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东王府战略会议。
林阳、左宗棠、冯云山、苏雨晴等核心人物围坐一旁,气氛严肃。
“诸君,”
林阳率先开口,手指重重地点在倭国列岛上,
“倭寇之祸,根植于其岛国寡民、资源匮乏,却狼子野心、欲壑难填。历史上,彼等一旦稍得喘息,便如饿狼般觊觎我华夏富饶。前元之寇,晚近之扰,皆是明证。”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
“如今,彼邦所谓‘明治维新’,不过初现端倪。若任其引进西洋技术,开发国内资源,整合国力,假以时日,必成我华夏心腹大患!”
林阳心里暗想,甲午之殇,绝不可在我太平天国手中重演!
左宗棠捻须沉吟,深以为然:
“东王圣明。倭国地小民贫,其维新之基,一在对外掠夺资源以补自身之短,二在倾销商品以积累资本。若能断其外援,堵其销路,则其维新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迟早枯竭。”
苏雨晴补充道:
“倭国工业化急需的几种关键物资:铁矿、煤炭、石油、棉花、以及大量的资金。其生丝、茶叶等传统出口产品,则是其换取外汇的主要手段。我们的封锁,必须精准打击这两端。”
“正是此理!”
林阳霍然起身:
“即日起,对倭国列岛实施全面经济与军事封锁!所有太平天国水师舰艇,于对马海峡、琉球群岛以北、宗谷海峡等关键水道设立巡逻区。凡悬挂倭国旗帜或驶往倭国港口之商船、货船,无论国籍,一经发现,立即扣押!船货充公,人员羁押!胆敢反抗者,无需警告,当场击沉!”
“严格禁止向倭国出口任何可能用于军事或工业建设的物资!尤其是铁矿石、生铁、铜料、煤炭、硫磺、硝石,乃至大型木材!违令走私者,无论官商,以资敌叛国论处,主犯立斩,家产抄没!”
“还有!利用我天国产能与价格优势,全力冲击倭国传统出口市场!其生丝、茶叶、陶瓷等物,我天国须以更低价格、更优质量,全面抢占西洋市场,彻底挤压其出口空间,断其外汇来源!”
左宗棠想了想道:
“我们还要严密监控与倭国有往来的钱庄、票号。禁止天国境内任何金融机构向倭国政府或商社提供贷款。同时,利用我海外贸易所得之金银,在国际市场上挤压倭国脆弱的金融信用,使其借贷无门。”
“严格管控技术流出!凡涉及军工、造船、机械、化工等近代技术之图纸、设备、人才,一律严禁流向倭国。违者,与窃取国家机密同罪!”
太平天国一系列凌厉而精准的经济封锁,如同一条不断收紧的绞索,让刚刚看到一丝崛起曙光的倭国“明治维新”政府,瞬间陷入了举步维艰的绝境。
……
长崎港,昔日帆樯如林的景象不复存在。
几艘试图出港的倭国商船,远远看到海平面上太平军巡逻舰队的黑烟,便吓得连忙缩回港口。来自中国、朝鲜乃至东南亚的商船几乎绝迹,港内一片萧条。码头上堆积着无法运出的生丝、茶叶,在风吹雨打下渐渐变质。急需的煤炭、铁料更是踪影全无,价格飞涨,且有价无市。
……
江户,明治政府内阁会议。
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等维新重臣面色铁青,看着手中一份份令人绝望的报告。
“首相阁下!”
负责财政的大隈重信声音沙哑,
“来自清国……不,太平天国的生丝和茶叶,以低于我们成本三成的价格在伦敦市场倾销,我们的出口额暴跌七成!外汇储备即将枯竭!”
“工部省报告!”
另一名官员几乎带着哭腔,
“釜石铁矿运输彻底中断,萨摩的煤矿也因缺乏来自天国的先进设备无法扩大生产!各藩铁匠铺因缺乏生铁原料,已大部停工!陆军省订购的新式步枪生产线,因缺乏特种钢材,完全无法投产!”
“海军……海军更糟!”
海军大臣山本权兵卫捶打着桌面,
“向英国订购的‘东舰’、‘扶桑舰’,因太平天国威胁中断与英国的贸易,英国船厂已单方面暂停建造!我们自建的舰艇,更是连合格的船用钢板都凑不齐!”
……
乡村与城市,民生凋敝。
由于对外贸易几乎断绝,物价飞涨。原本指望通过出口生丝换取现金的农民陷入破产边缘。城市里,因工厂缺乏原料而停工,失业率骤增。社会矛盾急剧激化,各地对维新政府不满的“土族”叛乱和农民暴动此起彼伏。
……
“太平天国……杨秀清!”
明治天皇睦仁看着案头堆积的告急文书,年轻的脸上充满了愤怒与无力。他寄予厚望的“富国强兵”蓝图,尚未完全展开,就被来自西边的强大邻居用最直接、最残酷的方式,扼杀在了摇篮里。
倭国试图寻求外援。他们派出的使团秘密前往美国、英国、法国,甚至清廷低声下气地请求干涉或贷款。
然而,此时的西方列强,正忙于瓜分非洲、角逐巴尔干,在远东则面临着太平天国这个新兴巨头的强势崛起。太平天国不仅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更是一个拥有无尽潜力的巨大市场。为了一个资源匮乏、市场有限的岛国,去彻底得罪一个能够提供海量原材料和商品市场的庞大帝国,显然不符合列强的“利益考量”。
英国的帕默斯顿勋爵私下对同僚说:
“为了倭国去和太平天国开战?除非威斯敏斯特宫被驴踢了。”
美国的商人则更关心他们在太平天国控制下的上海、广州的利益。
外交努力四处碰壁,孤立无援。
……
林阳针对倭国的锁国策的效果立竿见影。
倭国的工业化进程几乎停滞,军事现代化更是无从谈起。有限的资源被迫全部用于维持基本生存和镇压内部叛乱。
所谓的“明治维新”,在失去了外部资源和市场之后,迅速褪去了光环,变成了一场步履蹒跚、甚至开始倒退的困局。军国主义的萌芽,尚未破土,就被太平天国用经济这把无形的铁锹,连根铲起。
……
林阳站在金陵城头,遥望东方,目光仿佛穿透了浩瀚海洋,看到了那个被扼住命运咽喉的岛国的挣扎。
他冷冷一笑:
“卖麻花!倭寇想崛起?问过老子了吗?这一次,历史将由我来书写!”
太平天国通过对倭国精准而致命的经济封锁,不仅避免了未来可能的“甲午之殇”,更从根本上重塑了东亚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一个被永久锁在农业社会、无力对外扩张的倭国,其未来的命运,已然被彻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