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 · “米利厄斯”号驱逐舰(ddG-69) · 南海封锁线前沿
舰长威廉姆斯紧盯着战术态势图,他的“伯克级”驱逐舰如同一个孤独的骑士,巡弋在由“林肯”号航母战斗群构成的封锁链的最外缘。他的任务是利用“宙斯盾”系统的远程探测能力,为整个舰队提供对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的早期预警。
“报告舰长,‘林肯’号通报,卫星侦测到中国西部某地有异常热源信号,疑似导弹发射井开启。” 雷达官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全员一级战备!‘宙斯盾’系统转入bmd(弹道导弹防御)模式!所有‘标准-6’待命!” 威廉姆斯立刻下令,手心微微出汗。他知道,自己这艘舰,可能是整个舰队面对那个传说中“无法拦截”的武器的第一道,也可能是最后一道屏障。
中国西北 · 地下发射井
巨大的dF-17高超音速导弹在浓密的蒸汽中缓缓升起,其乘波体弹头在高原的阳光下反射着冷冽的金属光泽。与往常不同的是,此次弹头并未采用常规高爆装药,而是换装了一根长达数米、由极端高密度钨合金制成的动能穿甲弹芯——“钨芯长矛”。它的使命不是大面积杀伤,而是极致穿透。
“目标坐标装订完毕,‘林肯’号航母战斗群指挥中心。”
“特殊侵彻模式激活。”
“发射!”
大地震颤,导弹尾部喷出炽烈的火焰,dF-17冲天而起,迅速消失在云端。
“米利厄斯”号舰桥
“雷达捕获!高空高速目标!数量1!轨迹……上帝,这不是普通弹道!它在滑翔变轨!是dF-17!” 雷达官的尖叫充满了恐惧。
“自动交战系统接管!‘标准-6’发射!齐射四枚!” 威廉姆斯吼道。
四枚拦截导弹呼啸升空,扑向计算中的拦截点。
高空战场
dF-17的乘波体弹头开始了它的“死亡之舞”。它并非沿固定抛物线飞行,而是在临近空间进行剧烈且不可预测的横向机动,轻松避开了前两枚“标准-6”的拦截包线。
第三枚“标准-6”凭借更近的距离,勉强撞入了目标区域,近炸引信引爆了战斗部,破片云笼罩了dF-17。
“命中!” “米利厄斯”号上爆发出一阵短暂的欢呼。
但欢呼声戛然而止。
雷达屏幕上,那个致命的光点只是短暂地模糊了一下,随后再次出现,速度几乎未减!它表面的特种耐高温复合材料扛住了破片杀伤,核心的“钨芯长矛”完好无损。
第四枚“标准-6”同样徒劳无功。
“它……它冲过来了!目标……目标是‘林肯’号!”
美国海军 · “亚伯拉罕·林肯”号核动力航母(cVN-72)
舰队防空指挥官看着dF-17以超过10马赫的终极速度,如同陨石般穿透层层拦截,绝望地启动了最后一道防线:“启动‘海拉姆’近防系统!全舰规避机动!”
但一切都太晚了。
dF-17在最后阶段进行了最后一次微小的弹道调整,放弃了攻击庞大的飞行甲板或舰岛,而是如同外科手术般,精准地指向了航母水线以下、装甲最厚重、也是最为致命的区域——核反应堆舱和弹药库所在的舰体核心!
那根沉重的钨合金长矛,在末端火箭助推器的最后一次加速下,以无可比拟的动能,直接凿穿了航母数层高强度特种钢甲板!
砰——!!!
一声沉闷却深入舰体骨髓的巨响传来,并非剧烈的爆炸,而是极致穿透带来的结构撕裂声。
“钨芯长矛”一路向下,摧枯拉朽般地穿透了舰体中部,最终精准地贯入了航母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
灾难降临
核泄漏:反应堆核心被物理破坏,高放射性冷却剂瞬间喷涌而出,随着舰体破口涌入海洋,并在舰内弥漫。
能量中断:核心动力丧失,庞大的航母速度骤减,所有电磁弹射器和大部分系统瞬间停电。
结构重创:巨大的贯穿伤严重破坏了舰体的结构完整性,海水疯狂涌入。
次级灾难:虽然没有直接引爆弹药库,但破损的线路、泄漏的燃料和放射性物质,使得火灾和二次爆炸的风险急剧升高。
“林肯”号这头巨兽,在短短一分钟内,就被一枚“小小的”导弹彻底“斩首”,从海上的霸权象征,变成了漂浮的、充满辐射的钢铁棺材和灾难现场。损管警报凄厉地响彻全舰,水兵们在黑暗、浓烟和致命的辐射中疯狂奔跑、绝望地试图控制局势。
“米利厄斯”号舰桥
威廉姆斯舰长和他的船员们,通过光学设备亲眼目睹了这令人灵魂战栗的一幕。他们看到“林肯”号冒起的不是冲天的火球,而是诡异的蒸汽和烟雾,舰体已经开始明显的倾斜。
通讯频道里充满了“林肯”号发出的、语无伦次的灾难报告和求救信号,其中夹杂着“反应堆”、“辐射”、“弃舰”等令人毛骨悚然的词语。
无线电静默被彻底打破,恐慌如同病毒般沿着封锁线急速蔓延。所有美军舰艇都收到了那条令人难以置信的电文:
“‘林肯’号遭重创,丧失动力,核泄漏!重复,‘林肯’号遭重创!”
威廉姆斯瘫坐在舰长椅上,面无血色。他明白了,这根本不是一场对等的海战。这是一种来自更高维度的打击,一种他们无法理解、也无法防御的毁灭方式。航母战斗群,美国全球霸权的核心支柱,在“钨芯长矛”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那道旨在封锁中国的“铁幕”,被一根来自东方的、超高速的钨合金长矛,彻底洞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