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那座破破烂烂的墙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拍照呀?”五岁的悠悠踮着脚尖,指着远处高耸的牌坊,阳光下大三巴的巴洛克雕刻泛着温暖的米黄色,层层叠叠的浮雕里,天使、花朵和贝壳仿佛在诉说着秘密。
奶奶蹲下身子,把悠悠的遮阳帽往后推了推:“这可不是普通的墙,它叫大三巴牌坊,以前是一座超级大的教堂的一部分呢。”说着,奶奶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本旧旧的画册,泛黄的纸页上印着教堂完整时的模样,尖顶直插云霄,比现在的牌坊足足高出好几倍。
悠悠瞪圆了眼睛,手指轻轻划过画册:“哇!像童话里的城堡!它怎么变成现在这样啦?”
这时,旁边戴着导游旗的姐姐笑着接过话:“小朋友,这要从四百多年前说起啦!当时葡萄牙的传教士来到澳门,建起了圣保禄大教堂,用最好的石头和最巧的工匠,花了三十多年才修好。那时候,教堂里有会唱歌的管风琴,还有好多漂亮的画像。”
突然,人群中传来“咔嚓”一声脆响。悠悠扭头看见一个背着画板的老爷爷不小心撞倒了小摊贩的糖水摊,褐色的糖水洒在大三巴脚下的石板路上。老爷爷慌慌张张地道歉,手忙脚乱地掏口袋里的纸巾。
“没关系没关系!”卖糖水的阿婆摆了摆手,皱纹里都是笑意,“您是来画大三巴的吧?我小时候,也有好多画家对着它发呆呢。”她舀起一勺新煮好的红豆沙,递给眼眶泛红的老爷爷,“尝尝看,甜着呢!”
悠悠扯了扯奶奶的衣角:“奶奶,大三巴还没讲完呢!它到底怎么破掉的呀?”
奶奶摸了摸她的头:“别急。那是在1835年的一天,教堂里突然着了大火。风特别大,火苗‘呼呼’地往上窜,把整座教堂都吞没了。好多人拼命救火,可是火实在太大,最后只留下了前面这堵墙。”
“好可惜啊......”悠悠撅起嘴巴。
“不过这堵墙可坚强啦!”导游姐姐指着墙上的浮雕,“你看这个十字架,还有这些圣经故事的雕刻,都被大火烧过,却还是好好地留到现在。后来大家发现,这堵墙特别像中国传统的牌坊,就叫它大三巴牌坊了。”
说话间,天空突然飘来乌云,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下来。众人慌忙躲进旁边的小店,悠悠却看见刚才的老爷爷还站在雨里,用身体护着画架上未完成的大三巴。
“爷爷会感冒的!”悠悠挣脱奶奶的手,冲进雨里,把自己的小伞举到老爷爷头顶。这时,卖糖水的阿婆也举着油纸伞跑过来,三个人挤在小小的伞下,看着雨幕中的大三巴。
“小朋友,你知道吗?”老爷爷擦掉眼镜上的水珠,“我小时候,爷爷常带我来这里。他说,大三巴就像一位不会说话的老爷爷,把澳门的故事都刻在身上。现在我也想把这些故事画下来,告诉更多的人。”
雨渐渐停了,阳光重新洒在大三巴上,墙壁上的水珠折射出七彩光芒。悠悠突然发现,墙壁凹陷的纹路里长出了嫩绿的小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晃。
“奶奶,小草也喜欢大三巴对不对?”悠悠蹲下来,仔细观察着顽强的小草。
奶奶笑着点头:“是啊,就像澳门的人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像这堵墙和小草一样,一直在这里,把温暖和故事传递下去。”
这时,卖糖水的阿婆端来几碗冒着热气的姜汁撞奶:“快来尝尝!雨停了,大三巴又要换新衣裳啦!”
悠悠捧着滑溜溜的奶碗,看着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大三巴,忽然觉得,这座古老的墙壁一点也不破破烂烂的。它就像一本永远翻不完的大书,每一道裂缝、每一块石头,都藏着说不完的故事,还有数不清的、像糖水一样甜甜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