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王卫国是被冻醒的。

洞口的藤蔓没掩严实,寒风像小刀子似的往里钻,把他脸上的炭火灰吹得直打旋。他往火堆里添了根柴,火星“噼啪”溅起,映亮了岩壁上那盏马灯——灯芯快烧到底了,光晕缩成小小的一团,勉强照见王破军打坐的身影。

养父昨晚几乎没睡,就着那点灯光翻看一本线装书,书页翻动的“沙沙”声成了王卫国的催眠曲。此刻天刚蒙蒙亮,书还摊在膝头,王破军的手指却停在某一页,指腹摩挲着泛黄的纸页,像在抚摸一块温润的古玉。

“醒了?”王破军睁开眼,眼底带着红血丝,却亮得惊人,“过来。”

王卫国裹紧了身上的灰布军装,凑过去才看清,那本书正是王破军提过的《玄真子兵要》。封面是深蓝色的布面,边角已经磨得发白,上面用毛笔写着三个古朴的字,笔画遒劲有力,像出鞘的剑。书脊处用线缝了又缝,针脚密密麻麻,显然被人反复修补过。

“这书……能看了?”王卫国的心跳漏了一拍。他想起昨天王破军讲的往事——为了保护这本书,师父和师兄们都牺牲了,道观也被烧成了灰烬。这哪里是书,分明是用命换来的念想。

王破军点了点头,把书往他面前推了推:“从今天起,每天认十个字,学一个法子。”他翻开第一页,上面画着一幅手绘的地图,山脉用墨线勾勒,河流是淡淡的青色,还有些奇怪的符号——像箭头,又像陷阱的标记。

“这是嘉靖年间,浙东抗倭的地道图。”王破军的指尖落在地图中央的一处圆点上,“看见没?这里是‘迷魂阵’,进来容易出去难,岔路里藏着翻板和暗箭,倭寇进去一百个,能活着出来的不超过五个。”

王卫国凑近了看,纸页上还留着淡淡的批注,是用朱砂写的小字,笔画娟秀:“地道之要,在‘隐’与‘变’。隐者,藏于九地之下;变者,应敌之莫测也。”字迹旁边还有个小小的“玄”字,想必是王破军师父的手笔。

“咱现在的地道,缺的就是‘变’。”王破军拿起一根炭笔,在地上画了个简易的地道示意图,“鬼子上次用烟熏,就是抓住了咱地道通风差的毛病。这书上说,‘凡地道,必设三孔:一通气,二通水,三通消息’——通气孔要藏在树洞里,通水孔连着暗河,消息孔……”他看向王卫国,“就是你弄的那竹筒传声,古人早就想到了。”

王卫国的眼睛亮了起来。他原以为自己设计的“声学预警”是现代思维,没想到几百年前的兵书里早就写着“通消息”的法子。他摸着纸页上的褶皱,仿佛能看见那个叫“玄真子”的老道,在油灯下一笔一划绘制地图的样子——原来,中国人抗击外侮的智慧,早就刻在了骨子里。

“再看这个。”王破军翻到另一页,上面画着几种奇怪的武器:有带尖刺的铁球,有能喷出火的竹筒,还有用石头做的“地雷”,旁边用小字标注着“石雷,以硝石、硫磺、木炭按三七比合之,埋于道旁,触之即爆”。

“这是……土雷?”王卫国脱口而出。赵老栓做的石雷,和图上画的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少了那些精细的机关——书里的石雷上连着发丝粗细的引线,还刻着凹槽,据说能让碎片飞得更远。

“玄真派的祖师爷参与过戚继光的抗倭军。”王破军的声音里带着点自豪,“这些法子,都是从血里总结出来的。你赵叔的石雷厉害吧?这书上的法子,比他的还多三成威力。”他顿了顿,用炭笔在地上画了个十字,“但兵书里说了,‘器者,末也;谋者,本也’——再好的武器,没人用脑子指挥,也是白搭。”

孙大牛被他们的说话声吵醒了,揉着眼睛凑过来,看见书上的图画顿时忘了困:“这是啥?能炸鬼子不?”他伸手想摸,又猛地缩了回去,好像那纸页会咬人似的。

“能。”王破军把书往中间挪了挪,“但得先学认字。”他指着“硝石”两个字,“认识不?”

孙大牛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俺就认识自己名字里的‘牛’字。”

王卫国却认出来了。强子的爹教过他几个字,加上这阵子王破军的指点,简单的字已经能认个七七八八。他指着那两个字念道:“硝——石。”

“对。”王破军赞许地点点头,“硝石是做火药的关键,山里的老墙根下能挖到,带着白霜的那种就是。”他突然看向王卫国,“你上次说的‘声学预警’,书里有个类似的法子,叫‘地听’。”

他翻到书的后半部分,那里画着一个人趴在地上,耳朵贴着一块木板,旁边写着“伏地听声,可知敌军远近多少:步声重而杂者,是步兵;声轻而匀者,是骑兵;若有‘咚咚’声,必是炮车”。

王卫国的心脏猛地一跳。这不就是他设计竹筒传声的原理吗?只不过古人用木板,他用了竹筒,道理却是一样的——都是借大地传声,放大远处的动静。他看着那些古朴的文字,突然觉得,自己脑子里的现代知识,和这古老兵书里的智慧,像是两条汇入同一条河的溪流。

“王叔,这书里有打鬼子的法子不?”孙大牛蹲在旁边,眼睛瞪得溜圆,“像戏文里说的‘空城计’啥的?”

