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的宿舍深谈,茅台醇香与大红袍的余韵仿佛还萦绕在304宿舍。
郑平、李依辉和蒙强三人对黄政的印象已然彻底刷新。
这个年轻人远非他们初看时那般简单,言谈间显露出的沉稳、对基层工作的深刻理解、对宏观政策的精准把握,以及那份远超年龄的从容与通透,都让他们暗自心惊。
虽然黄政对自己的背景讳莫如深,只以“普通家庭”和“运气好”轻描淡写地带过,但那特供香烟和连郑平这个老烟枪都啧啧称奇、断定绝非市面流通品的大红袍,无声地诉说着更多。
三人心中各有猜测,但都默契地没有点破,只是对黄政的态度,在原有的亲切之上,更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重视。
清晨,四人结伴在党校操场跑了几圈,活动筋骨。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身边同样晨练的、未来可能成为同窗或对手的各地干部,黄政感到一种久违的充实感。
早餐在党校食堂解决,简单的稀饭馒头小菜,却别有一番风味。
八点差十分,四人一同走向一号教学楼201教室。
教室里已经坐了不少人,泾渭分明地形成了一些小圈子。
曾子同那一伙人坐在中间靠前的位置,看见黄政他们进来,曾子同脸上堆起略显夸张的笑容,扬声打招呼:“早啊,蒙县、郑县、李部!”他刻意略过了走在最后的黄政,仿佛没看见一般。
黄政面色如常,仿佛没听见,径直走向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坐下。
李依辉不满地瞪了曾子同一眼,蒙强有些尴尬地笑了笑,郑平则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三人也都跟着黄政坐在了后排。
这个小细节,让一些有心人看在眼里,对这几人的关系以及那个被刻意忽略的年轻人,多了几分玩味。
八点整,教室门被推开,一位身着得体职业套装、气质干练的女性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讲台。
黄政抬头一看,正是昨天报到时接待他的那位女老师。
“各位学员,大家好。”
女老师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清晰而有力:
[“我叫麦燕,是本期省委党校正科副处级青训班的班主任。
首先,我代表省委党校,欢迎各位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干部来到这里,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深造。”]
她顿了顿,继续道:
[“党校是锤炼党性、提升能力的大熔炉。
在这里,希望大家能够暂时放下手头繁杂的工作,静下心来,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入研究当前改革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纪律方面,我就不多强调了,手册上都有,希望大家严格遵守。
我的要求是,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真正做到不虚此行。”]
麦燕的讲话简洁明了,既有欢迎的热情,也有纪律的严肃,更点明了学习的目的,瞬间镇住了场子。
“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让大家彼此熟悉一下。就从第一排左边开始吧。”麦燕主持道。
介绍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能进入这个班次的,至少也是副处级或即将提拔副处的正科实职干部。
个个履历光鲜,介绍起来也是各有侧重,有的突出分管领域成绩,有的强调工作年限经验,有的则显得比较低调。
轮到曾子同时,他站起身,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麦老师好,各位同学好!我叫曾子同,来自东元市卢树县,担任副县长。很高兴能与全省的精英们一起学习。我在省城工作学习过几年,对周围环境还算熟悉,以后大家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比如找找特色餐馆、认认路什么的,尽管找我!当然啦。”
他话锋一转,目光似有似无地瞟向后排,“个别人嘛,可能志存高远,看不上我们这小地方出来的,那就算了。”
这话里的刺,指向性已然十分明显。教室里安静了一瞬,不少目光投向了后排的黄政。
黄政依旧平静,甚至嘴角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在听一个与己无关的故事。
很快,轮到黄政前面一位女学员。
她站起身,约莫三十岁年纪,气质温婉中透着知性,在这个平均年龄偏大的班级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麦老师好,各位同学好。我叫林语嫣,在省委宣传部工作。古人说,同船过渡是缘,我们能同窗三月,更是难得的缘分。
但愿我们能珍惜这段时光,互帮互助,彼此砥砺,最终都能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回到各自岗位后,为全省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谢谢大家!”
