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点战利品?从二月清点到五月还没点完?战利品多到这种地步?莫非缴获了十几万战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陛下,还有第三份捷报,是否要念?只是内容似乎……”
“念!朕倒要看看,他们还能编出什么花样!”
“陛下,这是王赍、杨端和及柴中丞联名上奏,请求派遣张苍手下精通算术之人前去支援。
他们称人口已统计完毕,但牲畜数量实在太多,无法计算,恳请朝廷派人协助!”
始皇帝差点栽倒。
原来迟迟不发捷报,竟是因为不会算数?简直荒唐!早干什么去了?
“所以……战事早已结束,拖延至今只是因为不会算数?”
始皇帝问了个毫无意义的问题。
这不明摆着吗?看来推行义务教育刻不容缓,否则打了胜仗连战利品都算不清!
“等等,你刚才说柴中丞在头曼?他不是出使吗?怎么跑到那儿去了?”
“陛下,奏报写明,柴中丞二月便攻破头曼王城,目前行踪未明。
但看两位将军的意思,柴中丞似乎仍在与匈奴交战!”
始皇帝眉头紧锁,此事蹊跷。
为何突然劫掠牲畜?他目光转向蒙恬,蒙恬同样困惑。
柴髙究竟在搞什么?当初虽给了他匈奴冬季牧场的地图,可他掌握的情报似乎比我还详尽。
照目前情况看,就算把整个草原抢光,战利品也不该多到这种地步吧?
蒙恬猛然一个激灵,难道真会如此?他记得情报显示匈奴总人口不过百万之众。
如今竟掳来六十余万,那草原上还剩多少匈奴人?柴髙究竟意欲何为?莫非真要赶尽杀绝?
蒙卿,你且说说这数目从何而来?朕怎么越听越糊涂?嬴政的声音在金銮殿上回荡。
蒙恬出列时衣袖微颤,这般失态本不该出现在名将身上,但皇帝此刻只关心那个惊人的数字。
陛下明鉴,匈奴地处苦寒,人丁单薄。
按柴中丞所报,这已超其半数人口......话音未落,朝堂顿时哗然。
半数?二月份就灭了匈奴大半?这未免太过骇人听闻。
捷报何时所书?莫非新近传来?若果真如此,臣要为陛下贺!中丞此役当记首功!蒙恬眼眶发红。
当年他浴血奋战夺回河套,斩敌数万已令匈奴多年不敢犯边。
如今柴髙不过数月竟......但捷报有杨端和与王贲联署,断不会作假。
若当年有此等战力,何须修筑长城?蒙恬随即又暗自摇头:这未免太过离奇。
陛下,是否二位将军误记数字?匈奴虽非大秦敌手,亦可速集十五万铁骑。
中丞所率五十万大军撒在草原上,实在......
这不是妄自菲薄。
任你百万雄师,深入漠北便如泥牛入海。
冯去疾此刻也出列附议:老臣以为,匈奴仗着地广人稀,行踪飘忽,这数目恐有讹误。
有两位重臣质疑,数字有误似乎已成定论。
不如选派精通算术的官员前往长城大营复核,免得贻笑大方,让人以为我大秦没见过世面。
老丞相的提议引得众人纷纷点头。
众人正暗自嘀咕,就连李斯和萧何也暗自摇头——这未免太夸张了,莫非是把半个匈奴都掳回来了?简直荒谬!
冯去疾原本还担心柴髙此次出征立下大功,如今看来纯属多虑。
草原上的冒顿单于岂是易与之辈?柴髙怕是要被死死拖在那里,难以脱身。
连军功都来不及清点,不正说明前线乱成一团吗?
蒙恬,即刻派人前往核查,若只是统计有误便作罢。
毕竟边关将士的算术……
报!三川郡、上党郡、河套地区急奏!长城大营押送的匈奴俘虏过多,三地已无力安置!
朝堂瞬间哗然。
若三郡所言非虚,长城大营的捷报竟是真的?
柴髙当真洗劫了整个匈奴?若果真如此,北方边境岂非百年无忧?
这就是平奴策的第一步?竟如此轻易达成?虽说平奴策确属良策,可这最难的开局……
如今柴髙一举破局,若后续事宜都办不妥,还有何颜面立于朝堂?
这位中丞大人果真名不虚传。
可当年蒙恬三十万大军都未能做到之事,他究竟如何办到的?
好个柴髙!当真给了朕天大的惊喜。
皇帝抚掌大笑,诸位爱卿,这些俘虏该如何安置?总不能让中丞在前线厮杀,还要操心后方琐事吧?
满朝文武面红耳赤。
这记耳光来得实在响亮——若战报属实,岂非显得满朝文武尽是庸才?
蒙恬与李信暗自苦笑。
当年北伐大捷时陛下何等欢欣,如今却嫌他们无能?
蒙恬眼神幽怨。
新人笑旧人哭,自古皆然。
可这柴髙用兵如神,莫非真是天纵奇才?照此下去,匈奴覆灭指日可待,哪还需要他们这些老将?
诸位爱卿以为,中丞此次能否一举歼灭匈奴?