王破军笑了笑,翻到一页画着城墙的图:“比空城计实在。你看这个‘诈败诱敌’——故意让士兵装作慌乱,丢些粮草兵器,引诱鬼子来追,然后在山谷里设埋伏。嘉靖年间,戚继光用这法子,一仗歼灭了三千倭寇,自己才伤亡不到五十。”他指着图上的山谷地形,“看见没?两边是悬崖,中间窄得像嗓子眼,鬼子进来就成了瓮里的鳖。”

孙大牛看得入了迷,手指在图上比划着:“那咱也能这么干啊!把鬼子引到黑风口,两边往下扔石头,保管他们有来无回!”

“可以试试。”王破军没否定,却在图上的水源处画了个圈,“但得先断了他们的水。鬼子的水壶能装三天的水,咱们就在第四天动手,到时候不用打,渴也渴垮他们了。”

王卫国突然想起现代战争里的“心理战”,原来几百年前的兵书里早就写着“断其粮草,乱其军心”的道理。他拿起一根炭笔,在地上画了个简单的“声学预警地道”示意图:“要是把这个和‘迷魂阵’结合起来呢?用竹筒听鬼子来了多少人,再把他们引进岔路,用赵叔的石雷……”

“好小子!”王破军的眼睛亮了,“这就叫‘古今合璧’!”他拍了拍王卫国的肩膀,力道比平时重了些,“记住,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能照着葫芦画瓢,得琢磨着怎么变——鬼子用炮轰,咱就挖更深的地道;他们放毒气,咱就做简易的滤毒罐。这才是《玄真子兵要》的真意。”

接下来的几天,山洞里多了项新功课。王破军每天教他们认字、识图,孙大牛学得慢,十个字里得错八个,急得直挠头,却不肯放弃,晚上就着马灯在地上画来画去,嘴里念叨着“迷魂阵”“诈败计”;王卫国则靠着“空冥”天赋,认字形、记图谱都快得惊人,往往王破军讲一遍,他就能在脑子里画出大致的轮廓。

这天下午,王破军正教他们“麻雀战”的布阵法——书里叫“散兵袭扰术”,画着十几个小圆圈,像麻雀一样分散在树上、石头后,箭头都指向中间的大圆圈(代表敌军)。

“这法子的关键是‘聚散无常’。”王破军用炭笔在圆圈间画了些虚线,“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鬼子摸不清虚实。就像去年黄土岭战斗,李石头他们一个班,硬是拖住了鬼子一个小队,靠的就是这个。”

正说着,洞口传来“咚咚”的敲击声——三长两短,是赵老栓的暗号。王破军吹灭马灯,王卫国和孙大牛迅速抄起墙角的步枪,躲到洞口两侧的石壁后。

“是俺,老赵。”赵老栓的声音带着喘息,“有情况!”

王破军掀开藤蔓,老人踉跄着走进来,棉帽上全是雪,眉毛上结着冰碴,手里还攥着个血淋淋的布条——是武工队的联络信号,代表“紧急情报”。

“鬼子……鬼子要清剿黑风口!”赵老栓往火堆里凑了凑,冻得直哆嗦,“二柱从炮楼那边摸回来的消息,说明天拂晓动手,带了重机枪和掷弹筒,说是要‘犁庭扫穴’!”

黑风口是根据地的重要粮道,藏着刚收的三万斤小米,要是被鬼子搜走,这个冬天至少有一半人得挨饿。王卫国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下意识地看向王破军膝头的《玄真子兵要》——书页正好翻在“伏击战”那一页。

“多少人?”王破军的声音很稳,手指却在兵书的某一行停住了。

“少说一个中队,还有伪军一个连。”赵老栓的烟袋锅抖得厉害,“二柱说,领头的是个少佐,叫松井,据说心狠手辣得很,去年火烧李家峪的就是他。”

“松井……”王卫国的指甲猛地掐进掌心。这个名字像根毒刺,扎得他心口发疼——他想起空冥状态下闪过的碎片:母亲被拖走时,那个戴金丝眼镜的日军军官,胸牌上就刻着这两个字。

王破军似乎察觉到他的异样,按住了他的肩膀,指尖在《玄真子兵要》上点了点:“你看这里。”

那一页画着“口袋阵”的图:两边是陡峭的山壁,中间是狭窄的通道,入口宽出口窄,像个扎紧了口的布袋。旁边批注着:“敌众我寡,当以地形为饵,诱敌入袋,断其后路,聚而歼之。”

“黑风口的地形,跟这个差不多。”王破军拿起炭笔,在地上快速画出黑风口的草图,“这里是‘鹰嘴崖’,石头是活的,推下去能堵路;这里是‘一线天’,只能容一个人过,适合设埋伏;最关键是这里……”他在草图末端画了个圈,“是条干河沟,冬天没水,能藏人,也能埋雷。”

赵老栓的眼睛亮了:“你的意思是……把鬼子引进来?”