她的发言简洁得体,既表明了身份,又表达了美好的祝愿,格局开阔,语气真诚,赢得了不少好感。
郑平、李依辉几人都微微点头表示赞赏。
接着是蒙强,他的介绍中规中矩。
轮到黄政了。他深吸一口气,从容地站起身,走到座位旁的过道上,向讲台和各位同学微微鞠躬,然后才开口,声音清朗而沉稳:
“麦老师好、各位前辈,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来自东元市昌朋县石泉门乡的党委书记,黄政。”
他开门见山,毫不避讳自己“乡党委书记”的职务,这在满屋子的副县长、副局长、副部长中,显得颇为独特。
[“今天能坐进省委党校这个‘充电课堂’,我的心情很复杂。”
他语气诚恳,“既像刚从田间地头走进‘理论讲堂’的‘新兵’,心里有点忐忑;
又像带着满脑子基层问题来‘求医问药’的‘学生’,充满了期待。
所以,特别荣幸,也特别珍惜这次机会。”]
他没有大谈特谈宏观规划,而是从最具体的基层工作切入:
[“从岗位来说,我管的‘一亩三分地’不大,石泉门乡,可能很多领导都没听说过。
那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项目,目前只有一个刚刚起步、还在蹒跚学步的小工业园。
我每天打交道最多的,是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可能是村口那条坑洼待修的便民路,可能是大棚里眼看要烂掉的果蔬,也可能是村里留守老人看病买药的琐碎事。
但这些在各位领导眼里可能是‘小事’,在咱基层,就是群众心中的‘天大的事’,也是我每天跑村入户、跟乡亲们坐在一条板凳上掰扯的‘核心工作’。”]
他话语朴实,却瞬间拉近了与许多同样有基层经历学员的距离。
“今天来这儿,我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黄政伸出两根手指。
[“一是‘放空杯子’学理论。希望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地把咱省里的好政策、先进地区的好经验装进脑子里,别让长期在基层摸爬滚打形成的那些‘土办法’,局限了未来发展的思路。
二是‘带着问题找答案’。我真心希望能跟在座的各位前辈、同仁多请教、多交流。
比如,怎么才能让乡村集体经济从靠外部‘输血’,真正变成自己有‘造血’功能?
怎么把乡村治理中那些让人头疼的‘矛盾点’,通过好的机制,转化成促进和谐的‘黏合点’?”]
他最后谦逊地笑道:
[“要是后续小组讨论或者课余交流,我聊到基层工作一时兴起,可能会蹦出些不太专业的‘土话’。
比如我觉得‘有时候蹲在田埂上听群众唠叨半小时,比在办公室开十次会都管用’。
要是说得不对路,或者太‘土’了,还请大家多包涵、多指点。
也盼着能跟各位多交流,说不定咱们碰撞出的一个小火花,一个金点子,就能帮我们乡里的老乡多挣点钱、日子过得更舒心点。”]
“先跟大家交个底,往后三个月,还请各位老师、前辈、同仁,多多指教!谢谢大家!”他再次微微鞠躬,然后沉稳落座。
片刻寂静后,讲台上的班主任麦燕率先鼓起掌来,紧接着,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黄政的发言,没有空话套话,真诚、朴实、接地气。
同时又目标明确,充满了求知欲和责任感,完美地展现了一个年轻基层干部应有的姿态和思考。
连之前对他有些看法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不简单。
坐在前排的林语嫣更是回过头,看向黄政,眼中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悄悄地竖了一下大拇指。
黄政对上她的目光,礼貌地微笑点头回应。
自我介绍环节结束后,麦燕重新走上讲台:
[“好,大家都已经彼此有了初步的了解。
下面我们进行班委会的选举。
我们班需要产生班长一名,团支书一名,以及生活委员、学习委员、文体委员各一名。
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每人限投一票,得票最多者当选班长,其次为团支书,其余委员按票数依次确定。
希望大家本着对班级负责的态度,投出你神圣的一票。”]
选票发下,教室里只剩下笔尖划过的沙沙声。
黄政原本对此并无想法,只想安心学习。
但郑平却在旁边低声道:“老弟,这是个机会,锻炼一下,也多接触人。”
李依辉和蒙强也点头表示支持。
黄政想了想,便在班长一栏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另外根据刚才的印象,在林语嫣和另外一位看起来比较稳重的学员名字后打了勾。
唱票开始。
“黄政,一票。”
“曾子同,一票。”
“林语嫣,一票。”
“黄政,一票。”
“……”
出人意料的是,黄政的名字被念出的频率相当高。
他的自我介绍显然打动了不少人,尤其是那些同样来自基层或者欣赏务实风格的学员。
加上304宿舍四人的集体票,以及可能还有其他对他印象不错的同学的分散投票,票数稳步上升。
反观曾子同,虽然他之前活跃,但那份过于明显的市侩和排挤他人的姿态,似乎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
林语嫣的票数也不少,她省委宣传部的身份和得体的谈吐,赢得了很多来自省直机关或看重上层资源学员的支持。
最终结果揭晓:
班长:黄政。
团支书:林语嫣。
学习委员:由省政策研究室的一位副处长担任。
文体委员:由省体育局的一位干部担任。
生活委员:曾子同。
这个结果让许多人都感到意外,包括黄政自己。
他一个科级干部,在副处级为主的班里当选了班长!曾子同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生活委员这个职位,听起来就像是管杂事的,远不如班长和团支书风光。
麦燕对这个结果似乎并不太惊讶,她平静地宣布:“恭喜黄政同学当选班长,林语嫣同学当选团支书……希望班委成员切实负起责任,服务好同学,组织好班级活动。其他同学也要积极支持班委工作。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第一堂课……”
黄政深吸一口气,感受到肩上多了一份无形的责任。
他看了一眼身旁为他高兴的郑平三人,又望向讲台,目光坚定。
这三个月的党校生活,看来并不会如他最初设想的那般平静了。
这意外的班长头衔,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他必须更加谨慎,也更加努力。