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暮春的太行山区,草木抽芽,溪水潺潺。李家庄园的粮仓前,张阿牛正扒拉着算盘珠子,额头渗出细汗:“上月存粮三百石,支出了……支出了……”他猛地拍了下脑门,“哎哟,又记混了!那批救济灾民的五十石,到底是从东窖还是西窖出的?”

不远处的工具房前,王二牛扛着两把新打的锄头往外走,被陈默拦住:“二牛哥,你这月已经领了四把,咋又多拿?”王二牛挠头憨笑:“上回修篱笆用了俩,想着多备俩……”

陈默望着这乱糟糟的景象,直皱眉。自庄园扩张到三百口人,粮草、器械、银钱的账目便成了老大难。张阿牛记性差,王二牛没数儿,连他自己对着麻纸账本都直犯迷糊。这日议事时,他试探着提了一嘴:“要不……找个管账的先生?”

李昊放下手里的木尺,若有所思:“我记得你说过,南明有个沈括?”

三日后,陈默带着李昊钻进太行山深处的一座破庙。庙门半塌,蛛网悬梁,却见阶前青石板上,一个穿粗布短褐的中年男子正蹲坐着,用树枝在泥地上画着什么。旁边围了七八个村民,踮着脚看他。

“沈先生,俺家三亩地,该种红薯还是玉米?”老妇人攥着旱烟袋问。

“沈先生,今年雨水多,谷种要多备多少?”后生搓着衣角。

那男子头也不抬,树枝在泥地上划拉:“红薯耐旱,今年雨水足,种玉米能多收三成。谷种嘛……按去年虫害的势头,每亩多备半升,防着霉烂。”

陈默挤进去,拱手道:“沈兄,可算找着你了!”

泥地上的男子抬头,见是陈默,先是一怔,随即露出苦笑:“子默?你怎么……”

“先别叙旧!”陈默拉着他起身,“这是李家庄园的李公子,正愁没人管账——你不是最会算粮种、算收成么?”

沈括这才注意到李昊。他三十来岁模样,穿一身洗得发白的青布衫,眉眼间带着股子书生气,却无半分官宦的架子。

“沈先生,”李昊拱手,“俺们庄园扩了,可粮库记混账、工具乱拿,正缺个管账的能人。您若不嫌弃,来帮我们理理?”

沈括低头看着泥地上的算筹,冷笑一声:“山野之人懂什么后勤?俺在户部十年,管过江南赋税,算过大运河漕运,最后落得个‘私改账目’的罪名——还不是因为不肯给上司塞银子!如今在这山沟里帮村民算种粮,总比跟贪官同流合污强。”

他站起身,拍了拍裤腿的泥土:“李公子,不是我瞧不起你们,这后勤的事,看着简单,实则牵扯百口人生计。你们要是只想找个‘账房先生’,我劝你另寻他人。”

李昊没急着劝,反而蹲下来,指着泥地上的算式:“沈先生,您算的红薯玉米产量,跟俺们用系统算的差不多。不过俺们有个法子,能把每笔账都记清爽,再不让张阿牛记混、王二牛多拿。”

沈括跟着李昊回了庄园。穿过新修的砖石寨墙,绕过晾晒谷物的场院,一座青瓦白墙的账房出现在眼前。李昊推开虚掩的门,案上整整齐齐码着几册蓝皮账本,旁边还摆着个带铜珠的木匣子。

“沈先生,您瞧这个。”李昊翻开一本账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三月十五,收新麦五百石(东窖);支灾民粮五十石(西窖);购犁铧十把,银八两……”每笔收支旁都画着“借”“贷”二字,旁注清晰。

沈括的手指微微发抖,抚过那些工整的小楷:“这……这是‘龙门账’?借贷平衡,分列左右……你们从哪学的?”

“不是学的,是‘想出来的’。”李昊笑着解释,“俺们要管几百口人吃饭穿衣,总不能靠脑子记。张阿牛记混了,王二牛多拿了,都是因为账不清。您看,这笔粮食,进了东窖就记‘借’,支出去就记‘贷’,月底一核对,差额在哪儿一目了然。”

他又打开那个木匣子,取出一把改良算盘:“这是系统兑换的,每档珠子多了个铜钉,进位时能提醒。您试试?”

沈括捏起算盘,指尖触到铜钉的凹凸感,眼眶突然红了。他在户部时,曾试着推广“四柱清册”,却被上司斥为“故弄玄虚”。眼前这“龙门账”虽名不同,内核却与他毕生追求的“分明账目”不谋而合。

“再给您看这个。”李昊又递过一张表格,“这是上月物资库存表。按您的方法,俺们算了算,粮食损耗率15%——要是推行‘先进先出’,先存的粮先支,虫蛀霉烂的少,损耗能降到5%!”

