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实验室飘着矿物浆特有的清苦气息,沈墨心戴着细棉手套,正把绒布盒里的青铜爵胚轻轻放在工作台上。爵胚表面还带着打磨后的细腻光泽,爵柱的饕餮纹棱角分明,爵腹的范线像一道浅褐色的细线,在晨光下若隐若现 —— 这是即将被 “赋予历史” 的基底。
江寻已经把数据采集仪的探头固定在爵胚周围,三个微型传感器分别贴在爵腹底部、爵柱侧面和爵流末端,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环境参数:温度 20.1c,湿度 64.8%,与预设的 “最佳做旧环境” 偏差不足 0.5%。“区域腐蚀参数已加载。” 他指了指屏幕上的分区图,爵腹底部的硫化物反应概率标着醒目的 60%,“等下涂浆时,这里可以多叠一层褐铁矿浆,数据会实时监测锈层厚度。”
沈墨心点头,从烧杯里舀出 35% 浓度的孔雀石浆 —— 按第 49 章定下的参数,这是爵腹区域的专用浓度。她捏着特制的狼毫小笔,笔尖蘸浆后在废铜片上试了试笔触,才轻轻落在爵腹上:顺着范线的方向,一笔压着一笔涂,浆层薄得能透出下面的铜色,边缘故意留着不规则的毛边,像自然锈蚀蔓延的痕迹。“爵腹弧度大,得跟着铜胎的肌理走。” 她专注地盯着笔尖,“上次模拟时没注意,直着涂会有气泡,顺着范线就不会。”
江寻的目光在屏幕和沈墨心的笔尖间来回切换,传感器传来的锈浆厚度数据正缓慢爬升:0.02mm、0.03mm、0.04mm,当爵腹底部涂到第三遍时,数据跳到 0.06mm—— 正好达到预设的 “厚锈区” 标准。“可以停了,再涂会盖住范线。” 他及时提醒,屏幕上弹出 “爵腹底部浆层达标” 的提示框,自动记录下涂覆时间:1 小时 12 分钟。
上午十点,第一层孔雀石浆进入恒温箱干燥。江寻趁着间隙,把刚才的涂覆数据导入 AI 模型,与模拟数据对比:实际涂覆速度比模拟慢 15%(因爵腹弧度调整笔触),浆层厚度偏差 0.005mm(在允许范围),边缘毛边的平均宽度 0.3mm(与古物样本一致)。“模型可以加个‘弧形表面涂覆补偿算法’。” 他在程序里标注,“下次遇到曲面器物,能自动修正涂覆时间预估。”
沈墨心则在清理工具,把用过的毛笔泡在特制的清水中 —— 这水掺了少量白醋,能溶解残留的矿物浆,避免下次使用时影响浓度。“刚才爵柱纹饰的缝隙没敢多涂。” 她拿着放大镜观察爵柱,“纹饰太细,25% 浓度的浆也容易积在缝隙里,等下得用细针挑出来。” 江寻凑过来,用手机拍下纹饰缝隙的照片,导入图像识别程序:“我算下缝隙宽度,大概 0.1mm,等下可以把浆调稀到 22%,流动性刚好能填缝又不堆积。”
下午两点,第一层锈干透了。沈墨心取出青铜爵胚,青绿色的锈层已经牢牢附着在铜胎上,爵腹的范线透过薄锈若隐若现,边缘的毛边泛着淡淡的灰白色,像埋在土里氧化多年的样子。她按江寻调整的 22% 浓度调好孔雀石浆,换了支笔尖更细的勾线笔,小心翼翼地给爵柱纹饰补浆 —— 笔尖伸进缝隙时,江寻的屏幕上同步显示着纹饰区域的湿度变化:“湿度升到 66% 了,得开除湿机,不然浆会流。”
两人配合得愈发默契:沈墨心补浆时,江寻盯着湿度传感器;她用细针清理缝隙积浆时,江寻则记录下每处清理的时间和位置,标注 “纹饰缝隙需额外清理 15 分钟”。当第二层褐铁矿浆涂完时,夕阳已经斜照进实验室,落在青铜爵上 —— 爵流末端泛着浅褐,爵腹是深青,爵柱纹饰则在青褐间透着金属光泽,层次分明得像从考古现场刚运回来的珍品。
傍晚六点,最后一层混合浆(孔雀石 25%+ 褐铁矿 10%)干燥完成。江寻推着便携式锈层检测仪过来,探头贴近爵腹底部时,屏幕上跳出一串数据:碱式碳酸铜含量 72%,硫化铜分布密度 0.8 个 \/mm2,氧化亚铜底层厚度 0.015mm—— 与博物馆提供的战国青铜爵样本数据对比,匹配度高达 96%。“连最难模拟的‘层间过渡色’都对了。” 他忍不住惊叹,检测仪的图像显示,青、褐、红三层锈自然交融,没有人工涂覆的生硬边界。
沈墨心伸手轻轻拂过爵身,锈层没有簌簌掉渣,指尖能摸到锈下铜胎的细微起伏 —— 那是古代范铸留下的 “呼吸感”。“这才是‘古法内核’。” 她看着江寻,眼里带着明显的笑意,“不是靠数据堆出来的完美,是数据帮手工找到了‘古味’的准头。” 江寻点头,把检测报告打印出来,和之前的铸造参数、模拟数据订在一起,封面上写着 “战国青铜爵(仿)工艺档案”。
实验室的灯慢慢亮起来,青铜爵被放在铺着黑色丝绒的展示台上,灯光从斜上方打下来,锈层的光泽随角度变化:正面看是深沉的青绿,侧着看则泛着褐红的珠光,爵腹底部的硫化铜斑点像星星一样稀疏分布,完全看不出是现代仿制的。江寻看着屏幕上的完整工艺链图 —— 从 AI 建模到手工蜡模,从数字模拟到物理浇筑,再到数据化做旧,每个环节都打着 “数字 - 物理闭环” 的标记。
“接下来就是等‘收藏家’那边的消息了?” 沈墨心收拾着实验台,突然想起什么,“不过昨天联系原料供应商时,他们说最近有点‘麻烦’,可能下次供货要延迟。” 江寻刚关掉检测仪的手顿了顿,心里莫名掠过一丝不安 —— 供应商的 “麻烦”,会不会和之前隐约听到的 “莉莉在盯着原料” 的消息有关?但看着眼前的青铜爵,他很快压下疑虑:“先不管这些,至少我们把最难的一步做完了。”
夜色渐深,实验室里只剩下展示台上的青铜爵,在灯光下静静散发着 “千年古物” 的气息。那层由数据和手工共同打造的锈色,不仅骗过了检测仪,更像是为这尊现代青铜胚,真正注入了属于战国时期的 “灵魂”。而 “跨界攻坚” 的成功,也让江寻和沈墨心的协作,从 “专业尊重” 变成了无需多言的默契 —— 只是他们都没意识到,一场针对这尊青铜爵的危机,已经在暗处慢慢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