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处日久,虞姬早知这位大人对自己有意,只是心中似乎仍有难以跨越的障碍。
倒是韩信看出柴髙的为难,起身行礼禀报:大人吩咐寻找的刻章与木雕匠人已悉数召集,共五百六十七名,皆已暗中通知,未惊扰众人,请中丞示下。
柴髙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此事须早作安排,不能等定稿后再着手。
如今韩信任咸阳令,办事自然便利。
既然匠人已备齐,正好可着手试验。
韩信,能否即刻请几位顶尖木雕师傅前来?
柴髙并非不信任韩信,只是想确认这些匠人能否实现自己的构想。
韩信当即放下酒杯前去安排。
等待间隙,宴席照旧,只是柴髙发觉李戡目光闪烁,似有心事。
李戡,受封后你总独来独往,近日在忙什么?
大人再不管管他,奴家便去道观出家了!
虞姬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
柴髙这才发现她不知何时躲在了自己背后——原因不言而喻。
连李斯对此都无可奈何,《大秦令》中并无相关禁令,只能干瞪眼。
虞姬,莫非你对这傻小子有意?
柴髙仍想撮合二人。
李戡虽非盖世英雄,却也是良将之才,前程可期。
既然此世项羽已亡,他也不会再殒命霸王枪下,或许能得享天年。
(
李戡的表情瞬间变得复杂起来。
柴髙作为虞姬的主人,只要他愿意将虞姬让出,只需向始皇帝提一句,这件小事便能轻松解决。
虞姬语气坚决地说道:“大人明白我的心意。
我虽出身平凡,但若要嫁人,必是举世无双的英雄。
除了中丞这般人物,其他人我宁死也不会嫁。
”这番话彻底断了柴髙的念想,而李戡则神情低落,却也算不上伤心,反倒让柴髙觉得有些好笑。
这个时代的女子地位虽比后世稍高,但也有限。
不过,像虞姬这样在相府任职的女子,身份已算尊贵,旁人自然不敢 ** 她。
扶苏等人见状,纷纷调侃李戡。
他们本就是生死之交,李戡也不会因此翻脸。
柴髙无奈道:“虞姬,你这是何必?我不过是个普通人,怎配得上你这般天仙似的 ** ?况且我已娶妻,你若进门,只怕要受委屈。
”
虞姬却凑近他耳边低语几句,柴髙这才明白,原来她的接近竟是巴嫱默许的。
看来,稍后得好好“审问”一下自家夫人了。
还未等他继续追问,李斯便略显尴尬地开口:“中丞,我们答应陛下的义务教育之事,只剩不到四个月了。
若不尽快找人抄写教材,恐怕难以按时完成。
届时按大秦律法,我们几个都要受罚降职。
”
李斯虽觉唐突,但此事确实迫在眉睫。
这个时代能胜任抄写的人本就不多,还得愿意做这份枯燥的差事。
大秦推行义务教育,教材需求量极大。
若不立即行动,必然来不及。
粗略估算,至少二十万孩童需要接受教育——这还未计入女孩的数量。
尽管柴髙尽力争取,但扭转世人对女子的偏见仍需时日。
或许,只有出现一位像花木兰那样的女英雄,才能为变革打开缺口。
转回正题,每个孩子需要三本书,总计需六十万册。
如此庞大的数量,即便严格执行也要耗时一年,更遑论其他办法。
每次向柴髙提及此事,他总是敷衍推脱,从未真正解决。
这次李斯下定决心要逼他表态。
此事不必着急,我正在周密考虑,总要思虑周全才好答复。
见柴髙这副懒散模样,李斯恨得咬牙切齿。
不料虞姬揭穿了柴髙的底细:李斯大人莫看我家老爷推脱,其实早有准备。
前几日听夫人说,大人已托巴家家主巴季备好了抄书用的油墨。
好个丫头,竟敢出卖主子!这般伶牙俐齿,不如进我李家门算了。
柴髙大笑。
虞姬这才发觉失言,本欲为主表功,反落了个卖主求荣的名声。
且不说虞姬羞红着脸拽着柴髙撒娇,李斯总算放下心来。
咸阳武夫众多,善书者却少。
此次能召集两千抄书人已属不易,若在郡县恐怕连百人都难觅。
日后还需开设培训,这事就交给范增老先生了。
召集人手只是第一步,还需短期培训。
毕竟识字者有限,即便最快速度,每人每月不过抄十本,两千人三个月完成已很紧张。
不必着急。
我们要做的是百年大计,当务之急是完善书稿内容。
至于印制事宜,我已有安排。
柴髙想推开怀中的虞姬,这丫头却紧抓不放。
他只得由着她,但对抄书之事另有见解:
人工抄写弊端太多:耗时费力,易出错漏,校对又费工夫。
况且众人笔迹参差,难及李斯大人原稿精妙。
依我之见,只需用李大人的原稿即可。
李斯被柴髙的话气得够呛,就算他写字再快,也不可能完成这么多文稿的抄写。
看着柴髙的笑脸,他恨不得上去扇一巴掌。
大家别急,刚才我看到韩信找的人已经到了,咱们就在这儿好好欣赏雕版印刷术吧。
杜志,之前让你和扶苏做的东西都完成了吧?赶紧搬出来。
柴髙想站起来,但虞姬把头埋在他怀里,双手紧紧搂着他的腰,让他动弹不得。
不过也无所谓,反正杜志和扶苏会搞定。
师傅,您让我们做的这些零件是雕版印刷用的吧?我们看您装过一次,还是不太明白,要不您亲自来?
