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腊月二十八,年味已然如同窖藏的老酒,在西北干冷的空气中丝丝缕缕地弥漫开来,醇厚而醉人。张诚随着父母和弟弟,乘坐着父亲开的车,颠簸在通往老家张家沟的黄土路上。窗外,是典型的陇中黄土高原风貌,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冬日的萧瑟给这片土地覆上了一层苍凉而壮阔的底色。裸露的黄土坡上,偶尔能看到几株顽强挺立的、光秃秃的白杨树,如同站岗的哨兵。远处,炊烟从零星散落的农家院落里袅袅升起,在湛蓝的天空下划出柔软的弧线。

“哥,快看!那边有只野兔子!”弟弟张磊(小名磊磊)几乎把整张脸都贴在了冰冷的车窗玻璃上,八岁男孩子的精力旺盛得像只撒欢的小狗,对窗外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穿着母亲李秀兰新买的红色羽绒服,衬得小脸圆鼓鼓、红扑扑的。

张诚顺着弟弟手指的方向望去,只看到一片枯黄的草坡和急速后退的土坎,哪里还有兔子的影子。他笑了笑,伸手帮弟弟把歪掉的毛线帽扶正:“跑掉了,看不到了。”

“哦……”磊磊有些失望,但很快又被路边一头慢悠悠嚼着干草的老黄牛吸引了注意力,“妈!你看那牛,它瞪我!”

李秀兰坐她闻言嗔怪地拍了拍磊磊的后背:“坐好!别老乱动,小心磕着。牛那是看你长得俊,稀罕你呢。”话虽这么说,她脸上却带着慈爱的笑容。今年大儿子回家,感觉比暑假时又沉稳了许多,虽然话还是不多,但那眼神里的东西,让她这个当妈的都觉得有些看不透了,只觉得心疼,孩子在外面肯定没少吃苦用功。小儿子虽然调皮,但活泼健康,丈夫张建军在安静的开着车,眉宇间是常年操劳留下的痕迹,却也透着踏实。这日子,她是知足的。车后备箱里面装满了从县城买的年货——糖果、瓜子、新碗筷、还有给老人买的新衣服。

听着妻子和小儿子的对话,他嘴角微微扬起。大儿子张诚就坐在他旁边,安静地看着窗外,那份超出年龄的沉静,让他这个当爹的既骄傲又有些莫名的距离感。他知道儿子在外面干的是“大事”,是连北京那些大学问家都看重的事情,具体是什么,他不太懂,但他相信儿子。这次回来,感觉儿子身上的书卷气更重了,但好在,回到家,那份属于孩子的依赖和亲近还在。这就够了。

车子在一个岔路口停下,这里离张家沟还有一里多地,需要步行进去。一家人提着大包小包下了车,冷冽而清新的空气瞬间涌入肺腑,带着黄土和干草的特殊气息。

“走喽!回家看爷爷奶奶喽!”磊磊第一个蹦下车,像颗出膛的小炮弹,沿着熟悉的土路往前冲。

“慢点!看着点路,别摔了!”李秀兰在后面喊着,语气里带着无奈的笑意。

张建军扛起最重的那个蛇皮袋,里面是米和面。张诚则拎着装有年货的编织袋和自己的书包。一家人踏着冬日坚实的土路,向着那个坐落在山坳里的村庄走去。

路两旁是收割后留下的玉米秆茬子,整齐地排列在田垄上,像一排排等待检阅的士兵。远处的山梁上,残雪未消,在阳光下闪着刺眼的光。偶尔有骑着摩托车、驮着年货的村民从旁边经过,认出张建军,都会停下来热情地打招呼。

“建军,回来过年啦!”

“哎呀,这是诚娃子吧?长这么高啦!听说在北京上大学哩?了不得!”

“磊磊也回来啦?跑慢点!”

