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珩那点笨拙的“追妻”举动,虽然因为突如其来的危机而暂时中断,却没能逃过身边一群“有心人”的眼睛。
以林氏为首,加上祝姨娘、郭姨娘、二婶萧柳氏,甚至偶尔掺和进来的萧远山,组成了一个无形的“助攻”军团,开始各显神通。
林氏走的是温情路线。
她身子稍微爽利些,便时常叫苏晚晴过去说话,不再提让她和萧珩和好之类的话,只是絮絮叨叨地说着萧珩小时候的事。
“珩儿这孩子,从小性子就闷,像他爹。五岁时他父亲送了他一把小木剑,他喜欢得紧,晚上都要抱着睡,结果第二天发现剑穗掉了,愣是闷闷不乐了好几天,也不说,自己偷偷躲在后院那棵老槐树底下找……”林氏说着,眼里带着怀念的笑意,“他啊,心里在意什么,从来不说,只会笨笨地去做。”
苏晚晴安静地听着,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一个板着小脸、默默寻找心爱剑穗的小男孩形象,与如今那个冷面将领重叠在一起,心里某个角落微微软了一下。
祝姨娘和郭姨娘则负责创造“偶遇”机会。
比如,苏晚晴要去库房清点物资,祝姨娘就会“恰好”出现,说萧珩刚去那边巡查过,或许有什么需要交接的。
或者苏晚晴在河边清洗药材,郭姨娘就会“路过”,顺便提起萧珩刚才在附近练剑,夸一句“大少爷身手越发俊了”。
次数多了,苏晚晴也品过味来了,只觉得好笑又无奈。
二婶萧柳氏继续发挥她的特长,变着法子做好吃的,然后让萧珩去送。
这次不再是简单的点心,有时是炖得烂熟的鸡汤,有时是精心制作的肉脯,理由是“晚晴最近操劳,需要补补”。
萧珩依旧是那副面无表情的样子,放下食盒,说一句“二婶让送的”,然后要么迅速离开,要么就站在那儿,憋半天问一句:“营地里,还有什么缺的?”
苏晚晴从一开始的哭笑不得,到后来也习惯了,有时甚至会在他问完后,真的认真想想,列出几样营地需要的东西。
萧珩便会认真记下,第二天那些东西保准就能出现在物资清单上。
这倒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工作交流。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萧远山。
这位曾经位高权重的侯爷,如今大多时间在韬光养晦,偶尔会把萧珩叫去,名义上是询问营地事务,最后却总会拐弯抹角地提点几句。
“为将者,当知人善用,也要懂得体恤下属。晚晴那孩子,为你,为萧家,付出良多。于公,她是不可或缺的助力;于私……”萧远山看着儿子,意味深长地顿了顿,“莫要辜负,亦莫要……错过。”
萧珩每次从父亲那里出来,脸色都更加沉凝几分,看不出喜怒,但行事间,对苏晚晴的意见越发看重,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连萧猛等人都私下议论,头儿现在对苏姑娘,比对老侯爷当年还恭敬几分。
就连小小年纪的萧轻舞,也加入了“助攻”大军。
她如今是苏晚晴名副其实的小尾巴,更是坚定不移的“苏姐姐派”
。她会在萧珩来看望林氏时,故意大声说:“苏姐姐今天教我们认字,嗓子都有些哑了!”或者“苏姐姐昨天熬夜看账本,眼睛都红了!”
萧珩听着,从不说什么,但下次苏晚晴桌案上,可能就会多出一罐润喉的野蜂蜜,或者一盏更明亮的油灯。
这一切,苏晚晴都看在眼里。
她不是铁石心肠,萧珩的笨拙转变,周围人善意的小动作,都像涓涓细流,一点点浸润着她原本因为和离书而竖起的心防。
她依旧忙碌,专注于营地的建设和发展,但面对萧珩时,那层公事公办的外壳,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变薄了些。
偶尔,在只有两人的时候,她甚至会主动开口,说些与公务无关的话。
“听说你昨天带队巡山,遇到野猪群了?没人受伤吧?”
萧珩通常会愣一下,似乎没想到她会问这个,然后才简洁地回答:“没有。猎了两头,肉已经分下去了。”
很平常的对话,却让旁边偷偷观察的星瞳激动得在空中翻跟头,小声欢呼:“有进步!有进步!木头开窍了!”
这场由多方势力参与的、“拯救木头世子追妻大作战”,在太阳谷这个特殊的背景下,以一种略显混乱却又充满温情的方式,悄然进行着。
效果虽然缓慢,但似乎……真的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只是不知,那位被众人“算计”的当事人,何时才能真正捅破那层窗户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