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屋内的气氛因“数据裂隙”的发现而悄然转变。绝望的坚冰被凿开了一丝缝隙,虽然寒风依旧刺骨,但至少有了努力的方向。高岚和李静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对吴镜玄数据残留的深度挖掘中,试图从那些古怪的“冗余计算”里找到更多规律和潜在价值。王刚则在保障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动用了一切能调动的资源,搜集着与“鸟类迁徙”、“废弃图书馆”等关键词相关的、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边缘信息。
这项工作繁琐而细致,如同大海捞针。几天过去,进展缓慢。那些“数据裂隙”出现得毫无规律,频率极低,且每次的内容都看似随机,难以捉摸。
然而,在医疗隔间内,陈启的状态却在发生着一些难以用现有仪器完全捕捉的、微妙的变化。
他左眼渗出的乳白色液体不再仅仅是平和地流淌,偶尔会泛起极其细微的、如同水波般的涟漪,仿佛其内部承载的“存在信息”并非死水,而是在进行着某种缓慢的、自发的整合与沉淀。监测他生命体征的设备依旧显示他处于深度昏迷的临界状态,但一种难以言喻的、厚重的“存在感”,却开始以他为中心,极其缓慢地弥散开来。那感觉不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更像是一座……古老的、沉默的纪念碑。
这天深夜,李静在交叉比对海量数据时,终于捕捉到了一丝稍纵即逝的关联。
“高教授!看这里!”她指着屏幕上几段经过复杂算法还原的时间序列数据,“三次‘鸟类迁徙路径模拟’的冗余计算,发生的时间点,与城市气象数据库中记录的、三次极其微弱的、非季节性的地磁场扰动,存在高度的时间重合!还有那几次‘废弃图书馆借阅记录扫描’,其发生时间,与附近区域老年人活动中心记录的、几次集体性的、无明确原因的怀旧情绪波动,也出现了吻合!”
这个发现让高岚精神大振!
“地磁场扰动……集体怀旧情绪……这些都不是吴镜玄‘优化’逻辑会关心的东西!这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冗余计算’源自另一个独立的、更‘自然’的底层意识!它在关注着自然界细微的波动,关注着人类群体无意识的情感涟漪!”
就在这时,仿佛是被这发现所触动,也可能是内部积累达到了某个临界点。
医疗隔间内,异变骤生!
陈启胸口那本早已黯淡无光、甚至出现裂痕的老学者笔记本,毫无征兆地悬浮了起来!它并未完全离开陈启的身体,而是悬浮在距他胸口约十厘米的空中,封面上的规与矩符号散发出一种不同于之前温暖金光的、更加古朴、苍凉的暗金色辉光!
与此同时,陈启体内那片乳白色的“信息海”仿佛被投入了一块巨石,剧烈地沸腾起来!无数细微的光点——代表着无数个体存在印记的光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转、碰撞、组合!
安全屋内所有的灯光猛地一暗,随即恢复正常,但空气中弥漫起一股浓重的、如同雨后泥土和古旧纸张混合的奇异芬芳。
“怎么回事?!”王刚持枪警惕地环顾四周。
高岚和李静则死死盯着陈启和那悬浮的笔记本。
只见那暗金色的辉光与沸腾的乳白色信息海之间,仿佛建立了一种无形的桥梁。辉光如同引导,信息海如同响应。在陈启身体上方,空气中的微尘开始自发地凝聚、排列,逐渐勾勒出一幅幅模糊、闪烁、不断变化的远古景象——
景象一: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参天古木的枝叶无风自动,仿佛在传递着无声的信息。
景象二:古老的先民围着篝火,并非在欢庆,而是带着敬畏的神情,用手指在沙地上划出简单的、与规和矩符号有几分神似的图案,似乎在记录着星辰的轨迹或大地的脉搏。
景象三:浑浊的洪水漫过大地,并非纯粹的毁灭,水中蕴含着无数生命的种子与凋零的信息,一种宏大而悲悯的“循环”意念弥漫其间。
这些景象并非清晰的投影,更像是某种集体潜意识的惊鸿一瞥,充满了象征意味。它们散发出的气息,与吴那冰冷的、追求绝对秩序和效率的逻辑截然不同!那是一种更加混沌、却充满生机;更加**包容、甚至允许衰亡;强调连接与循环,而非孤立与删除的古老脉动!