淳朴的乡音,热情的笑脸,让张诚感到一种熟悉的亲切。这里没有未名湖的波光潋滟,没有博雅塔的巍峨身影,没有实验室的精密仪器,也没有学术讨论的唇枪舌剑,有的只是最原始、最质朴的土地和人情。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他有一种奇异的抽离感,仿佛从那个高速运转、追求极致理性的学术世界,一下子坠入了一个缓慢、温暖、充满烟火气的人间。

远远地,已经能看到村口那棵标志性的、枝桠虬结的老槐树。树下,两个模糊的身影正朝着这边张望。

“爷爷!奶奶!”磊磊眼尖,大喊一声,甩开两条小腿飞奔过去。

张诚也加快了脚步。走近了,看清了爷爷奶奶的模样。爷爷张满仓,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藏蓝色中山装,外面套着旧棉袄,头上戴着厚厚的雷锋帽,古铜色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沟壑,但腰板依旧挺直,眼神清亮。奶奶刘彩娥,则是一身传统的深色棉裤棉袄,围着灰色的头巾,身材矮小瘦弱,脸上却总是带着慈祥的、仿佛能融化冰雪的笑容。

“哎哟!我的乖孙孙!”奶奶一把将冲过来的磊磊搂在怀里,布满老茧的手摩挲着孩子冻得冰凉的小脸,心疼得直念叨,“跑这么急,看这一头汗,冷不冷啊?”

“奶奶,我不冷!我穿新衣服了!”磊磊在奶奶怀里扭动着,炫耀着他的红羽绒服。

爷爷则先接过了张建军肩上的袋子,声音洪亮:“回来了就好,路上还顺当吧?”目光却已经越过儿子,落在了后面走来的张诚身上。

“爷爷,奶奶。”张诚走到近前,恭敬地喊道。

“诚娃回来了。”爷爷看着他,目光里带着审视,更多的却是欣慰,“嗯,气色还行,没瘦。”他话不多,但每一个字都沉甸甸的。

奶奶放开磊磊,又拉过张诚的手,上下打量着,眼眶有些湿润:“高了,也壮实了些。在学校……都好吧?吃饭能跟上不?北京那地方,听说东西贵得很……”

“奶奶,我都好,学校伙食挺好的。”张诚任由奶奶握着手,感受着那粗糙而温暖的触感,心中一片柔软。

“好就好,好就好……”奶奶连连点头,拉着两个孙子的手,仿佛拉着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贝,“走,快回家,屋里炕烧得热乎着哩!你爷爷一早就在念叨了。”

老家是典型的西北农村院落,土坯围墙,朝南几间大瓦房是前几年新盖的,还算齐整。院子里扫得干干净净,角落里的柴禾垛码得整整齐齐,显示着主人的勤快。一进堂屋,一股混合着炕烟、蒸馍馍和淡淡檀香的味道便扑面而来,这是张诚记忆中最熟悉、也最安心的味道。

堂屋正中央挂着毛主席像和一副松鹤延年的年画,下面是一张八仙桌。靠墙的位置,是一个连着灶台的大土炕,此刻炕火烧得正旺,炕席滚烫,坐在上面,一股暖流瞬间从臀下蔓延至全身,驱散了所有的寒意。

磊磊一进屋就脱了鞋爬到炕上,在暖烘烘的炕席上打滚:“哇!好暖和啊!”

李秀兰和奶奶开始张罗着把带来的年货归置起来,张建军则和父亲张满仓坐在炕沿上,点起了旱烟袋,说着家里的收成、村里的闲事,烟雾缭绕中,是男人之间沉默而厚重的交流。

张诚没有上炕,他搬了个小马扎坐在炕边,看着这熟悉的一切,听着家人的絮叨,感觉自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这人间烟火的温暖与平静。在这里,他不是那个解决前沿难题的“张工”,不是那个发表核心论文的“张诚”,就只是爷爷奶奶的孙子,父母的儿子,弟弟的哥哥。

接下来的两天,一家人都在为过年忙碌着。

腊月二十九,是蒸馍馍的日子。这是西北过年的大事,蒸的馍馍要吃到正月十五,寓意年年有余。奶奶和李秀兰天不亮就起床和面、发面。那是一个巨大的陶瓷盆,里面是已经发酵好的、带着酸香的老面头。加入新的面粉,婆媳俩轮流上阵,用力揉搓着巨大的面团,直到面团光滑筋道,能拉出薄膜。

