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朱由检登基以来,确确实实为底层百姓做了不少实事。清丈田亩、阶梯加税、整顿驿站、乃至为底层吏员加薪考核,这一系列举措的初衷,无不是想让这个帝国喘口气,让最基层的黎民苍生能负担稍减。

然而,理想的光辉之下,总有现实投下的阴影。

那一项沿袭自前朝的劳役与力役制度,并未被他废除。这便如同在已然减轻的赋税枷锁旁,留下了一道未曾解开、且更为灵活的绳索。这道绳索,恰恰给了最贴近百姓的底层吏员们一层可供运作的权力空间。

尽管吏员工资改革与严格考核已全面铺开,绝大多数吏员为了保住这来之不易的“铁饭碗”,行为举止确实收敛了许多,不敢再如以往那般明目张胆,横征暴敛。面上看去,风气为之一新。

但人心,终究是禁不起考验的。

当合法的收入触顶,而手中的微末权力依然能换来真金白银时,诱惑便悄然滋生。

“皇爷远在京城,只要事情做得不过火,不闹出民变,谁会深究?”——这样的念头,难免在一些吏员的心中盘旋。

他们不再大规模地强征暴敛,却可能在派役的“技巧”上做文章:将轻省或就近的差事留给那些暗中打点过的殷实人家;而将那些路途遥远、耗时费力且全无油水的苦役,摊派到无权无势、不懂“规矩”的贫苦农户头上。

这便是现实,无奈却又无比真实。一套再好的制度,自上而下推行时,也难免在执行的细微处,被人性的幽暗面所侵蚀。

朱由检或许能框定天下的宏图,却难以规训每一个执行者内心深处的私欲。这微小的偏差,如同白袍上的墨点,虽不致命,却终究是一种无法忽视的瑕疵,无声地消耗着朝廷艰难重建的公信力。

暖阁内,

“毕爱卿,”朱由检手指无意识地敲着御案,问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足以难倒当世任何一位经济大家的问题,“如今大明天下,市面上究竟流通着多少白银?又有多少铜钱在百姓商贾手中周转?”

他顿了顿,像是想起什么,带着几分自嘲与嫌恶摆了摆手,补充道:“至于宝钞……算了,不提也罢。”

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却道尽了明朝货币体系数十年来的尴尬与崩溃。曾经被太祖朱元璋定为法定货币的大明宝钞,如今已形同废纸,彻底失去了货币职能,沦为历史的一个失败注脚。

毕自严闻言,花白的眉毛立刻紧紧锁在了一起,脸上露出了比面对复杂财政报表时更加凝重的神色。他深深一躬,声音带着十足的谨慎与为难:“陛下……您此问,实是触及了我大明钱法之根本,亦是臣……臣日夜忧思却难以精确把握的难题。”

他稍作沉吟,整理思绪,开始详细剖析这团迷雾:“若说白银……自隆庆年间开海禁,泰西诸国商船纷至沓来,我朝丝绸、瓷器、茶叶远销海外,每年流入之白银,据臣与海关部粗略估算,恐在数百万两至千万两之间。历数十年积累,加之国内滇银等旧矿所出,臣斗胆揣测,天下流通之白银,总数或在三亿至五亿两之谱。”

他特意强调了“揣测”与“谱”,因为这完全是根据贸易逆差和产量的估算,无人能真正统计那散布在无数官仓、地窖、商号与民间的银两。

“然,”毕自严话锋一转,道出了关键弊病,“白银虽多,却如同水银泻地,分布极不均匀!东南沿海,商贾云集,白银充栋;而西北内陆,民间交易仍多以布帛、粮食乃至实物相易,得银不易。此乃‘银荒’与‘银滞’并存之怪象。”

说完白银,他的语气更加沉重:“至于铜钱……其混乱更甚于白银。各地铸钱,工艺、成色、重量皆有差异,官铸之‘崇祯通宝’推行未久,而前朝如‘万历通宝’、‘嘉靖通宝’,乃至更早的制钱仍在混杂流通。更有甚者,私铸之恶钱、劣钱充斥市面,百姓深受其害,交易之时,往往因钱币成色争执不休。”

他最终无奈地总结道:“陛下,恕臣无能,铜钱之数,实如恒河沙数,根本无法稽考。臣只能言,钱法混乱,劣币驱逐良币,已是民间商贸一大痼疾。”

面对日益复杂的货币形势,朱由检手指轻敲御案,沉吟片刻,缓缓开口:

“嗯……爱卿啊,朕有个想法……”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随后继续说道:“如今市面上铜钱杂乱,官铸、私铸、前朝旧钱混杂难辨,轻重成色不一,百姓交易不便,奸吏更易从中渔利。朕思忖,既然太仓库银尚算充裕,是否可由朝廷出面,以白银作本,将那市面流通的各类铜钱,尤其是那些轻薄劣质的小钱、恶钱,按一定的‘良劣比率’回收上来?”

