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后
殿试当日,寅时刚过(凌晨3-5点),汴京盛府已是灯火通明。
盛长梧早早起身,林噙霜为他换上早已准备好的月白色儒生袍,系好同色丝绦,将头发用玉簪一丝不苟地束起,反复检查,确保无一疏漏。
殿试不同于之前的考试,一切笔墨纸砚乃至餐食均由宫中提供,无需携带考篮,只需身着整洁得体的儒生袍服即可。
盛纮因殿试原因,无需上朝,他与王若弗也早早收拾妥当,三人一同乘坐马车,在微熹的晨光中,护送盛长梧前往皇宫。
皇宫宣德门外, 气氛庄严肃穆,与贡院外的喧闹不同,此处虽也聚集了本届通过春闱的贡士们及其少量送行亲属。
但无人敢高声喧哗,皆屏息凝神,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紧张,按照惯例,送行之人最多一两位,盛家三人同来,已显重视。
马车停稳,盛长梧下车,盛纮最后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压低声音,强作镇定地叮嘱:“梧哥儿,到了御前,务必沉稳,礼仪周全为上。”
王若弗也难得地露出温和神色,轻声道:“梧哥儿,好好发挥,家中等你好消息。”
林噙霜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只化作一句:“我儿……万事小心,小娘等你回来。” 眼中是化不开的关切与期盼。
盛长梧对着父母深深一揖,神色平静无波:“父亲、母亲、小娘放心,儿子去了。”
说罢,他转身汇入那群大多比他年长许多的贡士人群之中。
在宫门处,早有礼部官员和侍卫严格把守,官员逐一核验身份文书、春闱名次凭证,侍卫则进行简单的检查,主要查看是否携带利器之类的危险物品。
至于作弊?在皇帝眼皮底下,在各位官员面前,那是谁也不敢、也绝无可能之事。
确认身份无误、检查通过后,接下来便是一道特殊程序——“交钱请号”。
殿试所用的一应物品,包括特制的殿试答卷用纸、御赐笔墨、甚至午间那顿简单的宫点,皆由皇宫提供,以示恩宠与规格。
但这份恩宠并非完全免费,贡士们需象征性地缴纳一笔费用,方可领取自己的座位号牌,这被称为“请号银”或“铺垫费”,亦是沿袭已久的规矩。
盛长梧从容地从袖中取出早已备好的银钱,交付给负责的官员,然后领取到了一个标示着座次的号牌。
所有贡士请号完成后由引礼太监的引导下,他们依次进入,穿过一道道朱红宫门,步履庄重,无人敢喧哗。
踏入庄严恢宏的集英殿,一股无形的威压扑面而来,御座之上,天子赵祯身着赤黄龙袍,面容平和却目光如炬带着帝王的威仪。
御阶之下,两边文官按品阶肃立,神色肃然,大殿两侧早已整齐地摆放了一百五十张紫檀木案几,上面文房四宝一应俱全。
“臣等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礼官引导下,一百五十名贡士齐刷刷行跪拜大礼。
因提前受过宫中礼仪训练,动作虽因紧张略显参差,但大体整齐划一,人群中,能清晰听到有人因过度紧张而导致的细微颤抖声和略显变调的嗓音。
赵祯的目光扫过众人,尤其在盛长梧身上停留了一瞬,随即朗声笑道:“平身。尔等皆是我大宋栋梁之才,今日殿试,望尔等尽展所学,直言无隐,朕当亲览。”
“谢陛下!” 学子们起身,接着按之前抽取的号依次入座。
待所有贡士落座,赵祯亲自宣布了今日殿试的考题——依旧是策论。题目关乎时务和国家经济,旨在考察学子对当前朝政要务的见解与解决方略,要求立意高远,论证翔实,文采与见识并重。
一旁的大太监上前,高声宣读考场规则:禁止交谈、禁止左顾右盼,考试时间至酉时正刻(下午五点),可提前交卷,完不成者亦需按时搁笔。
规则宣读完毕,数名小太监鱼贯而入,将殿试的试卷恭敬地放置在每一位贡士的案头。
殿试只考一场,内容便是皇帝亲自出题的策论,试论一道,策问五道,考察学子对经义的理解深度和对时务的见解策见。
“开始!” 随着太监一声令下,集英殿内瞬间只剩下纸张翻动、研墨提笔的细微声响。
学子们纷纷提笔蘸墨,凝神思索,落笔疾书,然而,与贡院号舍不同,此次是在天子与满朝朱紫面前答卷,无形的压力弥漫在空气中。
数位阅卷、监考的官员开始在大殿内缓步巡视,他们的目光如同实质,扫过每一位考生。
这给不少学子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有人顿时冷汗涔涔,握笔的手微微颤抖,有人感觉思路阻滞,对着白纸发呆,更有一人因紧张频频擦拭额角汗水,这动作反而引来了更多审视的目光,令他越发慌乱,几乎难以成文。
殿试,考校的不仅是学问深浅,更是临场心态与定力。
处在队伍最前列,也是最受关注的盛长梧,他仿佛隔绝了外界的干扰,目光沉静,下笔稳健。
他并未急于求成,而是先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理清逻辑脉络,然后才在正式答卷上,用那一手端正严谨的正楷字,一字一句,从容书写的。
他的动作不快不慢,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与专注,仿佛周遭的走动、目光都与他无关。
约莫两个时辰后(接近中午),盛长梧再次检查了一遍答卷,确认无误后,平静地举起了手。
这一举动,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他是第一个交卷的!
收卷官立刻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将他的试卷收走,按照严密的流程,这份试卷将立即交由编排官编号,再经封弥官糊名,确保匿名评审,随后由誊录官用工楷重新誊抄,对读官核对无误后,才会送至初考官、复考官等处进行层层评阅。
交卷的先后次序,本身也是考官们评判考生才思敏捷度与自信心的一个潜在参考。
盛长梧的率先交卷,仿佛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石,激起层层涟漪,后续又有一些才思敏捷或自觉无望完善的学子陆续交卷离开。
而这对于某些尚未完成、心态本就脆弱的考生来说,无疑是更大的煎熬,看着身边空位越来越多,他们更是抓耳挠腮,心浮气躁,笔下愈发滞涩。
至酉时正刻, 太监宣告考试正式结束,所有未交卷的学子必须搁笔,由官员统一收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