张诚和磊磊也被分配了任务——给馍馍点胭脂(用筷子蘸着食用红色素,在蒸好的白面馍馍顶上点一个红点)。磊磊对这个工作充满了热情,但又总是点得歪歪扭扭,或者用力过猛,红点成了一滩。张诚则细致得多,每个红点都圆润饱满,点在雪白的馍馍上,煞是好看。

“还是我诚娃手巧。”奶奶看着张诚点的馍馍,笑眯眯地夸赞。

蒸笼一层层架在大铁锅上,灶膛里柴火噼啪作响,熊熊燃烧。白色的蒸汽带着浓郁的面香弥漫了整个厨房,模糊了人影。当第一笼馍馍出锅时,那白胖胖、暄腾腾的样子,引得磊磊直流口水,不顾烫手就抓了一个,一边吹气一边往嘴里塞,被李秀兰笑骂是“小馋猫”。

张诚也拿起一个,掰开,热气腾腾,麦香扑鼻。他咬了一口,那种纯粹的、粮食本身的甘甜与嚼劲,是城市里任何精制面包都无法比拟的。

除了蒸馍,还要炸油饼、馓子。爷爷张满仓负责烧火,掌控油温。李秀兰和奶奶在案板前忙碌,擀面、切条、扭花,动作麻利。滚烫的油锅里,面食一下去便迅速膨胀,翻滚,变得金黄酥脆。炸好的油食放在大筐箩里晾着,那香味能飘出老远。磊磊围着筐箩转悠,时不时“偷”一根馓子,咔嚓咔嚓嚼得欢快。

张诚也尝试着帮忙擀油饼,但他那双能推导复杂公式、构建前沿模型的手,在面对柔软的面团时,却显得有些笨拙。擀出来的面皮厚薄不均,惹得奶奶直笑:“我娃是拿笔杆子的手,这擀面杖耍不转哩!快去歇着,这儿有我和你妈就行。”

张诚也不坚持,笑着退到一边,看着这充满生活气息的忙碌场景,觉得比读一本深奥的专着更有意思。

腊月三十,除夕。

一大早,爷爷和张建军就拿着新买的春联和浆糊,开始贴春联、贴门神。红纸黑字,写着“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之类的吉祥话,给朴素的院落增添了浓重的节日色彩。磊磊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后面,帮着递刷子,指挥着“歪了歪了”、“左边高点”,忙得不亦乐乎。

堂屋正中的八仙桌被擦得锃亮,摆上了香炉烛台。爷爷神情庄重地请出家谱(一个用红布包裹的本子),放在桌子正中。这是祭祖的准备。

午后,奶奶和李秀兰开始准备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年夜饭。厨房里热气蒸腾,刀俎声声。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被切成大块,放入大铁锅中,加入酱油、料酒、八角、桂皮等香料,小火慢炖,那是令人垂涎的红烧肉。自家养的土鸡被炖成了金黄诱人的鸡汤。炸好的鲤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还有爽口的凉拌三丝、绵软香甜的八宝饭、象征“长长久久”的蒜苔炒肉……一道道菜肴被精心烹制出来,浓郁的香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除夕最动人的序曲。

傍晚时分,远在邻县的姑姑张建萍一家也到了。姑姑和姑父王大力都是县里化肥厂的工人,带着他们十二岁的女儿王倩。院子里顿时更加热闹起来。

“大哥!大嫂!我们回来了!”姑姑张建萍嗓门响亮,性格爽利,一进门就带来了欢声笑语。她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主要是给老人的营养品和给孩子们的新衣服。

姑父王大力是个憨厚的汉子,话不多,只是憨笑着打招呼,手里还拎着两条活蹦乱跳的大草鱼。

表妹王倩已经是个半大的姑娘了,有些腼腆,小声地叫着“舅舅、舅妈、姥姥、姥爷”,看到张诚和磊磊,才露出笑容:“诚哥,磊磊。”