沈括接过表格,上面的数字像跳动的音符。他当了十年户部主事,每日经手的银钱何止百万,却从未想过,一套清晰的账目能让一个山沟里的庄园省下这么多粮食。

“这……这不是算账。”他声音发颤,“这是治家之道。”

是夜,账房里点着一盏油灯。沈括坐在案前,手里拨弄着改良算盘,噼啪声清脆。李昊端着茶进来,见他面前的账本已写了半本,新麦、药材、猎物的收支分门别类,井井有条。

“沈先生,”李昊坐下,“俺们不要您拍马屁,不用您应酬上司,就盼着您把账算清楚——让种地的知道该领多少粮,做匠人的知道该领多少料,别让冤枉钱打了水漂。”

沈括停下手里的算盘,望着跳动的灯花。他想起在户部的那些年:上司要他篡改河工账目,多报银钱中饱私囊;同僚笑他“死脑筋”,放着肥差不捞;连家人都劝他“随大流”,不然连孩子的功名都保不住。最后他被构陷“亏空税银”,虽查无实据,却被罢了官,只能流落民间替人算账。

可此刻,在这山沟里的账房,他忽然找到了最初入仕时的热血——原来账目不只是数字,是庄稼人的口粮,是匠人的工具,是几百条性命的依靠。

“我留下。”沈括抬起头,眼里有光,“不是为当什么账房先生,是想让这庄园的每一粒米、每一把锄头,都不被糟践。”

一周后,沈括把整理好的账册放在李昊案头。册子里不仅有清晰的收支明细,还附了三条建议:

其一,按人定量——新兵每日两斤粮,匠人三斤,妇孺一斤半,杜绝“吃空饷”;

其二,按季调配——春耕多备种子、农具,秋收前囤够过冬柴火,避免临时短缺;

其三,以旧换新——工具损坏须交旧件,登记后领新,减少浪费。

李昊翻着账册,眉梢直挑。最让他惊喜的是,沈括竟算出了“最优运输路线”——从三十里外的粮商处买粮,走山间小路比走官道省一半脚力钱。

“沈先生,您这是……”

“这不是什么高明本事。”沈括笑了,“只是把该算的账算明白。从前在户部,我总想着‘为大明朝打算’,如今才懂,为大明朝打算,先得为脚下的土地打算。”

从此,李家庄园有了“后勤大脑”。沈括坐在账房里,拨着改良算盘,把庄园的运转打理得井井有条。张阿牛再记不住账,只要问一句“沈先生,我这月的粮咋算的”,就能得到清清楚楚的答复;王二牛领工具,必须拿旧锄头换新,再不敢多拿。

李昊站在寨墙上,望着下方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庄稼汉在新翻的田地里播种,匠人在打造新的农具,护卫队在演武场上操练。他知道,有了沈括这样务实的人才,这座庄园不仅能守住,更能一步步壮大。

山风拂过,带来新麦的清香。李昊忽然明白,所谓“基业”,从来不是靠武力硬撑,而是靠无数像沈括这样的人,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扎实、通透。

而这,才是真正的“根基”。

趣趣阁推荐阅读:唐羽穿越成太子的小说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玄武裂天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从火凤凰开始的特种兵逍遥小憨婿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大乾憨婿大唐秦公子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奋斗在沙俄唐朝好地主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明左贞观俗人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从李元芳开始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大明:家妻上将军李世民:逆子!你怎么让她怀孕了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赘婿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朕真的不务正业大文豪公子凶猛丛林战神隋唐大猛士不明不清最强之军火商人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叶宁罗舞苏倾城小说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大召荣耀曹操的痞军师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逍遥暴君隋末绝品兵王篮坛大流氓武炼巅峰开局召唤李儒与黄忠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吃货唐朝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水浒:灌口李二郎传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曹操刘备,那些美人是我的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
趣趣阁最新小说:七星大罗盘朕的北宋欢乐多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穿越大唐,我安史两兄弟横推天下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清史错位录双穿之:太平军铁蹄横扫清廷难道我真的是欧陆男主?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谋杀三国精编版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奋斗在激情岁月我把封神榜玩成职场剧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穿越原始社会搞发展六州风云季吴三桂称帝三国:戏诸侯霸娇妻我乃张角之子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边塞枭龙开局被妻妾们逼宫摸鱼世子:系统逼我卷成天下第一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汉末三国路那时的原始纪元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穿越之边疆崛起我蒸的丹馍惊动了天庭特工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一枪定山河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大唐乱世:我靠武神系统称霸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虞朝的故事鬼王爷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我自己搞,新大魏!大明工业导师大梁好声音穿越之乱世明君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双穿门,带着咱妈去历史做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