“待将这些杂钱、恶钱尽数收集回炉,再由朝廷统一鼓铸,发行分量足、成色佳、形制划一的新钱! 如此,一则能整肃钱法,便利民生;二则能将那藏于民间的铜料收回国有,弥补铸钱原料之不足;三则……或许还能借此小有盈余,略补国用。毕爱卿,你觉得此策可行否?”

毕自严听完皇帝的构想,心中顿时翻江倒海。他深知钱法关乎国计民生,牵一发而动全身。他深吸一口气,恭敬而恳切地回应:“陛下圣虑,直指钱法积弊,臣钦佩不已。以白银为母,收兑劣钱,重铸新钱,确是整顿钱法、造福黎民的一剂良方。 然而……此事体大,其中关节甚多,若处置稍有不当,恐生事端。”

他稍作停顿,条分缕析地陈明利害:

“其一,收兑比率如何定?市面铜钱种类繁多,洪武、永乐、宣德等前朝制钱,乃至唐宋旧钱,其重量、成色、市价各异。若官方收兑之价过低,则百姓不愿兑换,新制难以推行;若收兑价过高,朝廷亏损太大,内帑与太仓恐怕难以承受。例如嘉靖年间,就曾因钱法不通,民间滥恶钱币竟至六七十文才当银一分。”

“其二,新钱铸造需时日与巨资。重铸全国之钱,需重开各省多处铸局,所需工匠、物料、燃料皆是庞大开支。且须严防工匠借机私铸,再添新乱。嘉靖朝铸钱时,为防私铸,曾提高工艺铸出火漆、镟边、金背等钱,此法或可借鉴,然成本亦随之增加。”

“其三,最忌者,乃‘劣币驱逐良币’之局重演。 若新钱铸工精良、足重足色,而民间仍有大量私铸恶钱流通,奸商必囤积新钱,或将之熔铸为器牟利,而将劣币投入市场。届时,恐良币尽敛,市面仍是恶钱当道,陛下一番苦心便付诸东流了。万历年间虽大力铸钱,然私铸依然猖獗,便是前车之鉴。”

毕自严最后总结道,语气沉重:“陛下,钱法之弊,积重难返。 非仅靠一次收兑重铸便能根除。此举若行,必须辅以雷霆手段,严厉禁绝私铸,并确保新钱源源不断,足以满足市面所需,方能奏效。此乃一项艰巨无比之业,恳请陛下深思,预做万全准备。”

朱由检听完毕自严关于钱法混乱的剖析,并未气馁,反而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他身体微微前倾,追问到:“既然铜钱如此杂乱,那爱卿告诉朕,如今市面上,哪一种铜钱最是坚挺,最为百姓商贾所信,最能保值?”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寻找混乱市场中的“硬通货”标杆。

毕自严对此了然于胸,几乎不假思索便答道:“回陛下,若论信誉最着、价值最稳者,首推 ‘金背钱’与 ‘火漆钱’。”

他见皇帝面露探询之色,便详细解释道:“所谓‘金背钱’,乃是嘉靖朝所铸,其钱币边缘经精工打磨,色泽金黄如金,故得此名。而‘火漆钱’则多为万历朝所出,其钱体黝黑光亮,质地紧密。

此二种钱币,因其铜质精良、铸造工艺精湛、分量十足,一文便可当普通劣质小钱二三文之用,在市面上极受认可,几乎可作为白银的辅币进行大宗交易。”

“此外,”毕自严补充道,“前朝如永乐、宣德年间的官铸制钱,因其铸造严谨,铜色温润,在民间亦有颇佳声誉,价值远超当下私铸之恶钱。”

朱由检听完毕自严的分析,心知这积弊数十年的钱法乱局,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根治。他压下心中急于求成的念头,采取了更为务实和渐进的态度。

“朕明白了,此事确非一蹴而可就。” 他缓缓开口,目光沉静,“那么,便依此策,循序渐进。首先,朕所铸的‘崇祯通宝’,其铜质、重量、工艺,必须符合乃至超越方才爱卿所言的‘金背’、‘火漆’等所有优质铜钱的标准! 要让我大明的子民拿到手里,一眼便能看出这是足值的好钱,心中愿意使用、愿意储存。”

他确立了新钱的质量标杆后,接着描绘了具体的推行步骤:“然后……我们不急。先从京城及周边开始,由户部设立官兑铺,明确告示,准许民间持‘金背钱’与‘火漆钱’这类良钱,按公平比率兑换我等新铸的‘崇祯通宝’。”