嬴政话一出口就后悔了,这问题问得实在有失水准。
以他的见识,本该清楚平定匈奴需要何等实力。
当年蒙恬倾尽全力,也不过收复了河套地区,最终还得靠修筑长城来防御。
虽然柴髙说过这长城能为后世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但嬴政心里明白:若真有能耐灭了匈奴,何须劳民伤财修长城?难道专供后人游览不成?不过柴髙此人确实非同寻常,若真能平定匈奴,接下来该做什么呢?是该好好研究地球仪了。
蒙恬,朕方才所问,你以为可行否?始皇帝必须认真征询蒙恬等人的意见。
此事若成,便是开天辟地之举,连三皇五帝都未曾做到,夏商周三代更无此功业。
蒙恬迟疑道:臣不敢妄断,柴中丞用兵如神。
但以眼下形势观之,确有可能......不是他想不到,而是后续发展远超预料。
虽重创阴山以南匈奴,可漠北尚有二十万之众,那里才是匈奴根基。
即便拿下漠北,狼居胥山以北还有十余万部众。
李信直接点破关键:即便灭了匈奴,还有东胡、月氏、羌族等游牧民族需要应对。
况且朝廷储备官员恐怕都要耗尽于此。
始皇帝顿感烦闷,看来柴髙提议的义务教育必须加快推行。
否则将来疆域扩张却无足够官员治理,岂不棘手?大秦人口本就不足,生育成活率又低......他的目光不由落在冯去疾身上。
大秦医疗体系进展如何?为何近期无人汇报?医疗政策已推行多时,莫非又要半途而废?
冯去疾,你掌管的医疗司情况如何?朕听闻柴髙封地的医疗、养老及集体保险颇有成效,你这边进展怎样?
冯去疾心头一震,暗叫不好。
陛下怎会突然过问此事?柴髙能推行这些政策,全因其封地从未征收百姓赋税。
这般做法,朝中贵族谁会效仿?封地子民生死与他们何干?这些日子只顾着给柴髙使绊子,竟将本职事务抛诸脑后,那公共卫生司至今门可罗雀。
陛下,臣参照柴髙之法在封地试行,发现诸多难题尚未解决,正在全力攻关。
既如此,爱卿将近期公立医馆数量统计呈上,朕要核算所需投入。
另,大秦新生儿数量可有统计?
臣有数据。
孟明杰应声出列,面色却不太好看。
这些日子他疲于应对粮仓暴增的肉食储备——保存肉类需建冰窖,这在当下实非易事。
虽已设法与商贾置换粮食,剩余肉品仍堆积如山。
禀陛下,因孕妇营养不足,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
大秦人口增长率不足百分之四。
说到此处,他灵光乍现:何不将肉食直接配发给孕产妇?
报!长城大营捷报!
嗯?方才不是已呈过捷报?莫非是战果补充?难道柴中丞已剿灭匈奴?这也太......
始皇帝示意赢磊取来战报。
想来不过是具体战果数据,不必当庭宣读。
启禀陛下,非匈奴战事。
是中丞大人遣韩信、苏展二位将军平定东胡,现奏请派遣官员接管东胡疆土!
荒谬!方才还在议东胡之事,这些游牧部族莫非集体染疾?怎会如此迅速溃败?
正欲取战报的赢磊一个踉跄,险些跪倒。
中丞赴任未满一年,战局竟有如此剧变?这些游牧民族难道集体突发恶疾不成?
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如此战报是否太过荒谬?柴中丞奉命征讨匈奴,为何匈奴未灭,反倒先灭了东胡?
御座上的嬴政猛然一阵眩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莫非刚才自己说话声音太大,被柴髙那厮听见,就送来这份平定匈奴...不对,是平定东胡的战报?
实在荒谬绝伦!这份军报着实古怪——区区两名副将竟能覆灭东胡?简直匪夷所思!
东胡军力犹胜匈奴,常备兵力足有十万之众,更有南北大营互为犄角,怎可能如此轻易就被攻灭?
若说首份捷报尚存疑窦,这第二份战报简直是在羞辱满朝文武的才智。
莫说始皇帝难以置信,就连萧何也认定这必是玩笑。
赢磊,速查此报出自何人手笔?若是杨端和所书,恐怕确有其事——苏展正是其副将!
此刻嬴政异常清醒。
若此事属实,将是大秦开疆拓土的旷世奇功,帝国版图将因此倍增!
赢磊颤巍巍接过战报,刚瞥一眼便轰然倒地,捶地哀嚎:陛下!此乃杨端和亲笔捷报!大秦...大秦已征服东胡!喊罢便口吐白沫昏死过去。
这惊天喜讯令始皇帝浑身剧颤,以手掩面——非是眩晕,实乃喜极而泣!蒙恬扶膝喘息,李信跌坐在地,这位老将竟在朝堂上放声痛哭。
群臣或坐或卧,尽失威仪。
嬴政只颤声说了一句:待柴髙凯旋,朕当亲迎!
早朝就此中断。
这两道捷报分量太重——非比寻常的功勋,而是超越想象的旷世奇功!
大秦名将辈出,自穆公时代便英才云集,至始皇帝更汇聚无数智勇之将,方成就一统六国伟业。
然对游牧民族始终束手无策,强如蒙恬也只能苦守长城。
为何换作柴髙,竟能一举扭转乾坤?
柴髙这家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前脚刚上报缴获大批物资,后脚又传来平定东胡的捷报,还嚷嚷着要朝廷派官员过去。
始皇帝揉了揉太阳穴。
王平和李左车不都是现成的人选吗?随便派一个去接管不就行了,区区东胡还能翻出什么浪花?
李将军,这柴髙当真了不得。
蒙恬望着军报直摇头,当初看他带着五百圣兽军团出征,还以为是走了狗屎运。
谁曾想...
此等战功,你我怕是难以企及。
李信苦笑道,看来柴中丞的战略思想真不是空谈,这就是所谓运筹帷幄吧?
两位名将相对无言,在殿前呆立良久。
他们这回算是心服口服了——难怪人家敢放言要一统匈奴,换作他们连想都不敢想!
而此时东胡境内,韩信正气得跳脚: ** !凭什么他们都去追匈奴了?老子堂堂副将就配在这鬼地方看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