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李默主导的内阁会议落下帷幕,书记员迅速整理好会议纪要,马不停蹄地送往宫中,呈给崇祯皇帝御览。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大明各地呈现出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
翁之琪肩负重任,带领着大量俘虏以及从内地精心选派的官员,同时押送着粮草弹药,浩浩荡荡地返回西域。
这些官员将为西域带去先进的管理经验,俘虏们则会参与到当地的建设中,而充足的粮草弹药是巩固西域局势的保障。
与此同时,在南方,江西、南直隶和浙江等地积极响应移民计划,大批无地农民、乞丐以及罪犯,在官府的组织下,踏上前往蒙古草原的路途。
他们怀揣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如星星之火,将在蒙古草原上点燃新的希望,为土默特部的建城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北方新收复的疆土也在休养生息,尽管曾经遭受战火的创伤,但在官府与百姓的共同努力下,正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
农田里重新播下希望的种子,道路与房屋在人们的辛勤劳作中得以修复重建,处处洋溢着复苏的气息。
而此时的李默,已然出现在南京龙江造船厂。
他身着便服,步伐稳健,眼神中透着对新式战舰的期待与关切。
在造船厂负责人的陪同下,李默仔细参观着仿制的盖伦战舰。这艘战舰高大雄伟,船身线条流畅,彰显着大明卓越的造船工艺。
李默时而驻足凝视,时而询问细节,对每一处设计与构造都不放过。当他来到摆放6磅舰炮的位置时,目光瞬间被吸引。
这门舰炮炮身黝黑发亮,炮管修长,彰显着一种威严的力量感。
造船厂负责人赶忙上前介绍:“首辅大人,这便是我们仿制的6磅舰炮,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良,性能已十分稳定。它的射程、精准度都较之前有了很大提升,能在海战中对敌方战舰造成巨大威胁。”
李默微微点头,伸手轻轻触摸着炮身,感受着那冰冷而坚实的质感,询问道:“这舰炮的射速如何?在连续发射后,炮身的散热情况怎样?”
负责人连忙回应:“首辅大人,经过测试,熟练炮手操作下,每分钟能发射两到三发炮弹。我们在炮身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散热问题,即便连续发射,也能保持良好的作战状态。”
李默听后,露出满意的神情:“海战之中,火力与稳定性至关重要,你们做得很好。”
结束在南京对新式战舰的参观后,李默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扬州兵器装备研究院。
刚踏入研究院,他便直奔主题,迫不及待地要检验这里的最新研究成果。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火箭弹,这是一款专为对付骑兵设计的秘密武器,能一次性发射三十五枚爆炸弹头,射程可达100米。
看着眼前排列整齐的火箭弹,李默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紧接着,李默将目光投向经过多次重新设计、改良的连发火铳。
这是一款凝聚着研究院无数心血的武器,采用水冷系统,已然具备重机枪的雏形,如今终于定型,即将投入到明年对清军的实战中。
若能通过实战检验,它还将在海战中发挥巨大作用。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这两款武器的性能,李默来到校场。
随着一声声令下,火箭弹如流星般呼啸而出,准确地击中目标,爆炸声响彻云霄,强大的冲击力让在场众人都为之震撼。
李默看着火箭弹试射后在目标区域炸起的阵阵硝烟,眼神中满是惊喜与赞赏,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
他快步走到负责火箭弹研发的工匠团队面前,兴奋地说道:
“这火箭弹的研发成果,简直超乎我的想象!一次性能够发射三十五枚爆炸弹头,如此密集的火力,在战场上足以对骑兵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100米的射程,恰到好处,正好能在骑兵发起冲锋的有效距离内,给予他们迎头痛击。”
“你们巧妙地将多枚弹头整合在一处,实现同时发射,这不仅大大提升了打击效率,更能在瞬间制造出强大的杀伤范围。面对敌方大规模的骑兵冲锋,这无疑是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而且,从刚才试射的精准度来看,你们在火箭弹的瞄准与导向设计上,下了不少功夫。能够如此准确地击中目标,这对于实战应用来说,至关重要。”
“这一成果,是你们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为我大明军队增添了一件克敌制胜的法宝。在未来与清军以及其他潜在敌人的对抗中,它必将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改变战场上的力量对比。”
李默拍了拍其中一位工匠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继续保持这种钻研精神,相信你们日后还能创造出更多令人惊叹的武器装备,为大明的复兴立下不朽功勋!”
随后,连发火铳也开始试射,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倾泻而出,展现出强大的火力压制能力。
另外,研究院还展示了一种新型的地雷。这种地雷构造巧妙,触发方式多样,不仅可以通过踩踏引爆,还能设置成拉发或定时引爆。
李默对其安全性和实用性进行了深入询问,他意识到,地雷在防御作战中能成为阻碍敌人行动的有力武器,特别是在边境防线或重要战略要地的布置,能给敌方造成意想不到的打击。
最后,李默关注到一款刚刚研发出来的信号枪。
在战场上,及时准确的通讯至关重要,这款信号枪可以发射出不同颜色和图案的信号弹,用于传递各种信息。
李默了解到它的有效射程和信号辨识度后,对其在军队通讯中的应用前景表示看好,认为它能大大提升军队在作战中的协同配合能力。
每参观完一款武器,李默都会与研究员们深入交流,询问研发过程中的困难与解决方案,鼓励他们继续钻研创新,为大明打造更多精良的武器装备,助力大明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稳固发展。
李默看着眼前令人满意的测试结果,不禁面露笑容,对研究院的工匠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诸位的心血与努力,大明不会忘记!今年的优秀工匠和研究员,都将有机会进京,接受陛下的亲自嘉奖,并且会刊登在报纸首页,让天下人都知晓你们的功绩!”
话音刚落,研究院内所有工匠齐声呐喊、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