“倩倩又长高了。”李秀兰笑着拉过王倩的手。

大人们互相寒暄,孩子们也迅速熟络起来。磊磊献宝似的把自己的新玩具和攒的卡片拿给王倩看。王倩虽然觉得表弟的玩具有些幼稚,但还是很有耐心地陪着玩。

张诚看着这一幕,心中温暖。这就是家族,是血脉相连的温情。无论平时相隔多远,到了年关,总会想方设法团聚在一起,分享一年的喜怒哀乐,寄托对来年的美好期盼。

天色渐渐暗下来,村庄里陆续响起了鞭炮声,此起彼伏,宣告着除夕夜的高潮即将来临。

堂屋里,八仙桌被抬到了正中,上面摆满了丰盛的菜肴,鸡鸭鱼肉,琳琅满目。爷爷张满仓作为一家之主,神情肃穆地点燃了香烛,黄色的火焰跳动着,映照着墙上泛黄的家谱。他带领着全家男丁——张建军、张诚、磊磊(虽然还小,但也算男丁),以及姑父王大力,恭敬地跪在蒲团上,向祖先磕头行礼,感谢祖先庇佑,祈求来年平安顺遂。奶奶、李秀兰、姑姑张建萍和表妹王倩则在一旁肃立。

祭祖的仪式庄重而简短,却蕴含着中国人慎终追远、不忘根本的传统伦理。

仪式结束后,真正的年夜饭开始了。大家围坐在炕桌旁,炕烧得滚烫,屋子里暖意融融,灯光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爷爷拿出了珍藏的白酒,给大人们都倒上,连磊磊和王倩也被允许喝一点点甜甜的米酒。

“来,第一杯酒,”爷爷端起酒杯,声音洪亮,带着一家之主的威严与慈爱,“庆祝咱老张家,一家人整整齐齐,平安健康!庆祝诚娃在北京学业有成!庆祝建军、秀兰生意顺当!庆祝建萍、大力工作顺利!也庆祝磊磊和倩倩,学习进步,快高长大!”

“干杯!”所有人都举起了酒杯(或饮料杯),清脆的碰撞声响起,伴随着欢声笑语,拉开了年夜饭的序幕。

饭菜的香味,酒水的醇厚,家人的笑语,交织成除夕夜最动人的交响乐。大人们互相敬酒,说着祝福的话,聊着家常里短,国家大事。孩子们则专注于美食,磊磊啃鸡腿啃得满嘴流油,王倩小口吃着八宝饭,眼睛弯成了月牙。

张诚坐在其中,听着大人们的谈话,内容无非是今年的收成、化肥的价格、县里的新闻、谁家孩子考上了大学、谁家老人身体不适……这些话题平凡甚至琐碎,与他平时接触的等离子体、算法、蛋白质折叠、导航滤波仿佛是两个世界。但他却听得津津有味,这是一种真实的人间烟火,是构成这个国家最基层、最广袤的生态。

姑姑张建萍尤其关心张诚,不停地给他夹菜:“诚诚,多吃点!你看你,肯定在学校光顾着学习,都没好好吃饭!听说你们那大学,厉害得很,你都跟着教授做项目啦?”她语气里充满了自豪。

张诚含糊地应着:“嗯,就是帮点小忙。”他不想过多谈论自己的事情,以免显得格格不入,也不想让家人觉得他遥不可及。

“小忙?我哥可厉害了!”磊磊嘴里塞着食物,含糊不清地炫耀,“我哥还会说外国话呢!”他虽然不懂哥哥具体在做什么,但本能地觉得哥哥很了不起。

众人都笑了起来,奶奶更是心疼地又给张诚夹了一大块红烧肉:“我娃出息,但也别太累着。”

电视里播放着春节联欢晚会,热闹的歌舞、逗趣的小品,虽然信号偶尔有些雪花,但并不影响大家的兴致。相声小品逗得大家前仰后合,尤其是赵本山的小品出场时,连一向严肃的爷爷都笑得合不拢嘴。

