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四节
蝉声把整个夏天煮得沸腾时,我攥着那张卷了边的初中毕业证书,一头扎进了漫长的暑假。
二胡斜倚在床头,去年在建国路新华文具店花两块八买的。天刚擦黑,我就拎着它到园子里锯弦。弓毛蹭出的声响比王屠户劈柴还刺耳,惊得炮筒树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非得在天上兜三圈才敢落回。练到指腹发红,就把琴往草垛一扔,摸出兜里那支磨得锃亮的口琴。
这支红白相间的口琴是外婆买给我的,琴身早被唾液浸得发乌。《茉莉花》刚起调,邻家孩子就蹲过来托腮听着,眼珠瞪得像晒场上的玻璃弹珠。有回吹得正酣,连卖酱鸭的文婶都探出头喊:木子,再来段!比收音机里还中听!
在下塘街住满一年,青苔都认熟了我的脚印。同龄人里和周明华最亲近,他家堂屋悬着副掉漆的吊环。晚饭后我总去练引体向上,脖子青筋暴起也翻不过手腕。看他轻松转体,我盯着那腱子肉,心里堵着团湿棉花。
后来我捆了四块砖吊在腕上,白天拎着走圈,晚上对着砖地做俯卧撑。第十天傍晚,抓住吊环的刹那,关节地轻响——手腕竟翻过来了!风穿过堂屋,我悬在空中数到十,落地时脚底发颤,周明华瞪得比我还大。
左良家门槛永远坐着人。他总偷偷塞给我炸米糕,去得勤了,他娘就喊:木子,留下吃饭!碗底总卧着荷包蛋。暑假过半时,他家来了个上海表妹,穿的确良衬衫,领口别着蝴蝶发卡。她老跟在我身后,要么问口琴技法,要么夸上海冰棍更甜。
某日傍晚,她突然塞来张叠得方正的信纸。睡前才发现是情书,字迹娟秀如绣。我对着纸条发愣——她脖颈细得像芦苇,胸前才微微隆起,分明还是个孩子。把信塞进抽屉最深处,我再不敢登门。
临回上海那晚,她敲响后窗。月光把影子拉得老长,明天能送我吗?我喉头哽着:要去拿高中录取书。她沉默着递来地址,到上海定要找我。白衬衫飘进巷子时,我手里的纸条已汗湿一角。
两日后清晨,阿美姐突然造访。这个大我三岁的邻家姐姐掏出蓝皮笔记本,神秘地凑近:手抄本,听说过么?《少女的日记》里的文字让我浑身燥热,她突然抓住我的手按向胸口。我触电般跳开:不行!女大男,日子难。
阿美姐没说话,只是低头绞着衣角。她的指甲剪得圆圆的,像小时候我们一起在河边捡的鹅卵石。辫子上的梅花在电风扇的风吹动下晃了晃,像片要落的叶子。
她走后我把那纸页上的字迹被潮气浸得发虚的《少女的日记》,拿出打火机“咔嚓”一声,火苗舔着纸边,把那些发烫的句子吞成灰烬。
灰烬被风吹散时,我突然想起阿美姐说的话。她说“你是不是看不起我”,可我明明看见她眼里的光,像小时候她教我叠纸船时,映在河面上的星星。
后来巷里相遇,她总低头疾走。多年后街上重逢,她抱着孩子匆匆点头。如今下塘街的石板路早成水泥地,吊环不知去向,左良也搬进了城。那个夏天却像褪色的胶片——蝉鸣里的二胡声、汗湿的信纸、阿美姐绯红的脸,仍在记忆里微微发烫。
只是不知道,她现在过得好不好。
蝉声沸沸涨流年,胡弦初涩口琴绵。
吊环力竞青筋暴,砖绳苦练汗痕连。
沪笺暗递情芽浅,手抄偷观意脉牵。
五十流光驹过隙,青衫旧影梦难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