臭小子想看为师出丑?行,让你开开眼。
柴髙凑在虞姬耳边低语几句, ** 儿顿时瞪大眼睛,连声追问真假。
我柴髙何时说话不算数?再怀疑老爷,小心家法伺候!
那妾身等着老爷执行家法,先去找夫人了。
虞姬欢快地跳起来,带着歌姬们一溜烟跑了。
众人看得目瞪口呆,没想到柴髙哄姑娘这么有一套。
师傅厉害!难怪师娘们个个貌美如花,还死心塌地跟着您,徒儿今天算是长见识了。
少贫嘴,快把东西搬来,我要组装调试了。
扶苏和杜志兴奋不已。
每次被柴髙征调,他们都求之不得。
特别是杜志,随叫随到。
用他的话说,跟着柴髙不怕没机会出名。
上次造纸术被载入史册,这次指南针又青史留名,看来今天这事八成也能名垂千古。
这种流芳百世的感觉让人上瘾,他现在完全沉迷其中。
这次的发明自然不能错过。
柴髙要的零件早就备齐,只是他实在想不通这些零碎到底能拼出什么名堂。
扶苏自然不必多言,他之所以能赢得父王的器重,首要原因便是发明了纸张。
有了这份功绩,他更无理由推脱任何新任务。
师傅,您说的这雕版印刷术,真能与造纸术相提并论吗?我看您对此事也格外用心呢?
这话倒让柴髙有些难为情。
毕竟这雕版印刷术是他偷懒后才想出的主意,说起来确实不太妥当。
在印刷史上,众人皆知唯有毕昇的活字印刷能与造纸术比肩。
严格来说,教材本当先记载雕版印刷术——毕竟活字印刷只是在其基础上的改良,如同将升级为一点五,而非质的飞跃。
不过这些细节无需深究。
毕竟创新总比改进更难。
为研制雕版印刷术,柴髙确实耗费了不少心血。
至于其价值几何,此刻也不便多言,毕竟在这个时代,这就是他的独创。
依我看,这终究难与造纸术媲美。
造纸术让人类记录技术实现巨大跨越,印刷术恐怕难以企及吧?
李戡率先站出来扞卫造纸术的地位,却被柴髙当即反驳。
柴髙为这项技术定下调子:
雕版印刷术主要提升知识传播效率。
相较于推动知识载体的造纸术,确实稍逊一筹。
此言看似认同李戡观点,令扶苏与杜志难掩失望。
这项技术虽非二人首创,但此次柴髙亲自操刀——他只在后世科技馆见过几次实物,勉强记得轮廓,只得亲手制作简易模型,反复调试功能。
幸而记性不错,几次尝试便告成功。
后续由扶苏和杜志按比例放大制作时,二人很快掌握要领。
这正是杜志的价值所在:虽不解雕版印刷的意义,但他确信柴中丞如此重视,必有其道理。
见柴髙这般投入,二人干劲十足。
方才的评语让他们黯然,可柴髙紧接着的一句话,又让他们重振雄风——
不仅我个人这么想,将来肯定会有更多人认同这个观点——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价值应该远超造纸术,因为它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传播的广度。
他将最后一个部件安装完毕后,拍了拍这台初代雕版印刷机对扶苏等人说道:
这项发明让纸张的存在更具意义,从此不必再逐字逐句手工抄写了。
这番言论令在场众人震惊不已。
造纸术已然彻底革新了文字载体技术,使竹简书写成为历史。
就以当今的语文书籍为例,纸张的出现将原本需要十几辆马车的竹简浓缩成薄薄十几页,堪称划时代的飞跃。
连始皇帝都亲自下诏肯定造纸术的价值。
而今日竟又出现超越造纸术的印刷技术,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大人莫非在戏弄我等?
柴髙略显不悦。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重现前人智慧,称不上什么发明创造。
如此微小的改进何足挂齿?何必大惊小怪?本相从不说谎,诸位静观其效便是。
李斯等人险些吐血。
此言何意?竟将造纸术视为微不足道?此乃何等人物?
若造纸术都算小发明,世间还有何物堪称重大创造?这般谦逊究竟是何等境界?望着柴髙不以为然的神情,众人首次感受到被轻视的滋味。
好在并无外人在场,否则不明就里者恐怕早已动手教训这个狂妄之徒了。
在场众人不约而同地将柴髙视作超凡存在,几乎可归入神仙之列。
既然这位说这是小发明,那便姑且算作小发明吧。
几位重臣相视苦笑——在座诸位除他之外皆为凡夫俗子,何必与神仙较真?
在他们看来,柴髙确实看不上造纸与印刷之术。
之所以称之为小发明,或许是因为他发明的热气球已能载人翱翔天际,那才配称得上重大创造吧!
中丞大人未免太过谦逊,如此创举都称作小发明,让我等情何以堪!
李斯无奈应和,道出了在场众人的心声。
若造纸印刷皆不足道,他们这些凡夫俗子还有何存在价值?莫非只是来充数的?
萧何等人实在无话可说。
这些在大人眼中随手而为的小事,却都是足以安定天下的雄才伟略。
如今被大人一一实现,简直如同神迹降临。
水车、耕犁、武侯战车、马具、铠甲、长枪、宝船......若将这些创造都算作寻常发明,那大人简直堪称开宗立派的发明大家。
众人相视苦笑,最终只能叹服:中丞大人当真天下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