他的手指在御案上划过一个循环的轨迹,仿佛在模拟货币流通的轨迹:

“我们慢慢地、稳妥地,将这些沉淀在民间、被囤积起来的良钱收回来。再将它们熔铸重炼,化作更多、更精良的‘崇祯通宝’,再次投放于市。 如此循环往复,如同春雨润物,悄无声息地,让市面上的劣钱、恶钱自然减少,让朕的通宝,逐渐取代前朝旧钱,成为新的信誉标杆。”

这是一个以良币驱逐劣币的温和策略,核心在于通过建立新钱的绝对信誉,来逐步赢得市场。

毕自严闻言,仔细品味着皇帝的策略。

此策避开了强行收兑所有杂钱可能引发的剧烈动荡,选择从最具信誉的旧钱入手,阻力最小,也最能赢得民心。他深感陛下思虑之周详,遂深深一躬:“陛下圣明!此‘以质取胜,渐进替换’之策,实为老成谋国之道。 臣回去后,便立即会同工部钱法堂,拟定新钱之精确式样、重量与铜铅配比,并筹划于京城先行设立官兑铺之事宜,必使新钱品质卓然,不负陛下整饬钱法之决心!”

暖阁内,

方才商讨钱法的凝重气氛尚未完全散去,朱由检便已着眼于下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

他没有召见户部官员,而是直接传令带来了锦衣卫指挥使李若涟。这位执掌诏狱、令人闻风丧胆的皇帝亲军首领,悄无声息地步入暖阁,静候旨意。

朱由检没有多余的废话,他从袖中取出一枚颜色暗哑、边缘毛糙、字迹模糊的铜钱,指尖微一用力,将其“啪”地一声轻响,掷于李若涟身前的金砖地面上。

那劣钱在地上弹跳了几下,打着转,最终无力地躺倒,在光洁的地面上显得格外刺眼。

“捡起来,仔细瞧瞧。然后,给朕找到它的来源……”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朕要知道,是哪些不怕死的蠹虫,在挖我大明朝金融秩序的墙脚!是哪些无法无天的硕鼠,在吸食朕子民的血汗!这伙人,藏在何处,炉子开在哪座山里,银子又流进了谁的腰包——给朕一五一十,连根拔起!”

李若涟躬身,默然拾起那枚劣钱。他只稍一掂量,心中便已了然。这对于常年稽查百官的锦衣卫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证物”。

“这些人,既然证据确凿,胆敢动摇国本,便没有再审的必要了。”

“直接处理掉。” 他特意强调了范围,声音里不带丝毫感情,“男女老幼……所有。”

“臣,明白。”

“去吧。”

朱由检挥了挥手,终结了这次短暂的奏对。

“朕,只要结果。”

“是!”

趣趣阁推荐阅读:唐羽穿越成太子的小说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玄武裂天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从火凤凰开始的特种兵逍遥小憨婿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大乾憨婿大唐秦公子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奋斗在沙俄唐朝好地主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明左贞观俗人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从李元芳开始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大明:家妻上将军李世民:逆子!你怎么让她怀孕了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赘婿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朕真的不务正业大文豪公子凶猛丛林战神隋唐大猛士不明不清最强之军火商人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叶宁罗舞苏倾城小说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大召荣耀曹操的痞军师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逍遥暴君隋末绝品兵王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篮坛大流氓武炼巅峰开局召唤李儒与黄忠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水浒:灌口李二郎传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曹操刘备,那些美人是我的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
趣趣阁最新小说:大明工业导师大梁好声音穿越之乱世明君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双穿门,带着咱妈去历史做外交!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铸运天秦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穿越明末争霸大海在大唐苟活三国之从成曹穆开始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明末改革软饭硬吃?女帝夫君是苟王红楼:聚宝盆助我纳群芳穿越穆顺,三国第一肉盾大明执政官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成长之红颜助我我,刘协,三造大汉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大明:系统太毒舌,陛下受不了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玄黄十二域双界穿梭:此门入大虞杀手崇祯蓝鸮之恋春秋风云,我乃华夏第一谋士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大唐风流小厨师隋唐:家兄程咬金这就是你的宿命大明:我朱老三,解锁吕布模版!最后的一位将军我,天罗煞星,镇守人间五十年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别家皇帝追求长生,朕只求速死全球统一系统黑风寨主成帝路这个师爷很科学玉简在手,昭姐横穿三千界开局大秦小兵,我为始皇炼不死军白虎御唐:龙阙血鉴大唐长安秘物栈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汉末雄主:开局召唤华夏兵团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我长生不死愁啊大明第一战神大明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