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号航母 东海 09:17
苏兰舰长的咖啡杯突然悬停在半空。前一秒还井然有序的飞行甲板,此刻如同被无形巨手按下了暂停键。电磁弹射器的轨道上,一架歼-15战机刚加速到100节就猛然刹停,飞行员被重重压在座椅上,鼻血喷在头盔面罩上。
全舰灯光熄灭了三秒,应急照明亮起时,苏兰已经冲到了舰桥窗前。眼前的景象让她胃部抽搐——四架满载弹药的舰载机歪斜地卡在弹射轨道上,地勤人员像无头蚂蚁般乱窜;升降机停在中途,露出黑洞洞的机库;最可怕的是近防系统的火控雷达全部死机,屏幕上代表敌方导弹的红色三角正快速逼近。
报告损伤!苏兰的声音像冰刀劈开混乱。
全舰电子系统遭受Emp攻击!电子战军官的额头抵着显示器,仿佛这样能让它重新工作,电磁弹射器、拦阻索、弹药升降机全部瘫痪!
苏兰抓起望远镜。海平线上,日本出云号直升机航母的轮廓隐约可见,但它不可能是Emp源头——这种规模的电磁脉冲需要兆吨级核爆或...
第二波导弹来袭!作战官盯着刚刚重启的雷达屏,12枚,方位095,速度3马赫!
苏兰的指甲掐进掌心。没有近防系统,福建号就是漂浮的靶子。她看向甲板上那些价值数十亿的战机,突然想起父亲——老潜艇兵常说的机械永远比电子可靠。
铁锚预案!她下令,切换全机械备份系统!
______
飞行甲板 09:29
机电长王大川的扳手砸在卡死的液压阀上,溅出火星。他身后,三十名水兵正用最原始的方式拉动钢索——像纤夫拖船那样,硬是把一架歼-15拖到了起飞位。
再来!一!二!嘿哟!
汗水浸透了大川的防火服。这套1950年代设计的应急滑轮组从未在实战中用过,现在却成了救命稻草。当战机被拉到轨道尽头时,他注意到甲板焊缝处有奇怪的焦痕——不是普通的电弧灼烧,而是精确的蕨类植物状纹路。
这他娘像广岛...大川的学徒嘀咕道。年轻人不该知道1945年原子弹受害者衣物上的灼痕图案,但他玩过太多战争游戏。
大川的无线电突然滋滋响起:机电长!左舷电路板烧毁了,但损伤样式不对劲!
在左舷配电室,大川用手机拍下电路板的灼痕。AI识别软件显示匹配结果:1945年纳粹武器实验档案中的钍-228辐射残留特征。这个结果让他差点摔掉手机——钍-228的半衰期只有1.9年,除非...有人最近在制造它。
______
舰岛指挥室 09:45
不是日本人。电子战军官递给苏兰一份频谱图,Emp脉冲调制方式与美日技术标准不符,而且...
他调出一段音频。杂音中,有个机械女声在用德语倒数:drei...zwei...eins...
苏兰的德语足够听出这是倒计时。更诡异的是频谱分析——每隔7.83秒就出现一个精确脉冲,恰好是人类大脑a波的频率。她想起神经科学课上教授说过:这个频率能诱发不安和攻击性。
坐标解析出来了吗?
指向东经128.45度,北纬26.7度。军官咽了口唾沫,二战日军伊-400潜艇基地遗址...但声呐显示那里现在有个巨型人工结构。
苏兰刚想追问,全舰灯光再次闪烁。第二波Emp即将来袭的预警让所有人僵住——再来一次,连机械备份系统都会完蛋。
舰长!我有办法!一个扎马尾的女兵突然冲进指挥室。苏兰认出她是电子部门的00后技术员林小雨,平时总爱拆装家电当消遣。
厨房有十二台微波炉,小雨语速飞快,它们的磁控管可以改装成法拉第笼!能保护核心控制系统!
苏兰盯着这个比自己小二十岁的姑娘,想起阿波罗13号宇航员用袜子改造二氧化碳过滤器的故事。绝境中,往往是最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能创造奇迹。
去办。她下令,全舰微波炉任你调用。
______
右舷通道 10:03
林小雨的团队像抢劫般搜刮着每个厨房。磁控管堆成小山,她正用绝缘胶带把它们缠成环状阵列。这法子来自某篇被学术圈嗤之以鼻的论文,此刻却可能拯救价值数百亿的航母。
小雨!脉冲30秒后到达!同伴盯着示波器尖叫。
最后一个磁控管就位时,小雨按下了自制开关。十二个环形磁场叠加形成的屏障,恰好在Emp冲击波抵达瞬间完成闭合。指挥室的屏幕剧烈闪烁后,竟然保持了运行。
成功了!欢呼声在通道回荡。
但小雨没空庆祝。她的手机收到条奇怪短信——父亲发来的1945年祖父日记照片,上面记载着伊-400潜艇搭载的特殊容器,会发出使电子设备失效的蓝光...
而此刻,福建号声呐屏幕上,那个海底巨型结构正闪烁着微弱的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