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不禁柳眉微蹙,她那清澈的眼眸中满是好奇之色,实在忍不住,便轻声开口向一名执守的士兵询问缘由。
“这位大哥,劳烦问一下,这许多百姓是要去往何处呀?为何会如此浩浩荡荡呢?”
她的声音轻柔婉转,如同春日里的黄莺啼鸣。
那士兵见是蔡文姬发问,赶忙挺直了腰板,一脸骄傲地回答道。
“回姑娘的话,这是我家大将军正在安排数千艘船只,要送这些百姓去河北安顿呢。
大将军心怀仁德,实在不忍心看着百姓遭受董卓那奸贼的迫害。
所以才将他们救下,打算带往安稳之地,让他们能过上太平日子。”
听闻此言,四女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敬佩之情。
蔡文姬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明亮的光芒,心中暗自思忖。
“这位大将军乍一看,给人一种粗犷豪迈之感,没想到竟能如此心怀天下百姓。
在这乱世之中,各方势力为了争权夺利,百姓生灵涂炭。
而他却能挺身而出,做出这般拯救万民的壮举,实在不是寻常人能够做到的。
如此的仁德与气魄,当真令文姬钦佩。”
想到此处,蔡文姬的心中对张子羽又多了几分好感,仿佛看到了一个在乱世中力挽狂澜的英雄形象。
伏寿微微颔首,她那美目之中满是钦佩之色,暗自思索着。
“原本以为张子羽不过是一介只知舞刀弄剑的武夫,今日看来,着实是小觑他了。
没想到他竟有这般广阔的胸怀与担当,能在这混乱不堪的世道里,心系百姓,为他们谋求出路。
这样的人,在这乱世中实在是难得一见,令人刮目相看。”
随着对张子羽了解的加深,伏寿心中原本对他的偏见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欣赏与好感。
邹媚轻轻咬着嘴唇,眼中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一丝欣赏之意。
“能在这兵荒马乱、各方势力混战的混乱之际。
张子羽还能一心为百姓着想,为他们谋求出路,这份心思与能力确实有过人之处。
难怪他能在这乱世中崭露头角,成就一番事业。
如此有勇有谋又心怀苍生的男子,着实令人心动。”
邹媚的心中,对张子羽的好感如同涟漪般渐渐扩散开来。
冯芳更是双眼放光,一脸崇拜地脱口而出。
“哇,大将军好厉害呀,就像我平日里听到的故事里,那些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一样!”
少女的心中,已然对张子羽萌生出一种别样的情愫。
这种情愫纯粹而热烈,是因崇拜而产生的少女怀春之情。
在她眼中,张子羽已然成为了一个光芒万丈的存在,仿佛能驱散这乱世中所有的黑暗。
四女静静地站在潼关之上,微风轻轻拂过她们的发丝,望着那如蝼蚁般却又带着无尽希望前行的百姓队伍。
此刻,她们心中对张子羽的钦佩与崇拜愈发浓烈。
仿佛张子羽的形象在她们心中瞬间高大起来,宛如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
在这乱世的茫茫黑暗中,散发着令人仰望的光芒。
而她们对张子羽的好感,也如同春日里蓬勃生长的娇嫩藤蔓,在心中肆意蔓延。
话说张子羽在黄河岸边风风火火地忙着迁移百姓,那场面热火朝天,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而与此同时,在一片死寂、残垣断壁的洛阳城废墟之中,孙坚也迎来了一件仿佛命中注定的大事。
这一日,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连空气都弥漫着一股焦糊味。
孙坚正带领着将士们,在这满目疮痍的洛阳城中巡查。
突然,一名士卒神色匆匆地跑来,单膝跪地,急切地禀报道。
“将军,大事不好!不,是大喜!
小的发现城内一口古井内,竟有五色毫光冲天而起。
那光芒璀璨夺目,绝非寻常之物,恐怕井内藏有稀世宝物啊!”
孙坚听闻,心中猛地一震,眼神瞬间锐利起来,犹如发现猎物的雄鹰。
他随即当机立断,大手一挥,高声下令。
“速速派人下井打捞,务必小心谨慎,切莫有任何闪失!”
一众士卒领命后,迅速找来绳索、竹篮等工具,纷纷下井探寻。
过了好一会儿,只听井下传来一阵呼喊。
“找到了!找到了!”
众人赶忙合力,将打捞之物拉了上来。
只见,拉上来的竟是一具宫女的尸体,这尸体也不知在井下尘封了多久。
但神奇的是,竟然没有丝毫腐烂的迹象,就好像时间在她身上停滞一般。
她面色如生,仿佛只是沉睡过去,而她的胸口处,正挂着一个朱红匣子,那匣子在阳光下闪烁着神秘的光泽。
孙坚走上前去,微微皱眉,心中既好奇又疑惑。
他小心翼翼地取下朱红匣子,深吸一口气,缓缓打开。
就在匣子开启的瞬间,一道奇异的光芒瞬间绽放,照得众人眼前一亮,孙坚也不禁愣住了。
匣子里静静躺着的,竟然是一块玉玺,这玉玺方圆四寸,质地温润,宛如羊脂。
其上五条巨龙蜿蜒缠绕,龙身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
那龙鳞都清晰可见,似在微微颤动,尽显威严与霸气。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玉玺的一个边角缺了个口子。
但却巧妙地用黄金镶嵌着,非但没有破坏整体的美感,反而增添了几分独特的韵味。
玉玺之上,以古朴而苍劲的字体刻着八个大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旁边的程普见此情景,激动得满脸通红,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连忙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主公,此乃传国玉玺啊!这传国玉玺,乃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丞相李斯用和氏璧所制。
当年,秦始皇南巡至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始皇将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
八年后,有人持玉玺站在华阴平舒道,对始皇使者说‘持此还祖龙’,言毕不见踪影,玉玺复归于秦。
秦末,子婴将玉玺献于了汉高祖刘邦,从此,这传国玉玺便成为了皇权天授、正统合法的信物,历经数朝,传承至今啊!
没想到,今日竟在我军手中重现世间,此乃大吉之兆,主公有九五至尊之象,日后必成大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