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很安静,能听见中央空调细微的送风声。
法国代表团抵达的前一天,沈瑶在程氏集团38层的会议室里反复核对技术文档。
桌上摊开的资料已经堆成了小山,A4纸的白,彩色标签的红黄蓝绿,令人眼花。
文件上都贴满了她的心血,标注着晦涩的术语和可能的翻译陷阱。
“还在准备?”
门被推开,程昱高大的身影笼罩下来,手里端着两杯滚烫的咖啡。
他走近时,熟悉的、清冽的雪松香气,瞬间冲淡了纸张的油墨味。
沈瑶头也不抬,伸出纤细的手指,精准地从他手里接过咖啡杯。
“半导体器件的工艺流程那段,法语术语太绕了,我得嚼碎了吞下去,确保万无一失。”
杯壁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暖意直抵心底。
程昱凑过身,低头看她的笔记,呼吸几乎拂过她的耳廓,带起一阵微痒的战栗。
他的视线落在她娟秀的字迹上:“‘原子层沉积’这种词你都能翻?”
“ALd,法文是dép?t couche atomique。”
沈瑶答得流畅,声音却因长时间的专注而带了点沙哑,“我联系了巴黎高矿的一位教授,专门请教过。”
程昱挑眉,眼里的玩味淡去,换上了一丝惊讶:“你什么时候联系的?”
“前天凌晨三点。”
沈瑶终于舍得抬起头,揉了揉发酸的眼眶。
眼底布满了细密的红血丝,像极了挣扎后破碎的玫瑰花瓣,“法国那边刚好晚上九点,教授在线。”
总是顾盼生辉、勾人魂魄的桃花眼里,此刻只剩下不加掩饰的疲惫。
程昱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不轻不重地撞了一下。
他伸出手,温热的掌心覆上她瘦削的肩膀,轻轻捏了捏,“别这么拼,说到底,就是个翻译工作。”
沈瑶放下笔,转过身,仰头直视他深邃的眼眸。
眼睛里清晰地倒映出她带着倦容却锋芒毕露的脸。
她轻笑,反问:“真的只是‘翻译工作而已’吗,程公子?”
程昱语塞。
他怎么会不知道这次路演的重要性。
法国这家企业在半导体材料领域握着数项核心专利。
一旦合作达成,程科新材的技术壁垒将直接被捅破一个大窟窿,跃升到国内顶尖行列。
而他眼光毒辣的父亲,偏偏把沈瑶推到这个风口浪尖上,让她负责全程翻译。
“我爸……就是爱折腾人。”程昱最终只能吐出这么一句干巴巴的解释。
沈瑶眼里的锐气敛去,重新化作那副媚骨天成的模样。
她靠进程昱的怀里,像只餍足的猫,“很正常呀。
如果我是程董事长,也会想亲手掂量掂量,未来的儿媳妇,到底有几斤几两,能不能扛得起程家的门楣。”
“你已经够优秀了。”
程昱低头,滚烫的唇印在她的额头上,与其说是亲吻,不如说是一种安抚的烙印,“我去帮你拿晚餐,想吃什么?”
“随便,能塞饱肚子就行。”
程昱走后,那一点点温存的旖旎瞬间消散,沈瑶重新埋首于文件之中,眼神比灯光更冷冽。
这场表演不仅关乎程氏的巨额合作,更关乎她在程卫东心中,到底值多少分量。
豪门的媳妇,不好当。
不仅要像花瓶一样摆在厅堂赏心悦目,更要在关键时刻,亮出能帮夫家披荆斩棘的利刃。
次日上午,程氏大厦一楼大厅。
鲜艳的红地毯从门口一路铺到电梯厅,巨大的电子屏上,中法双语的欢迎词滚动播放,气氛隆重而热烈。
沈瑶一身剪裁得体的藏青色香奈儿套装,乌黑的长发一丝不苟地盘在脑后,露出纤长优美的天鹅颈。
她安静地站在程卫东身后,像一柄收敛了锋芒、随时准备出鞘的宝剑。
“准备得怎么样?”
程卫东头也不回地问,声音沉稳如山。
沈瑶微微挺直背脊,目光落在前方旋转门外的车影上:“我有信心。”
程卫东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商场如战场,信心从来都是源于万全的准备,而不是天真的乐观。
车队准时抵达。
为首的法国企业家皮埃尔·杜邦,约莫五十岁出头。
灰白的鬓角修剪细致,举手投足间是典型的欧洲老牌精英派头。
“bienvenue à pékin, monsieur dupont.” (欢迎来到燕京,杜邦先生。)
程卫东刚伸出手,沈瑶便已上前一步,流利的法语问候如同潺潺流水,自然悦耳。
皮埃尔湛蓝的眼睛里瞬间迸发出一丝惊艳:
“Vous parlez très bien fran?ais!” (您的法语说得真好!)
短暂的寒暄后,一行人移步至顶层会议室。
沈瑶的位置被巧妙地安排在程卫东的右后方。
这个距离能清晰听见所有人的对话,又恰到好处隐在主位之后,不喧宾夺主。
路演开始,程氏的技术总监用英文讲解着ppt上的复杂图表。
沈瑶同步进行着法语同传,声音不大不小,清晰地送入每一个法国代表的耳朵里。
“……这段工艺流程的关键,在于前驱体的纯化……”
“La clé de ce procédé réside dans la purification des précurseurs…”
精准流畅,甚至连那些最冷僻的技术术语,都能信手拈来。
皮埃尔不时赞许地点头,偶尔会用法语即兴提出几个尖锐的问题。
沈瑶总能第一时间转述给技术团队,再将他们的回答,用最严谨的法语准确传达回去。
程卫东全程不动声色,素来威严的脸上看不出情绪,但眼底逐渐浮现的满意,却泄露了他的心思。
他特意观察过,沈瑶不仅仅是翻译得准。
当技术总监为了让概念更形象,用了一个典型的美式橄榄球俚语时,沈瑶几乎没有停顿,就巧妙地将其转化成了一个法国人耳熟能详的环法自行车赛的比喻。
午宴设在程氏集团顶楼的私人餐厅,俯瞰整个京城中轴线。
沈瑶破例被安排在了主桌,就坐在程昱旁边。
“沈小姐的法语,真是令人印象深刻。”
皮埃尔主动举杯,向她致意,“连‘分子束外延’(épitaxie par jets moléculaires)这种词汇都能如此精准,太了不起了。”
“merci.”(谢谢。)
沈瑶优雅地微笑举杯,小酌一口,“我在巴黎时,曾有幸旁听过索邦大学的半导体物理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