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京师,暖风拂过,杨柳依依。墨香街“景珩书局”门前,近日却比往常更添了几分不同寻常的热络。并非因科举放榜的余热,而是书局悄然挂出了一面崭新的杏黄旗幌,上书五个清秀大字:“代印文集处”。
旗幌之下,另有一方小巧精致的木牌,以工楷细述业务:专为各级官员、文人雅士,量身定制、精工刊印个人诗集、文集、尺牍、杂记等。承诺版式雅洁、校勘精审、用纸考究、装帧精美,且工期迅捷,价格公道。旁附数册已然制好的样本,或绫面线装,或仿古包背,无不典雅非常,触手生温。
此牌一出,顿时在京师文士圈中激起不小波澜。
历来文人墨客,皆以着书立说、流传后世为荣。然刊印文集,殊为不易。若交予官刻,程序繁琐,周期漫长,且版式呆板,千篇一律;若寻寻常书坊,又恐工匠粗陋,校雠不精,错漏百出,徒损清名。如今这“景珩书局”竟推出此等专精服务,正中许多有着述之心却苦无便捷门路的文人下怀。
起初,众人尚持观望态度。直至一位致仕返乡的老翰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一部积年诗稿交予书局。不过旬日工夫,书局便派人将十部装帧精美的诗集送至府上。老翰林展卷视之,但见版面疏朗有致,字迹清晰悦目,用纸厚实光滑,更难得的是校对极为认真,竟无一处讹误!装帧采用仿宋锦函套,古雅非常。老翰林大喜过望,赞不绝口,当即又加印了数十部,分赠亲友。
此事一经传开,口碑立显。前来问询、下单的文人官员日渐增多。有新科进士欲刻同年齿录的,有地方官员欲印施政心得的,有闺秀诗人欲传唱和集的……书局内专门辟出的雅间时常客满,掌柜萧安与几位特聘的老刻工、老校对忙得不亦乐乎。萧景珩虽不直接出面经营,然关键版式设计、用材选定,皆由他暗中把关,务求尽善尽美。
这“代印文集”业务,看似琐碎利薄,然其妙处深远。一来,开辟了稳定财源,缓解了京城高昂的开销压力;二来,借此与众多文官、士绅建立了联系,且是以文墨为媒,风雅为桥,不着痕迹,润物无声。许多官员在洽谈刊印事宜时,难免会与掌柜萧安聊上几句,言谈间,对那位身在翰林、才名远播的东家萧修撰,自然多了几分好感与好奇。这无疑为萧景珩在森严的官场壁垒之外,悄然织就了一张以文会友、颇具人情味的关系网络。
几乎与此同时,一家名为“景珩茶庄”的新铺子,也在距墨香街不远的鼓楼西大街上悄然开张。铺面不大,陈设清雅古朴,并无过多装饰,唯有一股清冽悠长的茶香,终日萦绕不绝,引人驻足。
茶庄所售,并非市面上常见的团茶、饼茶,而是一种形如雀舌、扁平挺秀、色泽翠绿的散茶。其名亦甚雅致,曰“龙井”。冲泡之法亦与寻常煎煮、点茶不同,乃是以白瓷盖碗,投入少许茶叶,以八十度左右热水冲泡。但见茶叶徐徐舒展,汤色清澈杏绿,品之滋味鲜爽甘醇,香气清高持久,更有一种独特的豆花香或栗香,迥异于流行茶饼的浓醇厚重,别具一番清雅韵味。
此茶一出,立刻吸引了京师一众追求风雅、口味挑剔的文人士大夫。他们尝惯了制法繁复、味道浓烈的团饼茶,乍遇这清新鲜爽的“龙井”,顿觉耳目一新,口齿留香,仿佛饮下了整个江南的春天。加之茶庄掌柜亦是萧家商行得力之人),深谙文人心理,宣传此茶乃采自江南名山清明前嫩芽,经独特“炒青”工艺精制而成,最是清心涤虑,有益文思,更引得文人墨客争相购买,以为雅事。
“景珩茶庄”门前,很快也变得车马渐稠。一时间,京师茶肆酒楼、文人书斋中,手捧一盏清碧龙井,吟诗作对,竟成了新的风尚。甚至连一些注重养生的官宦家眷,也对此茶青睐有加。
这“龙井”新茶,自然是萧景珩凭借前世记忆与对江宁附近茶区的了解,指导商行工匠反复试验,才成功复原的炒青绿茶工艺。其目的,亦是一箭双雕:既为商行开辟了高利润的新财路,更借此精准定位了京师中上层文人官宦的消费市场,进一步提升了“景珩”字号在特定圈层中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这一书一茶,双管齐下,虽非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举动,却如春雨润物,让“萧景珩”这三个字,以另一种更加生活化、风雅化的方式,更深地渗透到京师士大夫的日常之中。他的影响力,不再仅仅局限于科举功名与诗词才情,更扩展至文墨传承与生活品味的层面,根基愈发扎实。
这一日傍晚,萧景珩自翰林院散值归来,并未直接回青鱼巷,而是信步来到了墨香街书局。并未惊动旁人,只在后堂静室,听萧安低声禀报着近日书局与茶庄的运营情形。
“……代印文集的单子已排到下月了,多是些清流官员和书院山长。茶庄那边,‘龙井’已是供不应求,正加紧从江宁调货。几位老主顾,如周御史府上、赵老翰林家,都定期来取……”萧安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喜色。
萧景珩静静听着,指尖轻轻摩挲着一本刚刚装订完成、墨香犹存的某位致仕官员文集样本,目光沉静。窗外,暮色渐浓,书局前堂隐约传来伙计与顾客的交谈声,夹杂着新茶的清香。
“树大招风。”他忽然轻声开口,打断了萧安的汇报,“生意越好,越要谨言慎行,账目清楚,质量过硬。尤其与官员往来,只谈风月文章,莫论朝局是非。可明白了?”
萧安神色一凛,连忙躬身:“少爷放心,老奴省得,定当小心谨慎。”
萧景珩点点头,目光再次落回手中的文集。书页光滑,字迹清晰,映着他沉静如水的面容。
在这权力与财富交织的帝都,他正以一种看似低调却极具渗透力的方式,悄然构筑着属于自己的、多元的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