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被孙子这没头没脑的话逗乐了,心里的烦闷也散了不少,弯腰把小家伙抱起来放在自己膝盖上,饶有兴致地问:
“哦?咱家英儿这么厉害,都学会给皇爷爷出主意了?来,快说说,你想到什么好办法了?”
小雄英见皇爷爷感兴趣,更来劲了,手舞足蹈地比划着说:
“皇爷爷!窝刚才在想胡爷爷的事。窝在朱爷爷家看电视。”
“那边……那边抓到坏蛋大官的时候,都会用一个很大很大的喇叭,告诉全国所有的老百姓!说这个坏蛋干了什么坏事,为什么抓他!”
努力组织着语言,小脸因为激动而泛红:
“窝就想,皇爷爷您也可以这样呀!等抓到了坏蛋,就把他们做的坏事,都写下来,派人到每个城门口,敲锣打鼓地念给所有的百姓叔叔阿姨听!”
伸出小手指,一脸认真地说,“要让大家知道,不是我们皇家小气、凉薄,胡乱抓人。”
“是那些坏蛋自己先犯了王法,做了很多很多害人的坏事。”
“皇爷爷您是为了保护大家,才不得不抓他们的!这样,大家就不会害怕,也不会被坏人骗了!”
小家伙词汇有限,表达得也有些稚嫩,核心意思却表达得清清楚楚——公开透明,司法公示,争取民心理解!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僵住了,怔怔地看着怀里的孙子,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惯于运用权术平衡,习惯于在朝堂之上乾坤独断,用雷霆手段震慑群臣,却几乎从未想过,或许可以用这样一种看似简单、却直指本源的方式,去面对天下的百姓!
是啊,他朱元璋一生最恨贪官污吏,自问行事光明磊落,为何要怕将罪臣的恶行公之于众?
让天下百姓都看清楚,到底是谁在祸国殃民,到底是谁在为民做主!
这不仅能堵住悠悠众口,更能极大地提振朝廷的公信力,震慑潜在的宵小!
“哈哈!哈哈哈!好!好!真是朕的好圣孙!好一个‘全国通报’!好一个‘明正典刑’!”
朱元璋爆发出洪亮无比的笑声,用力地搂紧怀里的孙子。
长满胡茬的脸使劲蹭了蹭小家伙嫩滑的脸蛋,欢喜得不知如何是好:
“朕的英儿,真是天赐的麒麟儿!你这办法,比皇爷爷和先生想了半天的算计都要高明!”
“这才是堂堂正正的阳谋!这才是收拢天下民心的王道!”
朱元璋兴奋地抱着孙子在殿内转了两圈,才将他放下,依旧拉着他的小手,目光炯炯地看向朱霖:“先生,你觉得此事该如何操办?”
朱霖略一思忖,便道:“陛下,此事可大办!可仿照……嗯,后世那‘新闻发布会’的形式,但需符合我朝礼法。”
“可命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将胡惟庸等人罪状,查证属实后,编纂成《逆臣录》或《昭奸录》。”
“不仅要在京畿地区张榜公布,更需刊印成册,通过驿站系统,发往全国各府、州、县,务必使天下吏民皆知!”
越说越觉得此计大妙:“同时,可责令各地官府,需在城门口、市集等热闹处,设置宣讲点,派员定期向百姓宣读讲解,务求妇孺皆知!”
“如此,方能将此事的影响力和教育意义放到最大!”
“好!就这么办!” 朱元璋一拍大腿,斩钉截铁,“等青田先生进京,稳定朝局之后,此事便由他总揽,三法司协同办理!”
“朕要让天下人都看看,背叛大明、祸害百姓的下场!也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朕朱元璋,眼里容不得沙子!”
低头看着正仰头望着自己、眼睛亮晶晶的孙子,心中充满了骄傲和希望。
这个孙儿,不仅身赋异禀,更有着一颗通透的赤子之心和超乎年龄的智慧。
或许,大明的未来,真的将应在此子身上!
朱元璋被小雄英那“全国通报”的点子激起了雄心,欣喜过后,很快冷静下来,开始思考具体的实施细节。
转头看向朱霖问道:
“先生,你那边这种‘复印’之法,甚是便捷,顷刻间便能复制千百份一模一样的文书。”
“此法……能否设法弄一些到大明来?若能普及,不仅这‘通报’之事能事半功倍,朝廷政令传达、书籍刊印,也都能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开支啊!”
朱霖闻言,沉吟片刻,苦笑着摇了摇头:
“陛下,此法依赖‘电力’驱动,便是那使机器运转的‘无形之火’。”
“眼下,恐怕……难以实现。”
“至于现有的活字印刷术,效率远不如打印机,雕刻字模、排版、刷印,工序繁杂,难以做到如后世新闻那般‘实时’通报。”
“而且,”拿起桌上的一张宣纸,“大明如今的纸张,虽比宋元时有所进步,但产量和成本若要与后世新闻纸相比,还是显得昂贵。”
“要支撑起面向全国、定期发行的大量印刷品,需要改良造纸术,扩大生产规模,这同样需要时间和投入来慢慢筹划。”
朱元璋听了,并没有表现出太多失望,反而点了点头,目光更加深邃:
“无妨!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大明做不到一朝一夕的实时通报,那便循序渐进。”
“咱可以先从应天府开始试点,每七天,将朝廷大事、官员任免、以及像胡惟庸这等大奸大恶的罪状,汇编成册,发行出去!”
“名字咱都想好了,就叫……《大明邸报》!先让京官和士绅阶层看到,再逐步推广至全国!先生,此事需长远规划,咱想着,先把这报纸给办起来!”
就在这时,书房外传来通禀声:“陛下,曹国公李文忠殿外求见。”
“宣!”
李文忠大步走进书房,先向朱元璋行礼,又对朱霖点头示意。
“保儿,事情办得如何?”朱元璋直接问道,最关心的是那份名单。
李文忠从怀中掏出一份密封的奏折,双手呈上:
“回陛下,臣与毛指挥使连日排查,所有有异常动向的官员,其姓名、官职、可疑行迹,均已记录在册。”
压低声音,“其中,也包括几位与凤阳中都往来密切的官员。请陛下过目。”
朱元璋接过奏折,并没有立刻打开,而是掂量了一下,目光深沉。
这份名单牵扯甚广,一旦打开,便是又一场腥风血雨的开端。
将其放在案头,对李文忠道:“嗯,咱知道了。辛苦你了,先去歇息吧。晚上让毛骧过来一趟,咱有要事交给他去办。”
“臣遵旨!”李文忠也不多问,干脆利落地行礼退下。
书房内重归安静。朱元璋沉默片刻,对侍立一旁的李福来吩咐道:“福来,去把太子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