“不光要引进来,还得让他们出不去。”王破军的指尖在“一线天”的位置敲了敲,“孙大牛,你带两个人,在这儿埋石雷,用头发丝当引线,鬼子的皮靴一踩就炸。”他又看向王卫国,“你跟我去鹰嘴崖,算好鬼子的行军时间,等他们过半了,就往下推石头。”

“那粮食咋办?”王卫国想起那三万斤小米,“鬼子肯定会搜。”

“俺早安排了。”赵老栓磕了磕烟袋锅,“让妇女队带着孩子,连夜把粮食往地道里转移,藏进‘迷魂阵’那一段——就算鬼子找到地道口,也别想活着把粮食运出去。”他看了眼地上的草图,突然一拍大腿,“这不就是书上说的‘坚壁清野’嘛!”

王破军笑了:“是,也不是。”他合上《玄真子兵要》,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古人的法子再好,也得结合现在的情况。咱没有暗箭,就用石雷;没有翻板,就挖陷阱。只要脑子活,啥都能变成杀敌的家伙。”

出发前,王卫国又看了眼那本兵书——它安安稳稳地贴在王破军怀里,像有了生命。他突然觉得,那些泛黄的纸页上,写的不只是战术和阵法,更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从嘉靖年间的抗倭战场,到今天的晋察冀根据地,这种保家卫国的智慧,从来没断过。

雪下得更大了,把山路盖得严严实实。王卫国跟着王破军往鹰嘴崖走,脚下的“七星步”踩在积雪上,几乎没留下痕迹。他想起书里的话:“兵者,诡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原来,养父教的每一步,都藏着兵书的智慧。

走到鹰嘴崖下时,王卫国回头望了一眼——秘密山洞的方向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漫天飞雪在天地间飞舞。他仿佛能看见那盏马灯还亮着,孙大牛正趴在地上,用树枝练习画“口袋阵”的图,赵老栓在往石雷里填硝石……

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没读过兵书,没学过阵法,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在这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上,续写着属于他们的“兵要”。

王破军拍了拍他的肩膀:“准备好家伙。”

王卫国点点头,握紧了手里的撬棍——这是用来撬动崖上那块巨石的。石头足有千斤重,平时十个人也挪不动,但王破军算好了角度,只要在关键处用力,就能让它顺着山势滚下去,正好堵死“一线天”的出口。

寒风卷着雪粒打在脸上,生疼。王卫国却觉得心里烧着一团火,像《玄真子兵要》里那些永不熄灭的智慧火种。他知道,明天的战斗会很残酷,甚至可能会有人牺牲,但只要这火种还在,只要还有人记得怎么用智慧和勇气对抗强敌,这片土地就永远打不垮。

雪地里,他的脚印很快被新雪覆盖,仿佛从未有人走过。但王卫国知道,有些东西是雪埋不住的——兵书里的字,师父的教诲,还有他们这代人,用青春和热血写下的,新的“玄真兵要”。

趣趣阁推荐阅读:唐羽穿越成太子的小说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玄武裂天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从火凤凰开始的特种兵逍遥小憨婿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大乾憨婿大唐秦公子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奋斗在沙俄唐朝好地主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明左贞观俗人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从李元芳开始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大明:家妻上将军李世民:逆子!你怎么让她怀孕了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赘婿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朕真的不务正业大文豪公子凶猛丛林战神隋唐大猛士不明不清最强之军火商人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叶宁罗舞苏倾城小说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大召荣耀曹操的痞军师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逍遥暴君隋末绝品兵王篮坛大流氓武炼巅峰开局召唤李儒与黄忠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吃货唐朝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水浒:灌口李二郎传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曹操刘备,那些美人是我的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
趣趣阁最新小说:清史错位录双穿之:太平军铁蹄横扫清廷难道我真的是欧陆男主?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谋杀三国精编版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奋斗在激情岁月我把封神榜玩成职场剧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穿越原始社会搞发展六州风云季吴三桂称帝三国:戏诸侯霸娇妻我乃张角之子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边塞枭龙开局被妻妾们逼宫摸鱼世子:系统逼我卷成天下第一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汉末三国路那时的原始纪元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穿越之边疆崛起我蒸的丹馍惊动了天庭特工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一枪定山河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大唐乱世:我靠武神系统称霸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虞朝的故事鬼王爷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我自己搞,新大魏!大明工业导师大梁好声音穿越之乱世明君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双穿门,带着咱妈去历史做外交!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铸运天秦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穿越明末争霸大海在大唐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