向远处的天幕。
过了一会儿,姚广孝幽幽开口:
“陛下的功绩,确实足以比肩那李世民。您上马能杀敌,下马能治国,从来没有一刻停歇过。
其实,您不必在意顺位的问题,因为唐朝的皇帝中,也没几个是顺位继承的。”
姚广孝的声音虽然低沉,但却充满了力量,
“只要您勤政爱民,关心国家社稷,想必大明的万千子民都会铭记您的功德!”
朱棣听了姚广孝的话,心中的豪情更加激荡。
他点点头,说道:
“宰相所言极是。朕定会以李世民为榜样,勤勉治国,让大明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