年夜饭吃了很久,直到每个人都酒足饭饱。撤下残席,摆上瓜子、花生、糖果和炸好的油食,大家继续围坐在一起守岁。

快到午夜零点时,村庄里的鞭炮声越来越密集,如同疾风骤雨。爷爷和张建军也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万响鞭炮和各式烟花。

“走!放炮去!迎新年喽!”磊磊第一个跳下炕,兴奋地大喊。

大家都穿上厚外套来到院子里。寒冷的夜空中,繁星点点,而地面上,则是此起彼伏的烟花和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邻家的烟花在夜空中炸开,变成绚烂夺目的花朵,将整个村庄映照得如同白昼。

张建军把长长的鞭炮挂在院门口的树枝上,用烟头点燃引信。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震耳欲聋的响声瞬间爆发,红色的鞭炮纸屑四处飞溅,空气中弥漫开浓郁的火药味,这在中国人看来,是驱邪避祟、迎接吉祥的味道。

磊磊和王倩捂着耳朵,既害怕又兴奋地尖叫着。张诚也拿着几支“彩珠筒”,点燃后,彩色的光球一颗颗呼啸着射向夜空,划出明亮的轨迹。

爷爷和奶奶站在堂屋门口,看着儿孙们嬉笑玩闹,脸上洋溢着满足而幸福的笑容。对于他们这一辈人来说,儿孙绕膝,家庭和睦,就是最大的福气。

当电视里新年钟声敲响,主持人用激昂的声音祝福全国人民新年快乐时,整个张家沟乃至整个中国,都沉浸在了辞旧迎新的狂欢之中。

“过年好!”

“新年快乐!”

大家互相道着祝福,喜悦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放完鞭炮烟花,回到温暖的屋里,奶奶端上了热腾腾的饺子。除夕夜吃饺子,是北方雷打不动的习俗,寓意“更岁交子”,象征团圆和吉祥。有几个饺子里还包了硬币,谁吃到就预示着新的一年会交好运。

结果,张诚吃到了一个,磊磊也吃到了一个,乐得他举着硬币满炕打滚。最后一个,被姑父王大力吃到了,憨厚的汉子笑得见牙不见眼。

守岁直到后半夜,孩子们终于熬不住,东倒西歪地睡着了。磊磊枕在奶奶腿上,王倩靠在妈妈怀里。大人们还在轻声聊着天,享受着这难得的、完整的团聚。

张诚躺在烧得热烘烘的土炕上,听着窗外零星的鞭炮声和屋内家人均匀的呼吸声,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满足。这个春节,没有公式,没有推演,没有任务,只有最朴素的亲情和最浓郁的年味。这对他而言,是一次珍贵的精神充电和情感回归。

他闭上眼睛,嘴角带着一丝微笑。过了今晚,他就十岁了。九岁的辉煌与拼搏已然成为过去,十岁的未来,充满了未知与希望。无论是学术的星空,还是人间的烟火,他都将继续探索,努力前行。

