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小时的准备时间,就像被压缩得紧紧的饼干一样,让人感到无比紧张。每一秒都像是被拉长了,而每一刻都充满了未知和压力。
然而,“堡垒”却展现出了它高效的一面。在承诺给“北风”的抚恤和首批紧急补给(主要是药品和弹药)方面,它没有丝毫拖延。仅仅二十四小时内,这些物资就通过隐秘渠道送达了“北风”手中。这一迅速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风”因伤亡而激荡的情绪。
当鲨鱼带着“联合猎杀幽灵基地”的计划草案再次找到“冰刃”时,这位“北风”的女队长默默地看着那份计划,许久都没有说话。
深入死亡走廊腹地,主动攻击“幽灵”的巢穴……这无疑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任务,其风险比之前在边缘地带的阻击要高上十倍不止!这简直就是虎口拔牙,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你们‘堡垒’还真是……看得起我们。”过了好一会儿,“冰刃”终于抬起眼睛,她的目光复杂地落在鲨鱼身上,语气让人难以捉摸,不知道是在嘲讽还是在表达其他的意思。
“风险与收益并存。”鲨鱼平静地回答,“拔掉这颗钉子,不仅能重创‘幽灵’,极大缓解我们正面承受的压力,也能缴获对方可能存在的更多情报和装备。而且,‘堡垒’会提供远程火力支援和技术辅助。”
“冰刃”的目光在计划书上那条“由‘矛头’小队负责协同与引导”的条款上停留了片刻,又看了看站在鲨鱼身后,虽然稚嫩但眼神坚定的一鸣,以及如同山岳般沉稳的“岩石”和冷静的“夜莺”。
她想起了峡谷中倒下的“灰鼠”,想起了其他兄弟流淌的鲜血,想起了“方舟”带给这片土地的无尽伤痛。
“干!”最终,她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带着破釜沉舟的狠厉,“但丑话说在前面,如果让我们发现这是送死的陷阱,或者‘堡垒’的支援不到位……我第一个先毙了你们!”
联合行动,就在这种充满火药味的“共识”下达成。
接下来的二十四小时,是更加紧张的战前准备。双方共享了关于死亡走廊腹地、特别是目标区域已知的所有情报——辐射强度、变异生物分布、可能存在的天然陷阱、以及“幽灵”部队巡逻队的大致活动规律。
“北风”派出了他们最精锐的十五名战士,由“冰刃”亲自带队,加上“矛头”小队四人,组成了一支十九人的联合突击队。装备方面,除了各自的常规武器,“北风”战士携带了大量的爆破物和应付辐射环境的防护装备;“矛头”小队则携带了改进后的抗干扰通讯设备、用于引导炮火的激光指示仪、以及“夜莺”的各种电子战工具。
四十八小时一到,联合突击队便如同利剑出鞘,再次一头扎进了危机四伏的“死亡走廊”,这一次,他们的目标直指走廊的最深处,那片被称为“腐朽之心”的强辐射区。
越是深入,环境越是恶劣。空气中的辐射指数不断攀升,即使穿着防护服,也能感受到那种无形的侵蚀。周围的植被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片大片色彩诡异、形态扭曲的结晶状物质和冒着气泡的泥沼。光线昏暗,仿佛连阳光都被这里的污秽所吞噬。时不时能听到远处传来令人毛骨悚然的、不属于任何已知生物的嚎叫。
“跟紧我的脚步,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可能致命。”“冰刃”压低声音警告,她和她手下的“北风”战士对这里显然更为熟悉,带领着队伍在危险的环境中艰难穿行,避开一个个散发着恶臭的辐射泥潭和看似坚固、实则脆弱的结晶地面。
有几次,他们险些与游荡的小股变异生物遭遇,都被经验丰富的“北风”战士用冷兵器或微声武器悄无声息地解决掉了。
经过两天两夜几乎不眠不休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接近了目标区域。根据情报和“夜莺”捕捉到的微弱异常信号,那个疑似“幽灵”基地的地点,应该就在前方一个被巨大、扭曲的金属残骸(疑似旧时代飞行器坠毁后形成)所半包围的山谷内。
“夜莺”放飞了微型静音无人机,进行最后的侦察。传回来的画面令人心悸:山谷入口处有经过巧妙伪装的感应器和自动武器平台;山谷内部,依托着巨大的金属残骸和山体,搭建起了数个低矮的、覆盖着伪装网的建筑,隐约可以看到天线和能源装置;至少有二十名以上的“幽灵”士兵在基地内外活动,戒备森严。
“确认目标,‘幽灵’前进基地。防御等级……很高。”“夜莺”汇总了侦察信息,语气凝重。
“冰刃”看着无人机传回的画面,眼中寒光闪烁:“终于找到这群老鼠的窝了!鲨鱼,怎么打?”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鲨鱼身上。这场联合猎杀行动,即将正式展开。他们如同潜行到狼巢边的猎人,接下来每一步,都关乎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