“这是……‘源初虚无’被扭曲之前的……本来面目?”李静的声音带着震撼与一丝明悟,“它并非‘虚无’,它更像是……万物的背景板,是孕育一切可能性与信息的‘原始汤’!吴镜玄扭曲了它,强行将其变成了只认可‘秩序’和‘效率’的冰冷工具!”
高岚激动得手指微微颤抖:“没错!这些景象,这些感觉……它在关注森林的低语,先民的敬畏,洪水的循环……这才是它底层的‘惯性’!它本能地记录、包容着一切‘存在’的痕迹,无论其‘效率’高低!陈启体内汇聚的城市存在信息,与这种古老的、包容的脉动产生了共鸣!”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话。
那悬浮的笔记本暗金光晕大盛,缓缓翻动起来,并非被风吹动,而是某种无形的力量在操控。它翻过了老学者记载“执矩”之术的页面,翻到了更加古老、甚至有些残破的、用某种未知颜料书写的最后几页!
那几页上没有复杂的理论和符号,只有几幅极其简陋、却意蕴深远的图画,以及寥寥数句箴言:
一幅画:一个简单的人形,张开双臂,与周围的树木、河流、星辰连接在一起。旁边注解:“夫执矩者,非逆天也,顺其理而导之。天地万物,皆有其序,循之则存,逆之则亡。”
另一幅画:一片混沌,其中既有新生的萌芽,也有衰败的落叶。注解:“无序非无物,混沌孕万有。强求一序,乃取死之道。”
最后一句,字迹格外沉重:“彼窃力者,以序为枷,囚吾本源,行逆天之事。后世若有见之者,当以‘存’破‘删’,以‘容’克‘序’,释吾本来,则劫数可消。”
执矩的人,不是违逆自然,而是顺应其规律引导。天地万物都有其秩序,遵循就能存在,违逆就会消亡。
无序并非空无一物,混沌蕴含着一切。强行追求单一秩序,是自取灭亡的道路。
那个窃取力量的人,用秩序作为枷锁,囚禁了我的本源,做违逆自然的事。后世如果有人看到这,应当用‘存在’破解‘删除’,用‘包容’克制‘秩序’,释放我的本来面目,那么劫难就可以消除。
这最后的箴言,如同跨越时空的呐喊,清晰地揭示了真相!
老学者或者说,他代表的传承,早已洞悉了“源初虚无”的本质和吴镜玄的罪行!他将最后的希望,寄托于能找到共鸣者,以“存在”与“包容”的力量,打破秩序的枷锁,释放被囚禁的古老脉动!
陈启,就是这个共鸣者!
他体内汇聚的、被吴镜玄视为“冗余”的城市存在信息,正是对抗冰冷秩序、唤醒古老包容力的关键!
悬浮的笔记本在传达完最后的信息后,暗金光晕骤然收敛,仿佛耗尽了最后的力量,轻轻落回陈启胸口,封面上的裂痕似乎又加深了一些。空中那些远古的景象也随之消散。
但安全屋内的三人,心中却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们终于明白了对手的真正本质,也找到了明确的、虽然依旧艰难无比的道路!
不是对抗,是释放!
不是毁灭,是唤醒!
陈启的身体渐渐恢复了之前的平静,只是那乳白色的液体似乎变得更加凝实,散发出的“存在感”也愈发厚重。
高岚看着昏迷的陈启,眼神无比复杂,有希望,有沉重,更有一种历史的责任感。
“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单纯的疯子……我们是在纠正一个被扭曲的……世界的基础设定。”
他看向王刚和李静,声音低沉而坚定:
“下一次,当吴镜玄再次出现时,我们要做的,不是攻击他的‘网’,而是……向那张网的源头,注入足够的‘噪音’,直到它想起自己原本的声音!”
哲学的交锋,在这一刻,从理念的辩驳,升华到了对力量本质的争夺与救赎。
远古的脉动已然被感知,被囚禁的混沌等待着释放。而承载着城市希望的沉默容器,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发出那决定性的共鸣?
终章,在揭示最终真相与明确道路的同时,也将所有的悬念,推向了即将到来的、决定命运的最终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