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递《自然》主刊,如同将一颗精心打磨的宝石投入深潭,激起的涟漪需要时间才能传回。乔琳并未空等,她深知学术之路如同逆水行舟。在等待审稿意见的这段相对“真空期”,她主动向吴院士请缨,希望能参与到团队正在筹备的一项国际联合研究项目的初期论证工作中。
这是一个涉及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与乔琳已有的研究方向既有交集,又拓展出全新的维度。吴院士欣然应允,将一部分基础文献梳理和可行性分析的任务交给了她。这既是信任,也是一次新的考验。
乔琳如同回到了博士初入课题时的状态,埋首于浩如烟海的文献之中。只是这一次,她的基础更扎实,视野更开阔,体内那株青莲本源提供的极致专注与清明思维,让她能够更快地抓住不同学科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潜在冲突。
工作强度依然不小,但节奏相对论文冲刺期稍缓。这让她有更多余裕来关注自身的变化,以及……许妍那边的进展。
李明的第二次信息反馈在一周后到来,内容更为具体,也印证了乔琳的一些隐忧。
“陆家情况补充:陆父工作繁忙,对子女具体事务介入不多,但重视家风门楣。陆母相对更关注儿子婚恋,曾多次在私下场合表示,希望陆晨找一位‘知根知底、稳重得体、能对事业家庭都有助益’的伴侣。圈内几位适龄、家世相当的女性,曾是其属意的潜在人选。对陆晨目前交往的对象(指许妍),陆母尚不知其具体家庭背景,仅知是台里同事,初步印象尚可,但未达其心中‘理想标准’。目前观察,陆晨本人似有意在关系更稳固前,缓冲家庭可能的干预。”
信息很明确:陆晨个人或许真心,但其家庭,尤其是母亲,存在一道无形的门槛。许妍目前的“条件”,尚未跨过这道门槛。陆晨的“缓冲”,是保护,也可能意味着他清楚其中的困难,并在权衡。
乔琳将这份信息压在心底,没有立刻告知许妍。此刻直言,如同泼冷水,可能适得其反。她需要等待一个更合适的时机,或者,让许妍自己逐步感受到那层“玻璃天花板”的存在。
她只是在一个周末与许妍例行通话时,更侧重地询问她工作中的成就与挑战,强化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
“新节目策划案通过了?很棒,这说明你的专业能力得到了认可。”
“遇到瓶颈很正常,换个角度思考,或者请教一下其他有经验的同事,包括……那位陆总监,听听他的技术视角或许有启发。但最终决策,要基于你自己的判断。”
她将关注点从“恋爱”本身,引向“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潜移默化地加固着许妍的独立根基。
与此同时,乔琳自身也感受着青莲本源带来的微妙变化。在持续的高强度脑力活动与心境淬炼下,那股滋养之力似乎愈发精纯。它不再仅仅满足于维持她的精力与健康,开始更细致地优化着她生命本源的某些深层状态。
最显着的变化发生在一个深夜。她刚结束一轮复杂的模型推演,感到一丝精神上的疲惫,正准备休息。体内青莲本源却自发地加快了流转,一股远比以往更加温热、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净化”意味的能量,缓缓涤过她的四肢百骸,最终汇向她的双眼。
一瞬间,乔琳感到双眼微微发热,随即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清凉与明澈。她下意识地望向书桌一角那盆绿萝,竟觉得叶片脉络比平日清晰了数倍,颜色也鲜翠欲滴,仿佛被水洗过一般。她眨了眨眼,这种超常的视觉体验缓缓褪去,恢复了正常,但那份短暂的“明澈”感,却留在了记忆里。
这不是法力,更非神通。合约的限制坚不可破。这更像是生命层次在得到持续滋养后,量变引发的一种质变前兆,是身体机能向着某种更完美、更协调状态的自然演进。是青莲本源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将“反哺己身”推向了更深的层次——优化感官。
她心中微动,却并不惊慌。这株伴随她重生的青莲,其奥秘远非她目前所能尽知。只要它依旧遵循“滋养己身、不倚不外”的底线,那么任何积极的变化,她都坦然受之。
几天后,团队关于国际项目的初期论证会召开。乔琳带着她梳理的文献综述和初步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参会。会议上,各方专家争论激烈,观点碰撞。
轮到乔琳发言时,她站起身,走到演示屏前。体内青莲本源平稳运转,滋养着她略显疲惫的神经,让她目光沉静,思维清晰。她并没有提出石破天惊的全新理论,而是以极其扎实的文献基础和清晰的逻辑脉络,将几个关键争议点的来龙去脉、各方论据的优劣以及潜在的合作切入点,梳理得清清楚楚。
她的语速平稳,措辞精准,引用的数据信手拈来。尤其是在分析不同学科理论接口时,那份超越她年龄和资历的洞察力,让在座的几位资深教授都微微颔首。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视觉变化。当她专注地看向在场提出尖锐问题的专家时,对方竟隐隐觉得,这位年轻女博士的目光格外澄澈透亮,仿佛能洞悉他问题背后的深层考量,让人不自觉地收敛了几分随意,更加认真地对待她的回应。
这并非威慑,而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基于绝对专业底气的沉静力量。那份被青莲本源优化后的“明澈”,无形中增强了她的气场。
会议结束,吴院士留下乔琳。
“梳理得很到位,尤其是对交叉领域潜在障碍的分析,很有见地。”吴院士眼中带着赞许,“这个项目的前期协调工作,你再多费心跟进一下。另外,‘物理学前沿峰会’下个月在沪市召开,我们团队有一个大会报告名额,我准备让你去。”
物理学前沿峰会!这是国内物理学界最高规格的学术会议之一,大会报告更是代表着该领域年内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乔琳心潮微涌,但声音依旧平稳:“谢谢吴老师,我会认真准备。”
“嗯,把你投给《自然》的那部分工作,好好提炼一下,这是一个向国内同行展示的绝佳机会。”吴院士叮嘱道。
新的挑战与荣誉接踵而至。乔琳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正一步步迈向学术舞台的中央。
走出会议室,窗外阳光正好。她接到许妍发来的信息,说晚上和陆晨以及他几位朋友一起吃饭,语气中带着一丝初次融入对方社交圈的紧张与期待。
乔琳回复:“放松,做你自己就好。记住你自身的价值。”
放下手机,她深深吸了一口气。
学术的玉庭之下,新雪初覆,映照出前路清晰的阶梯。而生活的棋局中,妹妹的旅程也已行至新的岔路口。她站在这里,根系深植,目光明澈,既仰望巅峰的雪光,也守护着身旁的微澜。
玉阶新雪,映照前路。而她,已准备好踏雪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