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典礼的喧嚣与纷杂,如同退潮的海水,渐渐远去。鲜花、掌声、祝贺的话语,都被乔琳妥帖地收纳于心,然后轻轻合上。她需要一段绝对的安静,来厘清思绪,规划前路。
周正似乎深谙此道。他没有安排任何庆祝活动,只是在毕业典礼后的第二天,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几本乔琳正在翻阅的专业书籍,和她一起驱车远离市区,去了郊外山间一栋他早年租下的、环境清幽的小院。
小院坐落在半山腰,青砖灰瓦,古朴安静。推开门,是一个小小的庭院,种着些疏于打理却生机勃勃的花草,一棵老槐树亭亭如盖,洒下满地清凉的阴影。屋内陈设简单,但干净整洁,带着山间特有的清润气息。
“这里安静,适合想事情。”周正将她的行李放在靠窗的书桌旁,语气平常,“吃的我带了简单的食材,山里信号不太好,正好。”
乔琳站在窗边,望着远处层叠的山峦和山谷间缭绕的薄雾,深深吸了一口带着草木清香的空气。连日来的疲惫和喧嚣沉淀下来,体内青莲本源似乎也喜欢这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流转间更添一分悠然自得,让她紧绷的神经彻底松弛。
“很好。”她轻声道。
接下来的两天,生活节奏骤然慢了下来。大部分时间,乔琳都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着来自不同机构的邀请函和相关的资料。有的来自海外顶尖学府,提供丰厚的博士后职位和一流的研究平台;有的来自国内顶尖研究所,承诺独立的科研启动资金和团队支持。每一条路径都充满诱惑,也意味着不同的挑战与未来。
她看得很慢,很仔细。时而提笔在纸上罗列利弊,时而起身在院子里踱步思考。山间的日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她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周正很少打扰她。他会在固定的时间准备好简单的三餐,多是清淡的山野时蔬和易消化的粥饭,默默地放在她的桌边。其余时间,他或是坐在廊下看书,或是打理一下院中的花草,或是出门在山间小径散步,给予她完全独处的空间。
只有在傍晚,两人会一起坐在院子里,泡一壶清茶,看着夕阳将天边染成瑰丽的颜色,随意地聊上几句,内容可能与学术无关,只是山间的见闻,或是书中偶得的趣句。
在这种极致的宁静中,乔琳的思绪变得异常清晰。她审视着每一条道路,分析着自身的优势与短板,考量着长远的学术规划与……即将展开的新生活。她不再仅仅是一个孤身前行的学者,她的未来,将与周正紧密相连。
体内的青莲本源,在她深度思考时,如同最沉静的湖,映照着她所有纷繁的念头,帮助她剥离情绪干扰,直达问题核心。它无法告诉她该选哪条路,却能让她的决策过程更加清明、理智,忠于内心真正的追求。
这天深夜,她终于合上了最后一本资料。山间的月光明亮清冽,透过窗棂,如水银般泻满一地,无需点灯,室内也一片清辉。她走到院子里,站在那棵老槐树下,仰头望着夜空中的那轮明月。
周正听到动静,也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她的薄外套,轻轻披在她肩上。
“山里夜凉。”
“嗯。”乔琳拢了拢外套,目光依旧望着月亮,“我想好了。”
周正没有问“选哪个”,只是安静地站在她身侧,等待着。
“我决定接受国内的offer。”乔琳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那里的研究方向与我的长远规划更契合,平台也足够支撑我下一步的探索。而且……”她顿了顿,侧头看向他,月光下她的眼眸清澈而明亮,“这里,有你在。”
有家人,有牵挂,有她想要共同构建的未来。海外的发展或许更具诱惑,但扎根于这片土地,与身边之人并肩前行,对她而言,是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周正看着她,月光勾勒出她沉静而坚定的侧脸。他伸出手,轻轻握住了她微凉的手,掌心温暖。
“好。”他只回了一个字,却重若千钧,包含了全然的信任与支持。
清辉遍地,万籁俱寂。两人并肩立于月下,身影被拉得很长。未来的蓝图,已在这山间静谧的夜色中,悄然绘就了清晰的轮廓。
学术的玉阶依旧向上延伸,而生活的庭院,也将在彼此的守护下,愈发坚实温暖。前路漫漫,清辉引航,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