在熟悉的土炕上,在亲人的环绕中,他沉沉睡去,做了一个温暖而安详的梦。

趣趣阁推荐阅读:风流乡村浑小子绝世龙帅萧子宁白惜凝绝世战魂手机连未来,破产又何妨最强农民混都市暗影熊提伯斯的位面之旅八零小甜妻徒儿你无敌了,出狱报仇去吧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没有修仙天赋的我只能重拾武道风水师秘记一世独尊我混赌场那些年!前妻攻略:傅先生偏要宠我别叫我恶魔重返八零,奉子成婚迎娶女大学生重生军少辣娇妻绝世龙帅签到三年,成为全球特战之父重回八一:长嫂的奋斗都市仙尊洛尘隐婚千亿总裁:小娇妻,撩一送一战神叶辰归来叶辰萧初然倾世神医:傲娇帝尊,强势撩婚后相爱:腹黑老公爆萌妻春野小神医最强万岁爷周翦秦怀柔重生后我嫁了未婚夫的皇叔我的七个姐姐绝色倾城陆云叶倾城霸道小叔,请轻撩!我的风情女上司神针侠医一胎双宝:总裁大人夜夜欢上门龙婿叶辰萧初然全文免费阅读绝世战龙绝世帝神叶辰萧初然至尊少年王妙手小神农我要赔钱去修仙,我真不想当首富师弟太强,下山祸害师姐去吧在不正常的地球开餐厅的日子不会吧,我都无敌了,这个游戏才来?云其深极品小相师首长红人:权力巅峰从御医开始国产英雄总裁的替身前妻【完结】一号狂枭重生87,半年爆赚200亿美金权力之巅
趣趣阁搜藏榜:直播算卦:团宠真千金竟是玄学大佬灵识之作极品闲医欲爱重生:总裁的命定前妻极品小村民奥特曼之未来食物链顶端的猛兽乡里人鲜肉殿下:再贱萌妃致命婚姻:遭遇冷血大亨!草根选调生被离婚穷奶爸,带娃从美食店开始第一夫人:我家先生超凶的化工研究院锁定陆海夫妇这对CP盛世豪恋:权少的心尖独宠离婚后成了满级战神三好大魔王[穿越X重生]狗血那么近站住你马甲掉了坐公交车游遍全中国非宠不可:傲娇医妻别反抗御兽无限红词条,刚出新区碾万族无敌神婿男神我可以住你家吗都市:守护龙脉十年,下山即无敌身为男人的我女团出道,我火爆了六零:饥荒年当伙夫,社员都被馋哭了中式恐怖不行?纸人抬棺送走鹰酱重生之苦尽甘来无敌最俊朗新书被虐后冷心娇妻重生了萌娃带我去穿越抖音神豪:直播打赏一万亿老刑警重生,谁敢不服?枭宠毒妃:第一小狂妻海贼:无敌从僵尸军团开始替嫁后天降巨富老公都市之妙手圣医帝少宠上瘾:老公,别心急爱情公寓之万界最强队伍我的七个姐姐绝色倾城帝国强宠:娇妻已预定一胎双宝:妈咪跑不掉老婆别跑:总裁的代嫁妻签到:直播科技差点被曝光修真妖孽混都市战神探束手就擎,总裁老公请绕道!末日降临:以强化称霸穿书八零成了五个大佬的后妈
趣趣阁最新小说:莫说少年志短,手搓神兽幼崽!从海鲜摊到局长桌无限重置,我高三研发可控核聚变重回1990:我爹是煤老板港岛:法外狂徒开局先赚一个亿!不装了,摊牌了,回老家种田了姐姐的闺蜜们赚钱大赛,你古玩街捡漏万倍利润刚重生成首富阔少,就被送去当兵我在都市炼琉璃极品女总裁的贴身保镖都市重生之仙尊归来!重生九零,老婆跳崖还有十分钟废柴灵枢的兼容性报告青衣门胎穿六五,开局觉醒精神异能我的大学全员伪人:病娇校花让我保持微笑手术预演之医圣崛起抗战:魂穿金陵成了教导总队长低调大佬:我的人脉遍布全球穿书后悔流,对偏心家人重拳出击完蛋!兄弟妹妹日夜对我图谋不轨官途:从救了美女书记开始官场:红颜扶我青云志让龙国登顶宇宙大秦重工机甲师命录高武传说:我靠拳头横推世界修仙强者在校园怒海争锋拓梦者李龙的足球之路全家巨大神明,我也不能落后烽火神忆破敌阿姨们的老公我不当了!大爷,作妖呢!花甲爷叔闯越南高武:大学没毕业,已是世间最强婚姻一流年背后之代号47国运:三国战场,开局百倍成长诡异:我是佛门代言人我对神秘抡大剑北境战神蛰焰权谋权色绿之魂绝世战神,我的冰山老婆是总裁清明劫我体内住了个未来人一条朋友圈,炸翻女神们!1952,我带全家搬入南锣鼓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