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行宫内,药香尚未完全散去,但那股沉疴尽去的生机已悄然弥漫。
郭嘉靠在软枕上,虽面色仍显苍白,唇上却已有了些许血色,最令人心安的是那双重新燃起智慧火焰的眸子。
他细细听完徐庶关于袁术即将在寿春称帝的详细奏报,指尖在锦被上轻轻叩击着,发出规律的细微声响。
“消息……确切?”
他的声音依旧有些虚弱,但吐字清晰。
“千真万确。”
徐庶肃容道,“我们在寿春的暗线冒死传出消息,袁术已强令杨弘、张勋筹备登基大典,三日后便要在南郊祭天。寿春城内如今是人心惶惶,多有士族暗中收拾细软,欲逃离这是非之地。”
蔡琰坐在榻边,眉宇间凝聚着凝重与一丝决断:
“袁术此举,实乃自绝于天下。汉室虽微,然大义名分仍在。他敢行此僭越之事,便是与所有仍尊汉室之人为敌。”
她看向郭嘉,“奉孝,你以为我们当如何应对?”
郭嘉微微闭上眼,似在积蓄力气,也似在飞速思考,片刻后睁开,眼中精光一闪:
“此乃天赐良机……主公。袁术疯狂,自寻死路,却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舞台。”
他缓了口气,继续道:“主公乃朝廷正统,代天子执政。如今有逆臣公然僭号,主公若不出面声讨,则大义有亏。反之,若能高举义旗,代天伐罪,则天下忠汉之士,必望风来附。此其一。”
“其二,”他目光转向徐庶,“曹操、孙策、刘备,乃至刘表,无论其私下如何打算,明面上皆不得不对此事表态。袁术已成公敌,谁先讨伐,谁便占据大义名分。我们……必须抢在所有人前面,尤其是曹操前面。”
蔡琰立刻领悟了他的意思:“奉孝是说,由我们彭城朝廷,率先发布讨逆檄文,号召天下共击袁术?”
“正是。”
郭嘉颔首,“檄文需由主公亲自审定,以天子名义发出。文辞要犀利,直指袁术悖逆之罪,申明朝廷讨伐之决心。同时,以朝廷名义,诏令曹操、孙策、刘备、刘表等,令其各自起兵,共讨国贼!将皮球踢给他们,看他们如何应对。”
徐庶补充道:“此举还可试探各方反应。遵令者,至少表面仍尊朝廷;阳奉阴违或拒不奉命者,其不臣之心便可昭然若揭。”
“好!”
蔡琰豁然起身,眼中闪烁着坚定光芒,“元直,你即刻召集我父,种辑、杨彪等善文之士,连夜起草讨逆檄文!务必要写得义正辞严,气势磅礴!明日一早,我要亲眼过目。同时,以六百里加急,将袁术僭越之事及朝廷即将发布的讨逆诏书,通报各方!”
“属下遵命!”徐庶领命,匆匆而去。
殿内只剩下蔡琰与郭嘉。
蔡琰回到榻边,看着郭嘉略显疲惫的神情,柔声道:“奉孝,你刚好些,莫要太过劳神。”
郭嘉微微摇头,嘴角噙着一丝淡笑:
“无妨……此等大事,嘉心潮亦难平。主公,此檄文一出,天下目光将齐聚彭城。我们……便再也无法偏安一隅,必须真正站到台前,引领这讨逆之势了。”
蔡琰握住他微凉的手,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这一天迟早要来。有你在我身边,这天下大势,我们便一同去争!”
次日,彭城朝廷大殿。
文武分列,气氛庄严肃穆。
蔡琰端坐于御座之侧(代表天子),虽为女子,却自有一股威仪。
她手中拿着连夜起草、几经修改的檄文,朗声诵读:
“朕闻之,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神器至重,非道不居。逆贼袁术,本出朽绨,叨窃名器,狼戾豺心,凶顽素着……昔蒙国恩,委以重任,不思报效,反怀枭獍之谋;坐拥淮南,非但不恤民瘼,更乃苛暴虐下,民怨沸腾……今竟敢妄窥天位,伪号‘仲家’,僭称尊号,祀南北郊,天地所不容,人神所共愤!……”
檄文历数袁术诸多罪状,从其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到其背信弃义、勾结叛逆,直至其僭越称帝、祸乱纲常,字字如刀,句句见血。
朝堂之上,众臣皆屏息凝神,感受到字里行间那股磅礴的怒意与凛然的正气。
“……朕奉承洪业,恭行天罚。今命天下义士,共举旌旗,同诛此獠!有能斩袁术首献者,封万户侯,赏千金!其部曲将校,有弃暗投明者,概不问罪,量才录用!各州牧守,宜速整饬兵马,克期进讨,匡扶汉室,清涤寰宇!布告天下,咸使闻知!钦此!”
蔡琰念完最后一句,将檄文重重合上,目光扫过全场:
“此檄文,即刻以天子名义,明发天下!另,以朝廷名义,颁诏曹操、孙策、刘备、刘表,等令其接诏之日起,即刻整军,讨伐逆贼袁术,不得有误!”
“臣等遵旨!”殿下群臣齐声应诺,声震屋瓦。
所有人都明白,这道檄文和诏书,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必将掀起席卷整个天下的巨浪。
檄文和诏书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四方。
许昌,曹操接到诏书,看着上面义正辞严的文字和令他出兵的指令,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笑容:
“蔡昭姬、郭奉孝……好快的动作,好正的名分!这是要逼我表态啊。”
他沉吟片刻,对荀彧、程昱等人道,“回书彭城,就说曹孟德世受汉恩,必当整饬兵马,为国讨逆!另外,传令夏侯惇、于禁,兵发汝南,向寿春方向逼近!”
江东,孙策拿着檄文,对周瑜笑道:
“公瑾,朝廷这檄文来得正是时候!我等攻打袁术,更是名正言顺了!回书彭城,孙伯符谨遵朝廷号令,必亲提大军,为朝廷扫除逆贼!”
他本就与袁术有仇,此刻更是摩拳擦掌。
徐州广陵,刘备接到诏书,神色凝重。
他看向身旁的关羽、张飞,又望向彭城方向,缓缓道:
“朝廷有诏,讨伐国贼,备岂敢不从?回复朝廷,刘备即日整军,愿为前驱!”
无论内心作何想法,此刻他都必须做出尊奉朝廷的姿态。
荆州襄阳,刘表拿着檄文,犹豫不决。
他既不想得罪如日中天的曹操,也不想轻易卷入战火,更对彭城朝廷的权威心存疑虑。
最终,他选择了按兵不动,仅回书表示“已知悉,当慎处之”,采取了观望态度。
彭城行宫内,各方反应陆续传来。
郭嘉靠坐在榻上,听着徐庶的汇报,轻轻咳了两声,笑道:
“曹操、孙策反应最快,刘备亦不得不从,刘表老滑头……在意料之中。主公,这讨逆的大旗我们已经举起,接下来,便是要看这出戏,如何唱下去了……”
他的目光投向窗外,仿佛已看到了淮南即将燃起的烽火,以及在这烽火背后,各方势力新一轮的角逐与博弈。
袁术的疯狂称帝,如同一根导火索,彻底点燃了建安二年末的乱世烽烟。
而彭城朝廷,经过郭嘉病愈这番波折,终于以一种强势的姿态,重新回到了天下棋局的中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